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文报纸《工人之路》是一份在苏俄远东出版的中文社会政治报纸,1922年3月创刊,早期为周刊,后期为双日刊.该报作为联共(布)远东边疆区委员会和远东边疆区工会委员会机关报,先后在赤塔、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出版,1938年4月停刊.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美国中文报纸的世界已经颠倒过来了。” 3月26日出版的《纽约时报》用这样语句开头,报道当地几家中文报纸摒  相似文献   

3.
赵永华  邢奕 《新闻界》2012,(18):77-78
《贫苦农民报》①是俄共(布)中央主办的供农民阅读的一张通俗日报,其前身为十月革命时期由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军事机构出版的《士兵真理报》、《农村贫农报》和《农村真理报》三家报纸。1918年3月15日,俄共(布)中央  相似文献   

4.
我国最早的戏剧杂志,是1904年在上海出版的《二十世纪大舞台》,主编陈去病。我国改良派狄楚青1904年在上海出版的《时报》,首创分版编辑,掺用大小字排印“时评”。我国第一家通讯社——中兴通讯社,1904年在广州创办。美商经营的天津美烟公司1906年出版的《北清烟报》(月刊),是我国最早的企业报。我国最早在国外创办的通讯社,是1908年李盛(钅圣)、王慕陶在比利时创办的“远东通讯社”。  相似文献   

5.
传媒     
从吉隆坡到纽约,每天有250多万海外华人通过报纸或网络,阅读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木材大王出版的中文新闻。 8月7日出版的《远东经济评论》刊发封面文章介绍说,被称为东南亚的“报业大王”的张晓卿(Tiong Hiew King)在过去10年悄然成为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外地区最大的中文出版商。他的报纸和杂志遍及香港、纽约、温哥华、多伦多以及东南亚,  相似文献   

6.
研究黑龙江的新闻史,应该提上一笔建国前曾在西满的政治中心——齐齐哈尔市出版了两年的城市小报:《齐市新闻》。《齐市新闻》不仅是这个城市中共市委出版的第一张党的机关报,也是全国各解放区最早出版的城市报纸之一。(一)《齐市新闻》是1947年5月10日创刊的。开始为三日刊,后改为隔日刊,八开两版的铅印报纸(有时也出四开四版)。从1948年11月1日改为日刊(星期日无报),直到1949年5月  相似文献   

7.
前言一、《辛亥革命时期广东报刊录》,系多年来收集整理资料工作中积累而成,作为业务参考之用。收录时间广东内地中文报刊起自清光绪十年(公元一八八四年)《述报》,港澳报刊则始自清咸丰八年(公元一八五八年)《中外新报》,迄清宣统三年辛亥(公元一九一一年)止。共收广东内地出版之报刊中文日报六十九种,半星期报、五日报、星期报各一种,画报七种,期刊四十三种;香港出版之中文报刊三十二种;澳门出版之报刊三种。总共一百五  相似文献   

8.
关于设立苏联出版节(Деньсоветскойпечати)的最早倡议起源于1914年4月3日(俄历3月21日)《真理之路报》(《真理报》被查封后改换的名称)发表了"一群真理派"的公开信,要求宣布把1914年5月5日(俄历4月22日)《真理报》出版两周年纪念日为"工人出版节",目的是把广大劳动群众团结在布尔什维克报纸的周围以及为报纸募集资金。俄国的出版节是在每年的1月13日(公历),以纪念1703年1月13日(俄历1月2日)在莫斯科出版的俄国第一  相似文献   

9.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已) 8月14日(七月十四日):《北京官话日报》在北京创刊。后改名《北京官话报》。 8月15日:芜湖《安徽俗话报》出至第二十二期后停刊。(该报期数据1981年四期《文物天地》王树棣文。《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五期汪原放文作二十三期) 8月16日:朱淇主办的《北京报》改名《北京日报》,继续出版。编辑张展云、杨小欧,日出一册,以政治新闻为主。在此以前,《北京报》曾因内部冲突一度停刊。停刊期间一度出有名为《北京日报》的临时刊物。(创刊日期据上海徐家汇  相似文献   

10.
今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是家叔戈公振诞生的九十周年,十月二十二日又是他逝世的四十五周年,我特把他在五十多年前写的遗著《英京读书记》整理和发表出来,作为对他的追念! 家叔公振在上海时报工作时,即专心研究新闻学和中国报纸的历史。一九二五年二月,他编的《新闻学撮要》由上海新闻记者联欢会出版;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他著的《中国报学史》,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他当时称新闻学为“报学”,称报纸的历史为“报学史”。如他在一九二六年六月为《中国报学史》写的《自序》一开头就说: 民国十四年夏,国民大学成立,延予讲《中国报学史》。予维报学(Journa-  相似文献   

11.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月13日(丙午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香港《东方报》因被禁在国内发行,销路锐减,经济发生困难,被迫停办。1月14日(十二月初一日):《中国女报》月刊在上海创刊。秋瑾主办。陈伯平(笔名白萍)协助编辑。文言白话并用。以宣传妇女解放为宗旨。创刊号载有秋瑾写的《发刊词》《敬告姊妹们》等文。设有社说、演坛、评论、传说、小说、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8,(4):95-96
<正>1849年3月12日,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向柏林国民议会提出新的出版法案。马克思当月22日和23日在《新莱茵报》上发表时政评论《霍亨索伦王朝的出版法》,中译文全文约6000字,没有署名,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432-440页,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霍亨索伦(Hohenzollerns)是勃兰登堡-普鲁士王国(1415-1918)及德意志帝国(1871-1918)  相似文献   

