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对话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并有效提升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但是,在很多地区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伪对话"的现象层出不穷,使得整体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本文主要探讨当前语文课堂当中产生的伪对话现象及原因,并进一步分析应对"伪对话"现象的方法。一、语文课堂"伪对话"现象及原因分析所谓的"伪对话"实际上指的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那种貌似是师生之间进行  相似文献   

2.
郑亚群 《四川教育》2007,(10):34-34
目前,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感悟和理解为重点的语文阅读教学,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提高语文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真正发挥语文课堂活动在促进教学目标达成中的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我认为,语文课堂活动要把握好三"动",即"动之有趣"、"动之有思"和"动之有度",才能提高活动的有效  相似文献   

3.
所谓"文点",即文本最能体现语文本体性的内容。它应是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和解决的最具语文教学价值的问题。笔者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等现象,开展探寻文本之"文点"的教学研究,追求文本解读的语文性、个性化,力求教学在"文点"上做文章。经过研究实践,得出"文点"探究的几点策略,对增强语文课程意识、提高语文课堂实效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默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文本对话的一种独特形式.当前,在小学中高年级阅读训练中,默读被有意或无意地"自然淡化".语文教学中默读"屡屡缺席"的失衡现象亟待匡正.针对当前语文课堂上默读被弱化的倾向,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默读自身独特的价值,夯实默读基础,提升默读技巧,抓准默读时机,以提高默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针对传统教学中语文课堂缺乏"语文味"的现象,分析了产生此现象的几个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方法,旨在呼唤语文教育本色的回归,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教学的人文美。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哑语文"现象十分严重。本文旨在对"哑语文"现象的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探究"话题式"教学的内涵、特征和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力,使学生能参与话题讨论,深入文本教学,从而不断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一、点击:"哑语文"现象的镜头回放镜头一:五年级的语文公开课,在教学《海伦·凯勒》的2-5自然段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沙利文老师的到来给海伦带来了什么?学生通过默读课文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课堂上只有一两个人举手发言。后经教师多次引导,仍然只有两三个人举手,让执教教师颇为尴尬。  相似文献   

7.
正现今的语文课堂,难以再出现"静谧无声"的现象了,多是热热闹闹的交流互动、形形色色的课件展示、沸沸扬扬的模拟表演。这种失衡,不禁让我们教师反思:到底该需要怎样的教学方法让"静思"再现往日的风采?让阅读教学实现真正的理性回归?其实,多给学生自我认知揣摩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在"静思"中有针对性地挖掘宝藏,洗尽铅华,这样,定会让语文教学"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非语文"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语文教学中的"非语文"现象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一、多媒体使用过度,导致喧宾夺主,甚至本末倒置。二、影视剧作视频过度使用,学生表演泛滥。三、解读脱离文本及其产生的背景,观念落后,缺乏相关知识。四、热衷于抽象概括,热心于浅层提问。语文教学中"非语文"现象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教学"少慢差费",质量不高;语文课堂"散乱繁闷",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缓慢,乏术乏力。中学语文教学饱受诟病,语文人茫然四顾。语文教学存在种种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各式各样。但无论多么高明的办法,都必须围绕"语文教学"的"语文"做文章,必须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一、徘徊在"语文"外的语文课不少(一)内容理解成为了教学的归宿"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语文是一门充满灵动之气的学科,那么,语文课堂则是师生灵动的舞台。回顾近年来进行的教学探索,"五感一动"让我和学生们愉快地领略着语文之美。具体说来,"五感"是指感觉、感情、感发、语感、独立感,"一动"是指语文(实践)活动。在领悟语文的特性,抓住教学关键点,把握语文课堂教与学的规律,尊重主体和学情的前提下,"五感一动"能使语文课堂感性与理性交相辉映,焕发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推进,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下,结合新的语文标准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些老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许多"肥胖病",总认为多多益善,以腴为美,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  相似文献   

12.
<正>课改10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热闹非凡的景象。然而,透过表象看其本质,多数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得"意"而忘"言",就是重"言"而轻"意","意"与"言"严重脱节,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导致语文课堂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不高。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王崧舟老师说:"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既要让学生"得言",又要让学生"得意"。"得言",即让学生学习运用文本的语言文字,品味为文之妙;"得意",即让学生感悟文本之情理意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强调:  相似文献   

13.
如何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打破语文教学课堂学生长期沉默的现象是语文教师长期困扰的问题,本文从"开设问题信箱"讨论、辩论"三分钟口语训练"书签练笔"等方面谈了自己教学中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黄建军 《黑河教育》2014,(10):34-34
正近年来,由于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但热闹背后,似乎欠缺"语文味"。那么,语文课堂如何体现"语文味"呢?前不久泰兴市小学张映蕾老师执教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语文味"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感悟。一、教学语言蕴含"语文味""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就应该有"语文味"。曾有人说过,不同水平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目前的语文教学出现了"虚目标"、"泛目标"、"去目标"的现象,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语文教师目标意识薄弱的现象尤为值得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新课程,就像一缕春风给教育带来了春天,花红柳绿,语文教师感到清新空气扑面而来,新课程在为语文教师开创新天地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学提出挑战。"定能生慧,静纳百川。"语文课堂中我们不仅要重教,更要关注学生课堂的生成能力。一、深领"静"意,知己知彼让语文课堂百花齐放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听过一新教师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不应有"的冲击在当今百花齐放的初中语文教学领域里,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许多语文课堂脱离了本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现象,即"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太多的花架子"、"太多的小组合作"、"太多的媒体"、"太多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正>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如果离开美,语文课堂教学就将是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无力。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美",这种美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教师诗情画意的教学语言,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读书声,图画、音乐等呈现的美轮美奂的情境……一堂美的语文课必然是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状态下学习的课。小学语文课堂要让美贯穿整个过程,渗透至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19.
我校近三年的"灵动课堂"教学改革之"以精彩为形态的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比武活动,让我校学导式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充满墨香,让我校学导式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灵气,让我校学导式语文课堂教学更令人体验品评。这次活动中散发出的浓郁"语文味"给我留下了特别的感受,比武课所生成的"语文味"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其魅力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文味""人味""情味""韵味"中。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堂长期以来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善传统语文课堂上存在的这种弊端,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以古诗词的教学为例,从提出问题、问题分组、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角度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教学法的具体流程和方法,以期为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的提升增加一个"助跑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