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汉景帝阳陵陵邑区出土的铁器中选取了4件进行分析研究,针对铁器表面自然脱落或疏松剥落的完全矿化的残块,运用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微区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夹杂物形貌及成分分析等方法以及金相学知识,研究完全矿化铁器的材质及制作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铁器表面脱落的矿化样品内部残留的矿化信息,确实能够对铁器的材质工艺进行初步判断,汉阳陵陵邑区的四件铁器分别为块炼铁、麻口铁铸造、块炼铁锻打和块炼渗碳钢.  相似文献   

2.
图书介绍     
在我国,铁器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战国中期以后,铁器已推广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秦汉时期,生产工具和兵器已基本完成了铁器化过程。汉代的冶铁技术又有新的发展,不仅出现了各种冶铁炉,还使用了耐火材料和鼓风装置。  相似文献   

3.
新疆的铁器产于何时?过去人们根据南疆的一些古文化遗址考查结果及汉文史籍记载普遍认为:在汉代,铁器与铸铁术才由我国中原地区流传入新疆。但是,从最近一些古文化遗址采掘出土的遗物与我们在木垒四道沟原始村落发现铁器的情况看,新疆的铁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校科技》2017,(Z1):54-55
黑龙江下游少数民族社会生产力低下、生活水平低、地域偏远闭塞,因此该社会很长一段时间是无铁器存在的。无铁使用给包括赫哲族在内的广大黑龙江下游地区各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而该地区的民族也逐渐开始适应这种无铁器时代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地的铁器制造业已成相当的规模,但赫哲族的技术规模和社会环境都没有能够提供铁器制造的能力,因此只能依赖于外界的输入才能获得铁器。由于自然地理和社会因素,赫哲族的铁器传入较少,直到清朝实行的贡貂赏乌林等政策,使赫哲族社会得到了一定量铁器流入并开始进入到简单的铁器加工锻造阶段。即便如此,铁器在古代赫哲族社会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棠溪是我国古代四大冶铁中心之一,在中国历史上,以冶铁及兵工技术带动和推进铁器文明的发展地位最为突出。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地理区位、资源优势、技术发展、生产规模,以及历史文献记载和风物遗存、民间口碑,在中国古代冶铁史上,有着“中国古代第一冶铁兵工重镇”的重要地位。棠溪引领了我国以铁器文明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科学技术的潮头,对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西汉冶铁业的发展表现在作坊数量增多 ,铁器分布广泛 ,冶铁业规模扩大。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聚集大批有冶铁技术的工匠及大批劳动力 (刑徒 )到官营冶铁作坊进行劳作 ,使西汉冶铁技术和铁器生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获得长足发展。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绝大部分在此时已达到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7.
梁小元 《教师》2012,(13):51-51
钢铁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材料,桥梁、铁轨、舰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就连动植物体内也含有铁。铁器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古代的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炼铁生产技术就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  相似文献   

8.
该文研究一种应用于铁器文物保护的复合封护剂。该复合封护剂采用纯丙乳液作为基料,选用合适的分散剂,将纳米TiO2和SiO2均匀地分散在基料中,添加合适的助剂制成铁器文物的表层封护剂;选择一种高效的缓蚀剂,适量地添加到基料中,作为铁器文物的底层封护剂。根据铁器文物的保护要求对这种复合封护剂的主要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未改性的纯丙乳液的封护性能进行了对比,发现这种复合封护剂在紫外屏蔽、耐蚀性及耐污染等方面有显著改善。这种复合封护剂无色、透明、无毒、无味,有锈无锈表面均可使用,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封护剂用于铁器文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一种应用于铁器文物保护的复合封护剂。该复合封护剂采用纯丙乳液作为基料,选用合适的分散剂,将纳米TiO2和SiO2均匀地分散在基料中,添加合适的助剂制成铁器文物的表层封护剂;选择一种高效的缓蚀剂,适量地添加到基料中,作为铁器文物的底层封护剂。根据铁器文物的保护要求对这种复合封护剂的主要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未改性的纯丙乳液的封护性能进行了对比,发现这种复合封护剂在紫外屏蔽、耐蚀性及耐污染等方面有显著改善。这种复合封护剂无色、透明、无毒、无味,有锈无锈表面均可使用,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封护剂用于铁器文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先秦两汉铁器的研究中,金相学的应用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分三个时期对金相学在先秦两汉铁器研究中的应用做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
结合《天工开物》史料较系统地评述了我国古代各类炼钢工艺,着重指出了《天工开物》中宋应星记述的炒熟铁是一种搅拌炼钢工艺,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科技形成、发展于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并在这一文化背景中发展至高峰。正是在科技与儒学的互动中,儒学既促进了古代科技的高度发展,培育出古代科技的务实性,体现出对于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又在文化上将古代科技纳入儒学的统摄之下,造成了科技独立性的缺失与科技理论性的薄弱,对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中国,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局限,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反映到古代科技发展特点上,呈现出科学理论与技术发明的严重脱节:科学理论轻实践,技术发明重实用,两者不能有机统一。尽管有此缺陷,却不能否认古代科学技术的存在,要客观、公正地分析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造成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总结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认为借助多媒体优势,将古代文学代入真实历史;有效音视频添加,为古代文学融入审美体验;绘制结构性图表,使古代文学呈现发展轨迹等教学手段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古代文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冶铁何时起源的问题,历来有很多学者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根据已有史料和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这个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跨越我国整个古代社会,经历了萌芽产生、鼎峰兴盛、缓慢发展三个时期,与西方职业技术教育相比,我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具有教育行为强制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思想的先进性和教学方法的创造性等特点,正因为如此,使得我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等都优于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7.
界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一种与古代科学技术联系密切的门类。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及其化特质,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界画的发展轨迹及历史面貌。这里通过对不同时期古代科技的发展及其特质的梳理,探讨其对界画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之源——古诗词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优化整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的撞击会演绎出那些精彩?有效性如何?什么样的策略在古诗词教学中更有效?笔者试图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舞动在信息技术支点上的古诗词教学进行一些生动感性的捕捉和策略上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本校古代文学教学现状,探索推行教育信息化,通过建立阅读资源库打破“以史为本”的教学模式,建立艺宛资源库加强古代文学教学的时效性,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提升古代文学教学的亲和力,考核评价信息化.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以此提升古代文学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20.
今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的松花江流域地区是女真族的肇兴之地。据不完全统计,在黑龙江地区已发现195座金代古城。文章主要介绍了这些古城坐落的位置,古城的规模、周长、形状,以及古城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城墙附属设施、出土文物,诸如铜钱、铁器、瓷器、金银器、铜镜、官印等。通过对这些出土文物的了解,可以看出金代古城的不同等级和存在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深入了解和掌握金代在黑龙江地区的军镇、行政建制、猛安谋克等相关的布局特点;其次,古城的分布特点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金代古城多数是沿着江河走向的,或以金上京为中心区域有秩序地排列;再次。沿着重要山川隘口之地修筑城堡和山城。这些说明了金代黑龙江地区古城是沿着江河流形成主要的交通干线,彼此遥相呼应互为依托;并且是以金上京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四面分布。按照黑龙江地区金代古城的周长规模可将其划分为:其一,周长在4000—5000米及以上(含4000米)的古城有4座;其二,周长在2000—4000米(含2000米)的古城有29座;其三,周长在2000米以下的古城有149座。总之。黑龙江地区现存的金代古城共有182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