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中国气候区划图将黄淮海及其附近地区划分为4个气候子区域,利用该区域气象站点1961年-2008年的降水数据计算出子区内各站点的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雨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简称SPI);通过各子区站点的SPI差异分析了研究区内发生干旱的时空差异及其动态格局。结果表明:在3个月尺度上,A区、B区发生严重、极端干旱的频率较高,然而整个研究区发生总体干旱的频率没有明显区别;在6个月尺度上,A区、B区发生干旱的频率较高,C区、D区发生极端干旱的频率较低,其中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地区发生严重等级干旱的频率较高;在12个月尺度上,A区、B区发生总体干旱的频率较高,C区、D区发生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的频率较高;就季节性干旱而言,在3个月尺度上,4个子区域发生各等级干旱的频率也存在较大差别。此外,从12个月尺度SPI值时间序列变化趋势来看,1962年-2008年全区干旱有轻微加重的趋势,且整个研究区及其各子区域干旱变化趋势处于波动中,全区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有明显加重趋势,70、80年代以及2000年以来有减缓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崇左市7个气象站1965-2010年每日的降水资料及雨日,计算三个干旱监测指标:综合干旱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及累计降水距平、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果以用于综合监测某时段旱涝程度。三个干旱监测指标计算结果与灾情实况对比分析表明,综合干旱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都能很好地反映广西西南部的干旱情况;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的是Γ分布概率来描述降水量的变化,只计算降水为0时的概率,因而与实际有差距。如果按广西西南部的实际情况,统计降水≥1.0mm的概率,则计算出的结果与实况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3.
近48年青海干旱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计算青海34个气象代表站点的1961~2008年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的基础上,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滑动t-检验法、Yamamoto法、功率谱方法等诊断方法,研究了青海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干旱典型配置场能较好地反映青海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第一模态的时间系数序列的极值年份与实际发生的旱涝年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一致性异常是青海年尺度干旱的最主要空间分布模态;青海东部与中、西部及南部与北部干旱呈反相变化也是青海年尺度的干旱特征的两个重要模态;青海的干旱呈减少趋势,并于2002~2003年发生了一次减少的突变现象;近48a来青海干旱存在准3,5,10a的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4.
基于SPEI的云南省夏玉米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基于云南省29个典型气象站1953年-2011年的气象资料和16个州(市)1979年-2011年的玉米生产资料,分析云南省夏玉米生长季4个时间尺度的干旱风险时空变化特征,计算其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并验证了其与玉米减产率的正相关性.结果表明,SPEI能够较好地反映云南省历史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和夏玉米的产量变化情况:①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SPEI值变化幅度减小,干旱频率降低、持续时间增长.3个月尺度的SPEI-3和6个月尺度的SPEI-6可体现干湿季节变化,12个月尺度的SPEI-12更能反映干旱年际变化情况;②从云南夏玉米不同生长期的干旱频率看,播种期>花丝期>成熟期;③从干旱频率空间分布特征看,总体上是滇东北>滇中>滇西南;④从年代际变化特征看,云南省玉米全生育期干旱呈加重趋势,以昆明市为例,玉米全生育期干旱指数Sep-SPEI-6最小值出现在2010年;⑤从统计分析结果看,云南省16个州(市)SPEI与玉米减产率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年均SPEI-3、年均SPEI-6、玉米全生育期干旱指数Sep-SPEI-6与玉米减产率相关性较大,表明了玉米生长季的干温情况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云南省近55年旱涝演变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1世纪以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其中旱涝灾害对人类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以云南省为例,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为干旱指标,计算了1958-2012年近55a的29个气象站点5种不同时间尺度上的SPI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年及季节的旱涝站次比和旱涝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强度在各时间尺度上均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春季、秋季、冬季干旱强度及影响范围均呈现增加趋势,夏季干旱的强度和影响范围总体上呈略微下降趋势。雨涝强度在时间尺度上呈下降趋势;夏季雨涝强度和雨涝影响范围呈现略微上升趋势,其他季节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省干旱整体上反映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加重的态势。研究表明标准化降水指数能够在较长时间系列尺度上很好地反映研究区年际及季节性旱涝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张潇  夏自强  郭利丹  鄢波 《资源科学》2016,38(6):1118-1128
