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浅述高校后勤文化的含义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总书记“七一”讲话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高校后勤文化的含义“文化”,其表现于各个方面,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政治和经济以巨大影  相似文献   

2.
对图书馆与先进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图书馆与先进文化的关系1.对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理解一般认为,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总和。狭义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从大文化的角度来看,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决定了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性。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的继承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阶级性,同时也具民族性、地域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新成果。广义的文化总括了人类物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能力,以及物质和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物,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从狭义文化的角度来说,杂技艺术的文化内涵,是指杂技表演所反应的人类精神和思想方向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是文化的两种表现形态。物质文化有其物质表现形式,而许多精神文化也有一定的物质形式。物质形式因其直观、形象、普遍,所以通常通过对文化事务的物质表现形式来分析、区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主要标准是看文化事务在功能性上主要属社会意识形态还是社会物质存在。尤其是对精神文化的物质形式,要从功能性上加以分析。如律师事务所,是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的实施场所,体现的是法律制度这一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就本身的机制来说,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而文化的概念内涵极其丰富,外延也非常宽泛。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单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作为一种复合体,既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可以分为高层文化 (包括哲学、文学、宗教等 )、大众文化 (包括风…  相似文献   

6.
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即人类劳动创造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广义的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物质文化是指源于自然环境之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文化 ,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产技术等 ,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密切 ,而且变化节奏较快 ,具有发展速度快、变化频率快的特点 ,是精神文化的基础。精神文化是指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观念等意识形态文化 ,如语言、文学、艺术、宗教、法律、风俗、制度等 ,它与自…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载体的内涵 西方学者Raymond Williams曾经说过:"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不同的人对'文化'有不同的定义,通常文化包括文字、语言、地域、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在汉语中,文化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有"人"才有文化,文化是讨论人类社会的专属语."文"是基础和工具,包括语言和文字.作为名词的"教化"指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这一规范在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对象化成果中得到体现;作为动词的"教化"指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认同的过程和手段.文化实际上主要包含器物、制度和观念3个方面,具体包括语言、文字、习俗、思想、国力等,客观地说文化就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社会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包括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化概念的基本问题,国内外的研究很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文化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方式、过程及结果,集中地体现为人们在其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中、在以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的作用下、按照客观规律能动地适应并改造环境所创造的一切,既包括物质成果也包括精神成果以及社会的风土人情、习俗、风尚等等一切"人化"的显形或隐形的积淀.  相似文献   

10.
<正>一、问题的提出数学文化不仅指数学知识,还指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等.数学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观念的发生、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  相似文献   

11.
一个民族的振兴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一所幼儿园同样需要一种精神和文化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与发展。文化一词,广义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社会存在?它包括那些内容?学术界意见不一.认真地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认为社会存在归根到底指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那些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行为活动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产物和精神产物的总和,而其中的物质产物是指数学命题、数学方法、数学问题和数学语言等知识性成分;精神产物是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等观念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数学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进行数学的认识活动中,活动主体对既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的心理状态,并在其驱动下,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它在数学思维过程乃至整个数学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学问题意识和问题提出,是对数学"内在理性"的一种突破,指人以质疑索解的态度审视数学这门学科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既是一种叛逆思维习惯,也是一种洞见古今的批判精神.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导提出问题的途径很多,  相似文献   

15.
亲爱的教师们: 上次信里说过,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是精神的体现。现在,就进一步来谈谈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或客观实在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哲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它要解决的是:究竟是先有物质(存在、客观实在),还是先有精神(思维、意识)?物质(存在、客观实在)和精神(思维、意识),究竟誰决定誰?  相似文献   

16.
陈海霞 《中学教研》2007,(2):47-48,F0003-F0004
1 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其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数学家及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著名的数学家徐利治先生认为,数学有两种功能:一种是科技功能;一种是文化功能.他从文化角度阐释了数学的作用,同时给出了数学文化的观念.但是要在广大学生中普及这种意识,必须让学生在数学教育中体会到数学文化价值,"数学教育应通过探求数学发展的历史,体会数学的社会需求、创新精神及美学价值."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数学教研教改的努力方向.本文正是对"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这一问题进行浅显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二、数学文化释义(一)数学文化的本质一般来说,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一切非自然的、由人类所创造的事物;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即人们精神生活领域。数学文化是以数学科学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技术、理论等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功能强大的动态系统。简言之,数学文化就是被推广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方式。例如,黄金分割就是一种数学思维,但其被推广,上升为审美标准就成为一种数学文化。(二)数学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一位学者曾收集了较典型的“校园文化”的定义,主要有:文化氛围说.校园文化是校园中具有学生特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意识形态说.校园文化是由大学生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所创造的一种社会文化,是大学校园中一切意识形态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于:1.关于意识形态的存在问题: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没有历史”,且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而存在;而阿尔都塞则认为意识形态尽管没有历史(指的是意识形态一般,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具体形式),但却永恒存在,而且意识形态是作为一种社会结构而存在;2.关于意识形态的意义或功能问题:马克思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扮演的是“阶级社会的维护意识”,在全部人类历史中,则承担着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角色;阿尔都塞则认为,意识形态以其“物质性”特征发挥着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作用,而在全部人类社会历史中,意识形态则承担着主体建构者的角色,即意识形态的功能,就是将“个体召唤为主体”。  相似文献   

20.
何谓精神生产?现在学术界众说纷纭:“精神因素说”认为,精神生产就是物质生产中的精神因素;“社会生产论”认为,精神生产就是大脑进行的“社会生产”,“属于物质范畴,属于社会存在范畴”。(《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12期)还有的同志讲,精神生产就是一种物质的生产等等。我认为,精神生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凡是大脑生产思想、观念、意识的活动,都是精神生产;狭义的精神生产则是,大脑这种特殊的物质生生产概念,范畴,理论的活动,其产品的内容是非实体的,必须通过物化才能传递。本文所叙的精神生产的特点,则是指的狭义的精神生产的特点。精神生产是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它与物质生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精神生产的主体是由个体、群体、意识形态阶层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精神生产有机系统。精神生产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