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赌棍怯赌     
明太祖朱元璋的大脚皇后马娘娘非常痛恨赌博,她特地造了一座“逍遥楼”,夏日紧闭,密不透风,冬季窗户洞开,像座凉亭。  相似文献   

2.
明太祖朱元璋的大臣茹太素写了一个17000多字的奏本,明太祖叫人念了6370多字,还听不出所以然,盛怒之下,打了茹太素一顿。第二天晚上,明太祖叫人继续念,念到16500多字,才知道是建议办五件事,其中有四件事切实可行。次日,明太祖表扬了茹太素,也指出:如果开门见山写500多字,也就足够了。现在写空洞长文章挨打  相似文献   

3.
十四世纪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开展了一系列的海禁运动,简称为明朝海禁。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沿海军阀余党的叛乱以及海盗滋事,下令实施海禁。  相似文献   

4.
对朱元璋研究得比较仔细 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相似文献   

5.
彭晔 《兰台世界》2013,(11):87-88
十四世纪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开展了一系列的海禁运动,简称为明朝海禁.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沿海军阀余党的叛乱以及海盗滋事,下令实施海禁.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档案馆所藏《明太祖实录》稿本保留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一月至六月的内容。"稿本"中存在大量同音异字的情况,应属不熟悉明初情况的抄手"听写"而成。其记事顺序和通行的《明太祖实录》十分接近,但使用语言口语化色彩明显,书写格式留有许多明代起居注和钦录簿的痕迹,对燕王朱棣也不避讳,因而可以推断为建文帝时期的《明太祖实录》或其初稿的抄本。明太祖欲择立燕王一事在"稿本"与通行的《明实录》中均有记载,对比分析《太祖皇帝钦录》中明太祖的思维脉络,从逻辑上可以证实此事的真实性,这无疑对明初政治走向的研究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周松 《历史档案》2022,(4):60-68
《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降明的“达军”与汉军一同驻扎在沙州屯田,但事实上明朝始终没有在沙州地区驻扎过军队,两相矛盾。结合明初汉译蒙古文献、地方志,分析洪武朝西北番卫与明朝的关系,最终可以确定,“沙州”应为“鸣沙州”之脱误,降明“达军”的驻扎地在宁夏,而非敦煌。在运用理校法勘订《明实录》的错误、恢复历史记载原貌的同时,这一结论也为明初宁夏“归附人”来源找到了新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发生了南北榜案,事件经过已可基本还原。通过分析,论证这次事件不是科场舞弊案件,而是一次由明太祖发动的政治事件。其目的在于解决当时科举考试中出现的南北失衡问题,以维护政治格局的平衡,避免遗留国家动荡的祸根,最终成为明朝科举制度改革的开端,以宏观视角分析明太祖发动这一事件的政治原因,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惩贪     
柯云  丽阳 《湖南档案》2008,(1):34-35
明太祖朱元璋(1528-1598,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安徽风阳人)登基之后,认真吸取了历代皇朝,尤其是元朝纪纲废驰、吏治败坏被灭亡的教训,建国不久,就颁布《明律》,明确规定各级官吏的职权、任务以及对违法乱纪者的惩治办法。朱元璋认为,“吏治之弊,莫过于贪”。凡官吏贪污获赃60两以上者,处以“枭首示众,剥皮实草”重刑。  相似文献   

10.
茹太素挨打     
明朝有个大臣叫茹太素,好作无病呻吟的长文章。有一次,他写了一个长达一万七千多字的奏本。明太祖朱元璋叫人念了六千三百七十字,还听不出个所以然来,盛怒之下,当着文武百官之面,打了茹太素一顿。第二天,明太祖叫人把这个奏本继续念下  相似文献   

11.
春节在门上贴“福”字的习俗起于明代。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农历正月十五微服出行,在一个村镇上看见许多人围观一幅漫画。画面上绘着一个赤脚女人抱着个大西瓜,意思是取笑淮西妇人大脚。因为古代中国妇女从五代李后主时期开始以缠足为  相似文献   

12.
明太祖在洪武二十六年发布了“国六条”,其内容如下:一、任何人不得超越等级建房;二、居民门窗不得使用朱红油漆;三、庶民住房不得超过三问;四,功臣宅邸两边可以保留五丈空地;五、军民房屋不许建成五间或九间;六、寺观庵院不得使用斗拱。  相似文献   

