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字文远,是我国南北朝时代一位进步的数学家。他在数学、天文以及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特别是对圆周率的计算,已能精确到七位有效数字,比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A.Kashi)要早一千年。祖冲之在一生的实践中,反对儒家守旧、复古思想,坚持法家革新、进步路线,在思想上和学术上与儒家保守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祖国的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 自汉元帝开始,地主阶级逐步由一个进步的阶级转向保守反动。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西汉末的绿林、赤眉起义,东汉末的黄巾大起义,以及东晋的孙恩、卢循起义等农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沉重地打击着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权。在这种形势下,儒法斗争在政治上表现为地主阶级内部变革与守旧,前进与倒退的两条路线的斗争,在思想上表现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西汉时期,封建反动统治阶级及其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了麻痹劳动人民的革命斗志,制止人民群众的反抗,维护其反动统治,举起了“独尊儒术”的尊儒反法黑旗,拼命宣扬孔老二的“天命”思想,贩卖他的“天人感应”的神学体系和“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天命观。他认为天是有意志、有目的、能支配一切的最高主宰:自然界日月星辰的运行,寒暑  相似文献   

2.
二千多年来,由于反动阶级的政治需要,历史被颠倒了。一个立场反动、思想是秕糠的孔子,被奉为“至圣先师”。正如鲁迅所说的:“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而同时,与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孔子儒家学派作坚决斗争的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学派——法家,却横受种种谣言和诽谤。今天,我们要清算孔子的反动思想,同时也要对法家重新评价,还他本来面目,把被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相似文献   

3.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富有批判精神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一生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反动唯心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对儒家学派的老祖宗孔丘、孟轲进行了勇敢的挑战,表现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的精神。通过学习王充反对儒家、批判孔孟这段哲学斗争历史,对于认识孔孟儒家哲学的反动性和欺骗性,揭露林彪宣扬孔孟之道、吹捧董仲舒的反革命本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一北宋著名法家王安石的《诗义》、《书义》、《周官义》合称“三经义”。“三经义”以经书注解的形式,阐述了王安石的法家思想,为他的变法运动建立理论根据。在黑暗的中世纪,由于儒家经典被封建统治阶级所崇奉,成为具有无上权威的统治思想,因此,进步的思想家往往采取注解经书的方式进行反儒斗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请出亡灵来给他  相似文献   

5.
千百年来,被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捧为“至圣先师”的孔丘,真的是什么“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仰之弥高”的“圣人”吗?否!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历代的权势者,即反动统治阶级,总是不遗余力地大肆吹捧孔子的反动思想,“用种种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借以欺骗和毒害劳动人民,为他们的反动统治  相似文献   

6.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为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了解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教育思想及他对“汉代孔老二”董仲舒反动教育思想的批判,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上进步思想家怎样与反动儒家教育思想作斗争,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怎样利用孔孟之道通过教育这块阵地为它的反动统治服务;有助于增强我们对教育领域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认识,从而不断提高我们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李贽是明代中期一位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他反对当时被作为官方哲学的唯心主义理学,在世界观、社会观、历史观等方面提出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观点,特别是公开对统治阶级奉若神明,理学家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及其经典提出大胆的非议和批判,在当时的思想领域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使得统治阶级及其卫道士们惊恐万状,视为“异端之尤”,称他是“离经叛道”、“非圣无法”,而屡加迫害,最后以“敢倡乱道,感世诬民”之罪名逮捕入狱。李贽不屈自刎,终年七十六岁。  相似文献   