根据巴尔喀什湖流域24个气象站1960-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在采用Kriging插值分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及降水增率空间分布的基础上,通过SPI、Z、PDECI 3种干湿指标对比印证,分析了巴尔喀什湖流域的年际干湿变化特征、干湿事件发生频次、持续时间以及典型年干湿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①巴尔喀什湖流域年际干湿交替出现,3个月尺度下的偏旱事件多发生在2-4月,偏涝事件多发生在6-8月;②20世纪70年代以后,湿润事件持续时间逐步增长;进入21世纪,湿润事件发生频次显著增加;3种指标印证结果显示,流域正处在湿润周期内;③ 典型丰、平、枯水年条件下,流域依次呈现“东南干旱、西部湿润”、“东北干旱、东南湿润”、“南部干旱、西部湿润”的干湿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巴尔喀什湖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可为流域水陆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曹永强  曹阳  徐丹 《资源科学》2015,37(10):2068-2077
本文选取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以黄淮海流域14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选取旱涝频率和旱涝范围作为评价指标,结合morlet小波分析法和经验正交分解函数(EOF),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黄淮海流域旱涝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黄淮海流域气候总体呈暖干化趋势,除中度干旱主周期为10年外,其余各级干旱、洪涝范围的主周期分别为20~25年、25~33年,另外除极度洪涝外,其余各级旱涝的突变年份均在1977-1978年左右;空间上,流域内洪涝频率总体上低于干旱频率,在大尺度气候异常影响下,黄河、海河流域旱涝变化基本同步,淮河流域与其它两流域旱涝变化相反。此外,受纬度和季风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流域内旱涝变化呈纬向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利用洞庭湖流域1999年1月-2008年12月间的TRMM3B43月降水量资料,通过区域综合Z指数的构建,旱涝等级的划分以及降水变差系数的计算,对洞庭湖流域近10年来的旱涝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流域实测降水数据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TRMM数据在流域旱涝监测中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较高可信度。另外,研究结果显示:①在区域综合Z指数构建过程中,由于考虑了区域降水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文中的计算方法比通常采用的面积平均法更加符合实际;②TRMM数据格点在流域内均匀分布,可有效刻画流域降水的空间分布。其监测的流域旱涝结果较有限气象站点的监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③受季节性季风降水及区内复杂地貌特征的影响,洞庭湖流域旱涝发生较为频繁,平均一年内大约有2.8个月和2.4个月,分别表现为流域性的洪涝和干旱。且总体上,流域性洪涝发生的频率和等级要高于干旱;④洞庭湖流域洪涝发生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征。在过去10年间,常常有持续2~3个月,甚至更长的洪涝或干旱发生;⑤洞庭湖流域西北部、西南部以及东南部的旱涝发生几率相对较高,而中部和东部的几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北部湖区的几率最低。  相似文献   

9.
马琼  张勃  王东  张耀宗  季定民  杨尚武 《资源科学》2014,36(9):1834-1841
基于甘肃黄土高原区12个测站1960-2012年的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对该区近53a四季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区近53a的四季均呈干旱化趋势,以秋季最为突出,春季次之。经过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检验,秋旱最显著的地方是兰州、靖远及环县;春旱最明显的地方是崆峒、庆阳和西峰;冬季有变湿的趋向,但未通过显著性水平。空间分布上,甘肃黄土高原区腹部比边缘区发生干旱的频率高,山地比谷地发生干旱的频率高。陇中地区夏旱频发,陇东地区冬旱频繁。干旱变幅最大的地方是研究区西北的乌鞘岭和东北的子午岭。近53a研究区干旱事件发生频次呈增长趋势,近10a来尤为显著。中度干旱发生频次的增长速度比极端干旱事件增长的快,但没有极端干旱事件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利用近1966年~2015年的春季降水资料,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指标,详细地分析了呼和浩特市春季干旱频率特征及春季干旱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的主要干旱类型为轻旱和中旱,重旱及特旱主要出现在南部清水河县和北部武川县,托克托县的特旱比例也较高。从年际变化上看,大面积的春季干旱较有规律,但随着时间的推后有缩短的趋势,并且重旱和特旱主要发生年代为1993年以后。  相似文献   

11.