13.
报史一页     
第一家中文日报为《上海新报》,创刊于清咸丰十一年十一月(1861年12月),比《申报》早十年。第一家西文日报为《上海每日时报》,创刊于清咸丰十一年八月十一日(1861年9月15日),比《字林西报》早一年零九个月. 第一次用国内电讯的是《申报》,时为清光绪七年十一月初四日(1881年12月24日). 第一家用轮转机印报的是《新闻报》,时为1914  相似文献   

14.
1945年8月16日,即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无条件投降的第二天,一张《新生活报》在上海创刊。出版10余天后,从9月1日起,易名《时代日报》。这是中共领导的,以苏商名义出版的一张报纸。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下的上海,它犹如一只勇敢的海燕在奋飞,呼喊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时代日报》与苏商时代出版社《时代日报》是“时代出版社”的一种出版物。还在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这时,姜椿芳同志受党的委派,与苏联塔斯社远东分社社长罗果夫进行磋商,希望得到帮助,尽快以“苏商”的名义在租界内出版中文报刊。罗果夫把苏侨匝开莫推荐给姜椿芳,并表示全部经费由苏联方面承担。经过短时间的紧张筹备,中文《时代》周刊于1941年8月20日创刊,社址设在吴江路(原斜桥弄)60号。《时代》周刊是第一次以苏商的名义出版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实践》2004,(1):19
本刊杭州2003年12月25日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瑞安等9个县(市)今天在杭州签署县(市)报社购并合作协议,《瑞安日报》等9家县(市)报将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加盟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至此,加上早几天已吸纳的《浙江法制报》,浙报集团由原先的六报两刊一网站扩展为十六报两刊一网站,事业发展迈上新平台。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出席签约仪式。他说,浙报集团吸纳9家县(市)报工作的顺利完成,既是报刊治散治滥的成果,也是浙报集团做大做强的成果。吸纳工作完成后,浙报集团和9家县(市)报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后集团所属各报要努力做  相似文献   

16.
《上海新报》是上海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中文报纸。19世纪60至70年代初,它一枝独秀,成为当时中国大陆唯一的一份中文报纸。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历经战乱,那一时期的中文报刊资料已十分罕见。因此,保存相对完好的《上海新报》,其史料价值就显得尤为珍贵。深入细致地考察《上海新报》,对于研究近代中文报刊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新报》创刊于1861年11月,初为周刊;1862年5月7日改为周三刊(逢二、四、六出版,星期日无报);1872年7月2日改为日报(星期日仍无报);1872年12月31日终刊。该报由英商字林洋行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7.
王志昭 《新闻爱好者》2021,(3):F0004-F0004
2021年3月9日,从北京大学图书馆传来喜讯,《新闻爱好者》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文化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除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档案事业)类的核心期刊。这是《新闻爱好者》第七次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方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又称"北大核心"。近几年,北大核心期刊每三年由北大评定一次,并出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  相似文献   

18.
1875年(光绪元年乙亥) 3月13日(二月初六日):《申报》发表读者来信《与申报馆论申报纸格式鄙见》,建议该报增辟“文章策问”专栏,发表范文,“以资观摩”。 3月×日:我国最早有插画的中文杂志《小孩月报》(《Child's Paper》)自福州迁至上海出版。月刊。上海基督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前我国中文期刊的空间分布及其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期刊是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月刊,时间在1833年,到1838年停刊,1838年广州又出版过一份《各国消息》,月刊,也是传教士办的,不久即停.鸦片战争以后,宁波被辟为五个通商口埠之一,1854年,传教士在此创办了《中外新闻》,最初为半月刊,以后改为月刊.三年以后,即1857年,上海出现了月刊《六合丛谈》,这是近代上海最早的中文期刊.从此时开始,期刊就在上海落户生根,虽然发展相当缓慢,但持续绵延,直到三十多年以后,在维新运动时期突然蓬勃发展.据1898年12月22日出版的《广学会年报》(第十一次),到了1895年春,上海有中文期刊五种.这份年报是这样说的:“至于杂志期刊,我们在1895年2月找到的只有八份,而且都与传教工作有关.其中五份是在上海出版的,其他三份是在北京、南京和福州出版的.”(《出版史料》1992年第1期第57页)根据这一资料,笔者把它编成表1如下:当时全国的中文期刊只有八种,真是少得可怜,“而且都与传教工作有关”,即全部是  相似文献   

20.
七、《湘省大汉报》《大汉民报》《湘省大汉报》原系湖北同盟会员胡石安主办的《大汉报》的分支。第8期起改名《大汉民报》。是辛亥革命后湖南第一家报纸,主办人为同盟会员杨宗实(华生)。据当时人回忆,报纸创刊于长沙起义的次日。“长沙杨宗实、浏阳雷预,组织《大汉报》,宣传革命意义,发表一切文电,初二即行出版,时人称其敏捷。”(粟戡时:《湖南反正追记》)现存的第3号报纸,为农历九月初六日出版的,可能当时并未能按日出版。报纸系四开单面印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