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高校教育中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实施措施及途径和方法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创造是一切进步的原动力,诺贝尔奖的精神就是创新、求实、献身南京游府西街小学坚持“科技兴教、科学育人”的思想,从实际出发,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为主陈地,以各科学中的科技内容为辅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学习生活在充满着浓郁科技、创造氛围的校园中。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高校教育中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实施措施及途径和方法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不仅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当成为强化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则是培养其创新精神的立足点、突破口,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浅谈当代大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素质作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素质,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等几个方面;大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应该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科研活动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活动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李岚清同志还指出,必须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素质教育内涵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希望和灵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我们实现科教兴国的关键。当代大学生应具有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意识,树立为科学献身的远大理想和崇高志向。超常的理想和志向是推动创新活动的精神动力。大学生进入科学研究领域,属于“学习型的科学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科…  相似文献   

7.
艺术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边缘学科,是艺术与科学共同的合成手段.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科技创新与科学精神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科学精神内涵的6要素:科学认识论的精神;求真务实,反对邪说的精神;理性怀疑,实践验证的精神;民主平权的精神;进取创新精神;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并提出如何发扬科学精神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教育的灵魂,创新的根本就是依靠交易和人才。我们现在使用的青岛版小学〈〈科学〉〉课本创造性地落实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落实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构筑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科学的发展需要有创新求异的思维、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倾向,以及创造性的人格品质。而以"创造"为主题的科学课更应该是鼓励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主动去探索和创新、发明与创造。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科学教学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论述了一套系统的科学创新理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整体统一的创造思维;多元互补、综合集成的创新方法;"性智"与"量智"交融的创新素养;民主与开放的创新氛围;献身科学、谦谨淡泊的创新人格。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理论凝聚了他毕生的科学创新心得,其思想意蕴无疑是精微而深刻的。因此,深入系统地探讨和研究钱学森的科学创新思想,对我国杰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的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祝红军 《科学大众》2011,(4):110-110
创新精神是创造激情,想象能力和科学精神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育的发展来自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体育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有特殊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戴松恩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细胞遗传学家,在我国率先主持开展小麦非整倍体研究,为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的纵深发展奠定基础。戴松恩院士长期在国家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从事管理工作,为我国农业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科学思维的角度来看,戴松恩院士具有质疑思维、相似移植和战略思维。就科学精神而言,他身上充分体现出了献身祖国、弘农为民的爱国精神;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严谨求真、实事求是的唯实精神;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提携后学,举贤荐能的育才精神;淡泊名利,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3.
新的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实施素质教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重要历史使命.正如江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作为小学阶段向学生较为系统的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主要肩负者,必须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新课改呼唤创新,课堂教学趋势创新,我们更应该启动所有的智慧,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最突出的变化之一 ,是知识经济作为新经济形态 ,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知识经济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创新形经济 ,它建立在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础上。这对于原先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引进技术去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中国家 ,无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只有提高民族创新能力 ,才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民族创新能力归根结底要依靠提高全民族教育水准 ,培养大批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不仅要求加大教育发展的力度 ,更需要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进行重大的改革。包括 :第一 ,知识经济是全球性经济 ,教育要有全球视野 ,培养具有全球眼光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特别是能跟踪世界发展趋势 ,驾驭全局的战略性人才 ;第二 ,知识经济是创新型经济 ,教育自身要有创新性观念和运作方式 ,培养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攻坚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尤其是在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上有突破能力 ,能带领科学和技术领域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优秀拔尖人才 ;第三 ,知识经济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一体化发展的经济 ,教育要实行产学研结合 ,并通过科技产业化等途径 ,造就具有经营能力的科学家和拥有科学技术知识的企业家 ;第四 ,知识经...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以往社会大有不同。人们不仅要适应原来社会的生活规律,更需要改造和创造新的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自我,这就需要强调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人们也只有接受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识.创造世界.创新生活。因此.走教育创新之路.实施创新教育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个缺少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不可能持久繁荣。会计的教学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在创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会计人才,让职业学生成为会计从业人员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6.
吴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149-149,147
现在的社会是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较高的程度来认识。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很大的问题。面对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从教学出发,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创造问题情景,培养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加强创新意识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1.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高校在向学生传授优秀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先进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冲动,鼓励学生的创新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实践技能、保障学生的发展时间和空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利用美术课程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可见,美术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课作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人生成长的必修课,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巨人才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我们每一个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卢鹤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国际知名学者,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大学教育,成绩斐然,被翊为“中国核能之父”。他十分重视理论的创新与科学的社会实践,认为“一个科学家要有新的突破、新的发现”,“理论预言指导实践是当代重大技术发展的特征”,“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精神也是没有国界的”。他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献身科学、热爱和平的科学精神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