基于Z指数的辽宁省气象干旱时空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永强  路璐  张兰霞  杨春祥  苏阳 《资源科学》2012,34(8):1518-1525
利用辽宁省21个气象站点1958年-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Z指数方法计算单站旱涝指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域旱涝等级,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辽宁省近51年年际和春季气象干旱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年际变化中,辽宁省旱涝交替发生,易发生连续性气象干旱,年际旱涝存在9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各个分区中辽西北地区干旱频次最大,辽南地区干旱频次最小;春季干旱变化与年际变化相似,春季旱涝存在3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各分区中辽西北与辽中地区春旱频次最大,而辽南地区春旱频次最小。空间上,年际干旱分布特征较集中,地域分布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其中重旱易发区为辽北和辽南,大旱易发区为辽西南部,偏旱易发区较分散;春旱分布特征较分散,其中重旱易发区为辽西北部,大旱易发区为辽北和辽南部分地区,而偏旱易发区较多且分散。研究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可为辽宁省相关部门制定抗旱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帕尔默干旱指数的修正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永强  张亭亭  王学凤  徐丹  路璐 《资源科学》2014,36(9):1810-1815
干旱是黄河流域危害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帕尔默干旱指数是一种能够较为全面反映干旱形成过程的方法,但美国的帕尔默干旱指数和我国修正的帕尔默干旱指数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反映黄河流域的干旱情况。因此本文选取黄河流域39个站点1960-2010年的逐月气象、径流和土壤等相关数据的实测值或再分析数据,对帕尔默干旱指数进行了修正,建立了适合黄河流域的帕尔默干旱指数,并利用历史资料对其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干旱指数模拟出黄河流域1965年8月、1972年8月以及2000年7月的干旱范围均较大,相应站的干旱程度也与历史资料吻合,比较准确,可为黄河流域进行干旱规律分析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伊犁河谷草地植被NDVI变化及其降水敏感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张红旗  董光龙 《资源科学》2014,36(8):1724-1731
作为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绿洲,伊犁河谷草地动态监测及其对降水的敏感性研究,对该区域草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像元尺度的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伊犁河谷草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同期遥感降水数据产品,采用相关系数法和降水敏感性指数定量刻画不同类型草地NDVI的降水敏感性及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伊犁河谷草地植被整体呈显著的退化趋势,NDVI值下降速度为1.5%/10a,其中高寒草地和山地草甸的NDVI下降趋势显著,而改善区主要为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随着草地改善程度增加,草地覆被变化的降水敏感性越强,表明降水是草地改善的主因。草地植被的降水敏感性与草地类型、降水的空间分异和年际特征有关。较为稀疏、生产力较低的草地类型(温性草原、温性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的降水敏感性较强。降水敏感性与河谷降水时空分布有关,主要体现为越干旱的地方草地覆盖对降水的敏感性越高;年际特征上表现为越干旱的年份,草地覆被对降水的敏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CI指数的辽宁省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利用辽宁省22个气象站点1958年-2008年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从干旱强度、干旱持续时间和干旱频率三方面对辽宁省近50年年际和季节干旱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冬季无干旱事件发生;年际、夏季和秋季干旱程度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春季干旱程度略微增加;年际、春季、夏季和秋季干旱程度分别在2000年、2001年、2000年和1999年最强;辽宁省年际干旱分布特征较集中,辽东不易发生年际干旱且持续时间短,辽南发生年际干旱频繁且持续时间长;季节干旱分布特征较分散,辽东春季不易发生干旱且持续时间短,辽南和辽西夏季发生干旱频繁且持续时间长,辽宁省普遍发生秋旱较轻。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可为辽宁省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干旱特征制定相应抗旱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新疆地区干湿状况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代亮  邓睿  黄敬峰  蔡承侠 《科技通报》2007,23(5):635-640,645
利用新疆100个气象站点、1990-1999年10年的月平均气象资料与1 km的DEM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各气象因子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数学模型,应用GIS空间分析相关技术,生成各气象因子的空间分布栅格图。然后利用基于改进的Penman公式的湿润指数计算方法(D=R∕EPT),实现新疆地区湿润指数的空间化处理,验证表明空间化处理达到了较高的精度,根据湿润指数将新疆分为极端干旱区(D<0.03)、干旱区(0.03~0.2)、半干旱区(0.2~0.5)、半湿润区(0.5~0.77)、湿润区(D>0.77),进而分析新疆地区干湿状况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结果发现:空间变化上,高海拔地区较湿润,局部地区因季节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沙漠地区长年处于极端干旱、干旱或半干旱状况;季节变化上,总体表现为夏季湿润指数开始有增大的趋势,冬季达到最大值,北疆比南疆干湿季节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6)
该文采用彭水县国家气象站1951—2019年的气象资料,利用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推荐的干旱评价指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指数分析彭水月、季、年不同时间尽度下干旱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彭水大部分年份总体水分盈亏平衡,69a中总体干旱为41%;(2)彭水县年干旱代际变化明显,20世纪80年代重旱最多,21世纪出现了年度干旱最重的特重旱;(3)从各季干旱来看,冬季干旱最多,69a中出现干旱的频率达46%,夏季干旱频率最少仅为38%,冬春夏三季均有一次特重旱。  相似文献   

17.
