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问题 .数学教学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入手 ,注重思维独创性、发散性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  相似文献   

2.
逆向思维的教学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难点,运用逆向思维,注重其对数学教学的影响及应用,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注重探讨应用题解题过程实质的意义,能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其方法论意义在于指导学生贮存相似块、创设接收信息的态势、处理应用题信息元、学会把语言命题译成符号命题、学会把符号命题译成语言命题及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相似文献   

4.
罗敏 《职大学报》2007,(4):56-57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思维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本文通过构造满足罗尔定理条件的辅助函数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学会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结合解题讨论了物理复习教学中直觉、联想、类比、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对中学物理复习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性教育提出新观念。  相似文献   

6.
通过具体例子详细论述了反思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反思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7.
数学被喻为训练思维的"体操"。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会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从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创新课堂教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解题分析、逆向分析、思维的独创性、一题多解及一题多变等几个方面,力图说明在数学解题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逆向思维是中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解题思路,它可以通过改变常用的思维方式,另辟蹊 径,从而达到良好的解题效果.运用逆向思维方式解题,常用的有分析法和反证法.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潜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思考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自觉地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使他们既能掌握知识又学会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思维能力。一、激发欲望,启迪思维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  相似文献   

11.
在应试教育中的数学教育,过分强调了解题教学的作用,数学教学刻意追求解题,在技巧上下功夫,几乎把数学教学变成了解题训练;数学概念教学,则不讲概念产生的背景,没有必要性和完备性的揭示,而变成了简单的“条+记忆+练习”;数学课不讲或很少讲数学的应用,不讲数学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只会做题,一涉及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变成了只会理论、书本的课堂型学生,被动学习的被动型学生,会考试而不会应用数学于生活实践的考试型学生,成为了考试的奴隶,学生又怎么不兴趣全无?怎么会主动学习数学,又哪有时间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数学直觉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恰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本文对数学教学中加强直觉思维的训练的问题,提出了八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数学学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的工作者,我一直任教初中数学教学。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于地处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学…  相似文献   

15.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数学解题策略的培养。应用估算策略解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能力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增强应用估算策略解题的意识,不断积累估算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向敏捷性、独创性、灵活性发展。数形结合是揭示数量关系的自然手段,运用数形结合的策略解题,可以使解题过程更简洁、更方便、更清晰。  相似文献   

16.
学生进入复习后,教师一方面应帮助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归类、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复习中,要把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思想是一切解题方法的思想基础,只有深刻领会数学思想,学生头脑中的解题方法才不会是孤立的、刻板的、无生气的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有较大发展的可能。笔者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以往小学教学中存在的知识与生活应用脱节的问题,从如何在生活中培养技能,如何在生活中训练思维,如何在生活中学习解答应用题和如何让数学用与日常生活中这几个方面分别展开阐述,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来设计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的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严谨思维与逆向思维入手,利用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些教与学的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思维方法的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智力开发训练中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都认为,教师应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在数学教学工作中,着重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它是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利用这种逆向思维解题,是把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反过来加以思考,执果索因.利用逆向思维解题,常能化难为易,删繁就简,变死为活,使解题迅速而又准确.既有利于强化逆向思维训练,防止学生理解僵化,方法刻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深刻性,又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活化知识,提高解答物理习题的能力.1.用逆向思维法求解力学题例1:将某种材料的长方体锯成A,B,C三个物体,然后再对拼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1所示,且m_C=2m_A=2m_A=2m_B=2千克,用8牛顿的力F从正面推C,使得A,B,C组成的长方体保持矩形的整体沿力的方向平动,试求运动中B与C间的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分析与解:本题若按常规解法,把B与C间的弹力和静摩擦力分开来考虑,结果在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问题上花费不少时间.但是,如果我们倒过来想一想,发现求出B与C间的弹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即B,C间作用力是容易求的,然后再正交分解求摩擦力也就方便了.选A,B,C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_1=(m_A+m_B+m_C)a,解得a=2米/秒~2,对B物体而言,只有C对B的作用力产生加速度,因此,得F_(CB)=m_Ba=4牛顿,沿F_1原有方向.由正交分解法得,运动中B,C间静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