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研究目的:对师范院校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健康养生信息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开展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教育提供背景资料。方法: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结果:体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不同养生信息方面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体育专业大学生更注重体育锻炼的养生价值,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强调饮食对健康的作用;不同年级及性别的大学生也同样存在这方面的差异。结论:大学生对健康养生信息的了解与掌握具有较大片面性和不均衡性,尤其对传统中医养生方面的信息较为欠缺。  相似文献   

2.
“养生保健体育”是我院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已由学院申报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从高职医学相关专业技能培养出发,针对性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使传统养生保健体育与医学相关专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教学内容易教、易学、易形成终身体育技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高职体育为高职医学相关专业建设服务方面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黄霞  张龙  裴永杰 《体育科技》2013,34(4):156-158
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不同院校体育专业、性别及城乡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生理价值感、社会取向的生理价值感、社会取向心理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道德价值感好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取向的人际价值感低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学生自我价值感部分维度存在着不同程度专业、性别和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传统体育养生的理论基础以及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人体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和社会学价值,结论认为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有益作用,建议加大其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自我价值感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大学时代是个体价值观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期,是自我价值感的体现期和扩展期,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时期。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与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中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就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与学生毕业去向进行分析,认为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偏重武术,对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两个方向的重视程度不够。建议加大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两个方向的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同时也应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外的其它适应就业需要的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几所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带有共同规律性的地方,并结合目前社会上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要求,建议培养既能扎实掌握武术、民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的专门人才,又能具有现代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课程设置应该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为学生的就业乃至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养生文化的异化与体育价值观的时代化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逻辑分析和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养生文化和体育价值后认为,养生和体育都是促进人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养生本质的片面认识导致了养生文化的异化现象,对体育价值的辩证思考有助于形成与时俱进的体育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时代化转变和养生文化的精髓共同主导现代人的整体健康观,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体育保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历史长河的积淀中,体现出其独特的健身养生功效。在健身养生备受大众关注的今天,传统体育保健人才的需求日显突出。文章立足于社会对传统体育保健人才的需求现状,找出培养传统体育保健人才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该专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试析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体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具有社会体育指导能力。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结合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分析社会变化与体育人才结构对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的新要求;社会发展要求体育人才应具备社会体育能力;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能力发展途径。从社会体育人才角度,阐述高校体育师范生社会体育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隐性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以及特点、“90后”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分析,提出“90后”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隐性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教育方法。希望会对今后新时期“90后”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出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立行 《精武》2012,(17):51-51,96
分析了幼专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关系,论证了体育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幼专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训练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稼禾 《体育科技》2001,22(4):66-68
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运动训练能力培养是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同中学体育接轨的重要途径.在抽样调查江苏苏北部分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现状的基础上,以田径课程为例,初步探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训练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316名高师体育专业本科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师体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由自我完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性格、人际管理和再生素质6个因素组成。根据研究结果分析了安徽省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建议,为培养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一般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共性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性,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社会现实,提出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确实可行的几点措施: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积极引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激励教育与挫折教育同步实施[1]。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国防生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大学国防生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使大学体育服务于国防生的培养,特进行该项目的研究。国防生体育教学内容应包括:军事体能(基本体能、专业体能、综合体能);球类运动(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军事体育基本技能(射击、泅渡、登山、格斗、潜水、跳伞、按图行进等)。高等学校国防生体育教学应该是体育教学大纲与军政训练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从学位论文选题的跨学科现象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雪霞 《体育学刊》2006,13(1):88-91
查阅分析了体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认为跨二级学科是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中的普遍现象,结合当前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征和差别,阐述了体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应按一级学科的宽口径培养研究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篮球运动深受世界各类人群的欢迎,为了篮球运动有更好的发展,需提升篮球裁判的专业度,使篮球运动能更好地被接受和认知,篮球裁判的出身大部分都是体育教学专业的学生,所以该文的研究对象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裁判能力的培养,运用相关的方法对北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进一步提升其裁判能力,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篮球运动。  相似文献   

19.
张宝强 《体育学刊》2011,18(6):53-57
对我国1903~1963年出国的180位体育专业留学生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认为,体育专业留学生在中国体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层面:在器物层面的作用主要是引介体育运动、创制场地器材和发展运动技术;在制度层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体育教育体制、运动竞赛体制和科学研究体制的发展;在思想层面的活动主要包括传播军国民体育思想和自然体育思想,倡导民族体育思想,参与体育思想的讨论与争鸣等。体育专业留学生是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20.
从长春市高校培养大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长春市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篮球裁判技能掌握得不好,高水平裁判员稀少。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篮球裁判技能教学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合理,理论和实践脱轨,裁判临场实践机会少,对裁判法掌握不够娴熟,裁判员等级考核的机制不够完善。建议从社会需要和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理论知识学习和完善考核制度,更好的促进大学篮球裁判技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