不同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在辽宁省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永强  刘明阳  李元菲  肖春柳 《资源科学》2019,41(10):1780-1790
准确估算潜在蒸散发(PET)是研究区域水文循环和农业灌溉管理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本文利用辽宁省及周边27个气象站点1968—2017年的历史气象数据,选用6种估算方法(Penman-Monteith(PM)法、Rohwer(Roh)法、Hamon(Ham)法、Hargreaves(Har)法、Makkink(Mak)法和Priestley-Taylor(PT)法)计算PET。并以PM法月值作为标准,对5种估算方法的经验系数进行修正,再从年、月两个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修正经验系数前后5种估算方法在辽宁省的适用情况。结果表明:①修正前,年尺度上,Mak法、PT法和PM法的结果较为接近,相对误差均在25%以内。月尺度上,PT法相对误差最小为13.96%,其次是Mak法。空间尺度上,5种估算方法在辽东北地区估算精度较低,整体空间差异明显,相对来说PT法估算适用性更好。②修正后,5种估算方法适用性和相关性都有明显的提高,在年尺度上各估算方法与PM法计算结果年际变化大致相同,其中Mak法和PT法最为合适,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月尺度和空间尺度上,PT法都优于其他方法。因此,在计算辽宁省PET时,本文推荐使用修正经验系数后的PT法,其次是Mak法。  相似文献   

18.
因为气象干旱是我国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而且对农业生产产量影响非常大,所以我国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选择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但是大多数都偏重于累积降水量,这种现象导致了研究中经常出现不合理旱情加剧的现象,而本文选择的是前期降水指数的气象干旱指标,完全避免了这个问题。首先介绍了利用该指标的重要意义,其次对其应用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分析的结果,希望能够为气象干旱工作作指导。  相似文献   

19.
干旱脆弱性评价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减缓和应对干旱具有重要作用,乡镇尺度的干旱脆弱性评价为西北乡村人地系统可持续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引用干旱脆弱性分析框架,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选择甘肃榆中县作为黄土高原典型研究区域,采用2002—2015年统计数据、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运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法等分析方法分别对指标权重、干旱脆弱性指数与类型及其空间集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榆中县干旱脆弱性指数呈波动式变化趋势,阶段性升降明显;(2)不同脆弱类型的乡镇数量由高到低分别为中脆弱高脆弱低脆弱,且高脆弱的乡镇数量增加趋势明显;(3)干旱脆弱性影响因素由高到低分别为年降水量、坡度、年平均气温、干旱影响面积、农民纯收入、人口密度和农业人口比例,年降水量为干旱脆弱性的首要决定因素;(4)干旱脆弱性热点区域总体格局呈现"南-北热中部冷"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地理集聚特征,且局部乡镇热点区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0.
依据漳河水库灌区1980-2005年的蒸发资料,分析了灌区蒸发量演变的趋势:在地区分布上,从上游向下游逐步递减;年内月分配主要集中在7月,季节分配主要集中在夏季或汛期内;年际分布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干旱指数变化范围在0.75-1.09之间,干旱指数在地区分布上,呈现与蒸发量地区变化趋势一致.年内分配主要是非汛期(11-4月)蒸发大、降水少、干旱指数高,而汛期较湿润,基本反映了南方湿润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灌区蒸发能力和干旱指数将为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科学调度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