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是歌手》及《歌手》是目前湖南卫视最知名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播出期间每周都会推出7首竞演歌曲(有时候是8首或10首),这些歌曲可以说是当今流行音乐发展的风向标。节目中,竞演歌手往往会选唱一些有悖于自己母语和文化背景的歌曲,中国歌手演唱英文歌曲而外籍歌手演唱中文歌曲。本文对外籍竞演歌手按国籍和文化背景进行分类,简要分析了中国歌手对英文歌曲的误读现象;并以《秋意浓》的四个版本为例,对比分析了中国歌手沙宝亮、李泉和外籍歌手迪玛希、郑淳元的演唱效果,对外籍歌手"跨文化演唱"现象做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经典咏流传》是央视综合频道2018年推出的一档文化节目,它以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宗旨,邀请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文化+音乐"的独有安静气质,"和诗以歌"的艺术感召力,使《经典咏流传》在一众文化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之作。这档大型文化节目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相互交融,让上下五千年的诗词穿越时光长河,缔造了一场文化盛宴,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多档当红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之中,这些节目多数以改编和翻唱经典老歌为主,自播出以来,也打造出了许多支优秀的改编歌曲。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改编歌曲的过程中,制作团队与歌手们开始对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进行全方位的开发与运用,使"老歌活唱",赋予了传统音乐新的生命活力,也为节目增加了许多富有创意及震撼力的看点。本文认为这些当红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正是通过对少数民族歌曲、器乐和别具一个的唱腔等元素的运用,加上现代化的编曲手法,交响乐伴奏,使传统与现代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仅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也提升了该节目的内涵与格调。  相似文献   

4.
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第一季大受欢迎,从传播学角度究其原因,在传者方面,得益于节目的创新融合;在受众方面,得益于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得益彰;在传播方式方面,得益于名人效应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5.
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第一季大受欢迎,从传播学角度究其原因,在传者方面,得益于节目的创新融合;在受众方面,得益于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得益彰;在传播方式方面,得益于名人效应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6.
《歌手》是一档由湖南卫视推出的音乐竞技类节目,在当下光影纷繁的电视空间中,六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与收视率以及良好的口碑。节目受众从普通大众到音乐专业人士,话题紧密结合音乐,虽为综艺却难得可贵的让人感受到音乐文化艺术,可谓是电视文化中的一股清流。  相似文献   

7.
《我是歌手》作为当下一档极其火爆的音乐类综艺节目,无论节目形式(现场演唱)、主角定位(成熟歌手),还是作品要求(经典+改编)、评委选择(大众评审团)等,都体现出消费社会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从消费文化视域对此节目进行一一解析,从中可以管窥消费文化特点及当下大众审美表征。  相似文献   

8.
正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于2018年初在央视一套周末黄金时间播出。开播至今好评如潮,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3。节目形式新颖、颇有深度,邀请明星或音乐家"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深层价值。中华文化的瑰宝——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和主流价  相似文献   

9.
选秀节目红透半边天,也顺势红到了台湾地区。"超级星光大道"就是如今风靡整个宝岛的歌手选秀节目。10强选手,成为星光帮,推出精选集,这10个星光帮成员,只来了6个,虽然没有到齐,却依然星光闪闪。  相似文献   

10.
湖南卫视2013年推出的全新节目《我是歌手》在开播之后,每期均以不俗的收视率占据同时段排名的榜首。同时,还引起了广大资深音乐人和不同年龄段观众的热烈讨论。基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我们可看到大众性、颠覆性、宣泄性等特征在节目中的体现,其通过一场场艺术与商业交织的狂欢带领观众走进音乐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围绕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的成功品牌塑造经验,从其独特的节目创意、精良的节目制作、高端的品质呈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我是歌手》节目品牌塑造策略。  相似文献   

12.
《百家讲坛》是央视科学——教育频道推出的一档学术性文化电视节目,其迅速跨越市场导入期成为一档热播节目。这是一档低成本制作的精品栏目,节目利用悬疑制造卖点,学术明星与节目品牌的打造不但促进了传统文化资源的增值并且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多元化的成功经营模式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文体大看台     
林依轮推出林家食铺洋溢妈妈的味道歌手林依轮自从主持烹饪节目《天天饮食》后,拥有了歌坛美食家的称号。日前,林依轮根据自己的做菜经验推出了新书《林家食铺2:妈妈的味道》,为读者介绍他在做家常菜方面的经验。对林依轮而言,推介这本跟吃有关的书很重要,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意味着家的感觉。在当歌手前,林依轮曾经做过厨师,还凭着厨艺到南美打拼。这些年,他在电视  相似文献   

14.
得知李霄云要来录制节目,本刊特约记者以风一样的速度跑到了节目录制现场,希望能得见这位“疗伤系歌手”的真容。  相似文献   

15.
<正>《经典咏流传》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化节目,其"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音乐相融合,为传统诗词经典的传承和表达开辟了新的途径。传统诗词经典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教育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诞生为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促使受众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创造者、分享者,人们对信息内容的质量要求也更高。在传统技术条件下,传统文化类节目普遍存在内容同质化、形式单一化、传播渠道固定化等问题,对观众吸引力不足。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类节目需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呈现形式和传播模式,深度挖掘传统节日、历史故事、文物作品等的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文化精品。其创新之路应从内容上注重深掘文化内涵,刻画视听亮点,推动传统文化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形式上紧扣内容本身,打造在场叙事,以全新节目形式为观众营造沉浸交互式节目氛围,为传统文化节目呈现形式树立新范式;从渠道上打通传播路径,以实现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破圈”之道。  相似文献   

17.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作为央视传播文化,提高大众素养的一个窗口,从创立之初就推出了一批具有高雅文化品位的王牌节目,<百家讲坛>作为一个讲座类节目,在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下进行了改版.将原来以学术内容和学者为核心的导向转变为了受众为导向,同时依据受众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收视心理,在题材选择、讲述风格、嘉宾选择、商业运作方面做出相应调整,终于取得到了较高的收视率,在社会上形成了传统文化热.在节目策略调整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仍需要全面评价,明确进一步提升节目内涵才是长期发展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18.
正央视的《百家讲坛》拥有了稳定的观众群,颇具文气的《中华诗词大会》火了,推出的第二季继续升温,新近推出的《朗读者》也人气指数很高。这三档富含正能量的节目大热,聚集了庞大的观众群,在电视荧屏独树一帜,至少证明民众对高品位的传统文化需求还是大有人在的。这三档节目既坚守了文化的雅致,又兼顾了电视传媒的接地气,没有媚俗,与荧屏上充斥的那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它不仅创造着"文化过年新方式",更见证了中华文明悠远绚烂,凝聚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经典咏流传》的开播,是我们对文化自信的最好注脚,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践行。《经典咏流传》中的表演,或"和诗以歌",或"歌以咏  相似文献   

20.
刘青 《教师博览》2023,(11):28-31
<正>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诗词文化音乐类节目《经典咏流传》采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愉悦视听的音乐和触动心灵的古诗文结合起来,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诗”“歌”盛宴。其实,《经典咏流传》这一节目和很多学校所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活动看似花开两朵,实则殊途同归,都致力于传承中华民族经典的古诗文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