8.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动力。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革命战争,以“冲天”的英雄气概,把旧的世家豪族势力从根本上打垮了,从此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后期阶段。两宋时期的反动儒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把儒学稍加改造变成理学,作为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而劳动人民和进步的法家,则坚持反理学的斗争,不断地揭露和批判理学的反动性和欺骗性。 今天,我们研究两宋时期哲学战线上反理学的斗争,总结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经验,对于我们彻底揭发批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继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它产生在十八世纪的清朝康熙末年和雍正、乾隆时期,当时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的萌芽,但还是封建社会。反动没落的封建统治者,为了挽救其即将灭亡的命运,除了强化专政机器,对被压迫阶级疯狂屠杀外,还强化孔孟之道的思想统治,以反动的道学、理学作为“正人心”、“灭人欲”,扼杀革命的工具。然而,上层建筑领域里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从来也没有停止过的,哪里有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10.
反动的唯心主义的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官方哲学。它统治中国数百年,流毒甚广。《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亲见并身受程朱理学之害,熔铸“自所闻见”,“秉持公心,指(?)时弊”,用他泼辣幽默的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没落封建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鬼脸,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第一部“足称讽刺之书”。全书“机锋所向,尤在士林”,穷形尽相地描写了数十名形形色色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对反动的程朱理学做了深刻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两千多年来,地主资产阶级把孔子捧为文化教育的祖师爷,把孔子的反动教育思想尊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借以愚弄劳动人民,维护其反动统治。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同历史上的反动统治阶级一脉相承,接过孔子的反动教育思想,推行修正主义的教育路线和政策,为其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他把中庸看作是“最高的美德”.所谓“中”,就是不偏不倚,“庸”有平常的意思,也有不变(常规)的意恩.“中庸之道”的核心是“致中和”,就是在对立的两端中不偏不倚,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把两端调和折衷起来,求得和谐.中庸之道就是取消对立面的斗争,鼓吹对立面的调和.这种矛盾调和论是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反动世界观.孔子宣扬中庸之道,就是要人们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完全按照西周奴隶制等级制度规定办事,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违背和偏离历代统治者鼓吹中庸之道,就是要用调和折衷、平庸保守的思想,掩盖社会矛盾,反对阶级斗争,巩固旧的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13.
两千多年来,孔老二这个顽固维护奴隶制的反动思想家,一直被历代的反动统治阶级吹捧为“圣人”,并被抬到吓人的高度。什么叫“圣人”?“于事无不通谓之圣”(《书·洪范·孔传》)。这样的“圣人”完全是反动统治者为了欺骗和愚弄人民而制造出来的。毛主席说:“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并且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孔老二既不参加生产实践,又反对劳动人民变革现实的阶级斗争,他怎么能有什么真正的知识呢?有一天,孔子的学生樊迟请教孔子学习种庄稼的事,孔子恶狠狠地说:我不会,你去问老农。樊迟又问如何种蔬菜,孔子仍然回答:我不会,你去问菜农。(《论语·子路篇》)看!寥寥数语,揭穿了孔子“事无不通”的假面具。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孔子“不但没有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的反动儒生朱柏庐编纂的《朱子治家格言》,以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为本,宣扬的完全是封建地主阶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反动说教。它在民间流传甚广,毒害很大。这里,我们选择其中的部分反动观点进行批判。一、批判《格言》中鼓吹的反动的“天命观”《格言》中写道:“守分安命,顺时听天。”意思是说,封建统治阶级享受荣华富  相似文献   

15.
二千年来被尊为“圣人”的孔老二,是反动统治阶级一手捧起来的。帝王将相捧他,刘少奇、林彪捧他,苏修也拼命地捧他。可是,劳动人民在孔子生前的时候就骂过他“如丧家之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孔子是哪家的“圣人”,这还不清楚吗?毛主席教导我们:“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国内外反动派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之“孝”是平等的,主张父子对等,主张谏诤,反对盲从.但是在与君权的斗争中,先秦儒家处于绝对的劣势,使得其不得不接受君权对先秦儒家之“孝”的篡改.结果是先秦儒家之“孝”中积极的一面被忽略,代之以专制、奴化的成分.这种变异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内因方面,先秦儒家之“孝”理论本身不够完善;外因方面,统治者发现了先秦儒家之“孝”的弱点和漏洞,并利用其来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7.
王充是汉代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重要著作《论衡》,不仅对先秦以来儒家的反动哲学观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而且对儒家的反动教育观也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两汉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董仲舒,继承并发挥了孔孟的唯心主义先验论,把儒家学说宗教化神学化,建立了一套以“天人感应”说为核心的神学思想体系。他在教育领域里,抛出了所谓“性三品”的反动观点,把人性分为三等:“圣人之性”、“中人之性”、“斗筲之性”。胡说什么“圣人”是天生具有知识和智慧的上等人;“中人”是可以在“圣人”教化下变善的中等人,而“斗筲之性”的劳动人民,则是“天生愚蠢”、不堪造就的下等人。这实质上是孔老二的“生而知之”和“上智与下愚不移”反动谬论的翻版。董仲舒鼓吹这套反动教育观的目的,是妄图把知识神化,剥夺广大劳动人民受教育的权利,实行反动的文化专制主义和愚民政策。在“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反动思想体系统治的情况下,王充继承先秦法家荀子、韩非子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勇敢的反潮流精神,提出了重实践的唯物主义教育观,与孔孟和董仲舒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及其反动教育思想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发展了先秦法家的进步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强调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后来,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更被尊为圣人。在我国历史上,孔子还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晚年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论(1ün)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腐朽没落的奴隶主贵族日暮途穷,新兴的地主阶级生气勃勃。奴隶主贵族与地主阶级的斗争,反映在政治思想上,就是儒法两家的大斗争。 韩非,这个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以反潮流的大无畏精神,同儒家的反动说教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五蠹》中,韩非针对儒家复古倒退的主张,提出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进步观点,并尖锐地指出,儒家一伙是新兴社会的蠹虫,主张要除掉这些危害国家的蠹虫,实行变法革新,以建立和巩固新兴的地主阶级的专政。《五蠹》是一把刺向儒家心脏的利剑。今天读起来,仍能感到它那犀利的锋芒。 韩非在《五蠹》中,一开始就列举了上古、中古、近古,直到当时的社会变迁,提出了具有辩证法因素的进步历史观,认为不必遵循古法,墨守成规,要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主张“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反对儒家“法先  相似文献   

20.
秦始皇是我国封建社会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是厚今薄古的专家。他顺应历史的发展,崇尚法家,反对儒家,对尊儒反法思想进行了坚决斗争,并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对中国历史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历史上行将灭亡的反动阶级为维护其反动统治,都竭力尊孔骂秦,尊儒反法。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