13.
明朝建国后即诏谕日本,希望恢复两国"封贡"关系,经过明朝使臣多次传达诏书才恢复两国的往来关系。依据明太祖对日本国的诏令文书所诠释的内容主旨,清晰可见两国关系在洪武期间的态势变化;诏令文书也反映了明太祖朱元璋天下观念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红格本《明太祖实录》是学界通行之校勘本《明太祖实录》的底本1,原藏于国立北平图书馆,乃清初明史馆诸人所抄,因抄写在红格纸上,遂称之为"红格本"。此本是明代内府所藏《明太祖实录》原本的誊抄本,内容直接承自原本,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然因其抄写年代尚不明确,颇不便于相关学术研究。鉴于此,本文从红格本《明太祖实录》文献本身入手,先辨明其版本性质,再探讨其抄写年代,认为此本是顺、康年间的抄本,抄写时间开始于顺治年间,完成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二月之前。  相似文献   

15.
刘淑贞,又名刘淑珍、刘赎珠。生卒年月不详,彝族,明初贵州宣慰使司同知宋钦之妻。宋钦死后,刘淑贞代袭宣慰同知之职。她体恤民情,顺乎民意,数次上京为民请愿。使水东(今贵阳市乌当区、开阳县所辖区)民众在灾年免去了赋税,并亲自纳款拯救灾民,因此深得水东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她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化干戈为玉帛,为维护国家疆域的完整和统一、稳定西南边陲的政局、搞好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明太祖朱元璋特封其为“明德夫人”(又载“文德夫人”)。  相似文献   

16.
后湖黄册库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建立于南京后湖小岛之上的专门用来贮藏全国黄册和鱼鳞图册等赋役档案的中央专用档案库房,后湖黄册库各库房册架使用《千字文》编号,但其藏册的编号并未使用宋代以后常用的“千文架阁法”,本文拟从中探寻其原因,以期对今日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户籍档案在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明太祖时期是改朝换代的过渡时期,在经历元末天下大乱以后,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而明初政府也无法掌握准确的人口数。明太祖朱元璋自建国之始就非常重视对人口的统计,因而推动了户籍管理制度的形成、发展。明朝的户籍管理制度在中国户籍管理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这一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洪武年间的户籍档案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一个传统精品,假如没有历史记载,没有档案资料,是很难说清它起始于哪朝哪代,又将如何使人信服?更谈不上知识产权保护。庆元县是世界香菇的发源地,香菇产业是庆元经济的最主要支柱,有三分之二的农民从事香菇生产,而香菇的出口又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人工栽培香菇始于宋代,发明者为吴三公,明初产业兴盛,为保护发明人一方利益,据有关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准封龙(泉)、庆(元)、景(宁)3县百姓制菇营生之“专利”权。2002年5月,庆元县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对“庆元香菇”的历史渊源、人文景观、地理环境等进行了认真审查。6月12日,国家…  相似文献   

19.
自洪武四年(1371)开科取士后,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所取多后生少年”,于是便“令有司察举贤才,而罢科举不用。”一直到洪武十八年(1385)三月才举行了停罢后的首次会试,取中进士472名。但由于本科榜眼练子宁及进士黄子澄等在靖难之役中坚决站在建文帝一方,所以当明成祖朱棣从建文帝手中夺取帝位后,不但将练子宁、黄子澄等削籍置法,而且还下令毁坏了本科进士题名碑,从而造成《进士题名碑录》中许多进士缺名。朱保炯、谢沛霖先生在编纂《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时,  相似文献   

20.
鲁荒王陵位于104国道东侧,京福高速公路西边,邹城市境内的九龙山南麓,在邹城市区的东北约12公里处,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及其嫔妃的陵墓区,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为了加强王朝统治,他把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叫亲王,封地称藩国,亲王叫藩王。朱檀是洪武三年(1371年)郭妃生的孩子,两个月时被封为鲁王,15岁就来到藩国兖州,辖四州二十三县。朱檀谦恭下士,博学多识,甚为朱元璋所喜爱。但他后来走入邪路,信奉道教,终日焚香诵经,烧炼“仙丹”,求不老之药,希冀长生,“饵金石药,毒发伤目”。结果只活了19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