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原题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P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M、N分别是AB、CD上的点,满足DM⊥AC,BN⊥AC.求证:M、N、P三点共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76.求证:如果凸四边形一组对边的中点和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共线,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证明:在凸四边形ABCD中,M、N分别是AB、CD的中点,P为AC、BD的交点,M、P、N三点共线。  相似文献   

3.
万喜人 《中学教研》2006,(12):39-42
命题1 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过P作一条直线分别交AB,CD于E、F,BF交AC于T,DE交AC于R,BR交AD于M,DT交BC于N,则M,P,N三点共线.  相似文献   

4.
1996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第二试第2题为:“设凸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交点为M,过点M作AD的平行线分别交AB、CD于点E、F,交BC的延长线于点O,P是以O为圆心OM为半径的圆上一点(位置如图所示),求证:∠OPF=  相似文献   

5.
本期问题 初27.已知直线m过⊙O的圆心,直线l⊥m,M是垂足,过l上两点A,B作⊙O的切线AC,BD,C,D是切点。 (1)若A,B在点M同侧,且AM>BM,当AC-BD=AB时,l与⊙O相切; (2)若A,B在点M两侧,且AC BD=AB时,  相似文献   

6.
初265在△ABC中,点M、N分别在边AB、AC上,AM=AN,D、E分别为CM、BN的中点,且BD=CE.求证:AB=AC.  相似文献   

7.
例1已知: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AC=BD,M、N分别是AB、CD的中点,MN交BD、AC分别于点E、F求证:OE=OF.分析:如图1,要证OE=OF,只要证∠OEF=∠OFE,即可.取AD中点G,连接MG、NG,则有MG∥BD,NG∥AC,从而有∠OEF=∠GMN,∠OFE=∠GNM,又MG=12BD,NG=21AC,而AC=BD,故有MG=NG,从而有∠GMN=∠GNM,故可得∠OEF=∠OFE.例2如图2,△ABC中,∠ACB=2∠B,AD⊥BC于点D,M是BC的中点,求证:MD=21AC.分析:取AB中点N,连出△ABC的中位线MN,则有MN=21AC,所以只要证MD=MN即可,连接ND,则ND=21AB=BN,从而…  相似文献   

8.
第三届北方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一天 一、(25分)在锐角ABC中,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以AB为直径作圆交CE于点M,在BD上取点N,使AN=AM.证明:AN⊥CN .  相似文献   

9.
万喜人 《中等数学》2005,(10):20-20
命题圆内任意两条弦AC与BD相交点E,联结AB、CD,任意直线l交圆于M、,分别交AB、AC、BD、DC(或它们的延长)于点R、Q、P、S.则PM.QMPN.QN=RRNM..SSNM.图1证明:如图,联结AM、AN、M、BN、CM、N、DM、DN.由意有PMPN.QQNM2=SS△△NMBBDD.SS△△NMAACC2=NMBB..NMDD.NMAA..NMCC2=NMAB2.N  相似文献   

10.
1 .已知△ABC为锐角三角形 ,AB≠AC ,以BC为直径的圆分别交边AB、AC于点M、N ,记BC的中点为O ,∠BAC的平分线和∠MON的平分线交于点R .求证 :△BMR的外接圆和△CNR的外接圆有一个交点在边BC上 .图 1证明 :(根据彭闽昱的解答改写 )如图 1,首先 ,证明A、M、R、N四点共圆 .因为△ABC为锐角三角形 ,故点M、N分别在线段AB、AC内 .在射线AR上取一点R1,使A、M、R1、N四点共圆 .因为AR1平分∠BAC ,故R1M =R1N .由OM =ON ,R1M =R1N知点R1在∠MON的平分线上 .而AB≠AC ,则∠MON的平分线与∠BAC的平分线不重合、不平…  相似文献   

11.
第一天 1.在凸四边形ABCD中,两对角线AC与BD互相垂直,两对边AB与DC不平行,点P为线段AB及CD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且P在四边形ABCD的内部。证明:ABCD为圆内接四边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BP与△CDP的面积相等。  相似文献   

12.
第一天 1.ABCD是正方形,Г是它的外接圆.M是弧CD上一点(不包括A点),P、R分别是AM和BD、AM和CD的交点,Q、S分别是BM和AC、BM和CD的交点,证明PS和QR垂直.  相似文献   

13.
651.在凸四边形ABCD中,边AB、DC的延长线交于点E,边BC、AD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AC上BD于G,求证:∠EGC=∠FGC.证:如图1,过E、F分别作直线B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由AG⊥BD知ME∥AG∥NF,∴MG/BG=AE/AB,NG/DG=AFAD.  相似文献   

14.
<正>一、试题呈现(2021舟山中考第24题) 小王在学习浙教版九上课本第72页例2后,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将一个矩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α(0°<α≤90°),得到矩形AB′C′D′,连结BD.探究1 如图1,当α=90°时,点C′恰好在DB延长线上.若AB=1,求BC的长.探究2 如图2,连结AC′,过点D′作D′M//AC′交BD于点M.线段D′M与DM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5.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以供参考. 例题已知:在△ABC中,AB=AC,在AB上取一点D,A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M,使BD=CM,联结DM,交BC于点F 求证:DF=FM.  相似文献   

16.
梯形是《四边形》这一章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介绍梯形几种辅助线的巧妙作法,供大家参考.一、平移对角线例1如图1,在梯形ABCD中,已知BA∥CD,中位线EF=7cm,对角线AC⊥BD,∠BDC=30°,求梯形的高AH.解:过A作AM∥BD,交CD的延长线于M点.∵AB∥DC,∴MD=AB,∠M=∠BDC=30°.又中位线EF=7cm,∴CM=CD+DM=CD+AB=2EF=14cm.∵AC⊥BD,∴AC⊥AM,AC=12CM=7cm.∵AC⊥AM,∠M=30°,∴∠ACD=60°,∠CAH=30°.在Rt△ACH中:CH=12AC=72cm,∴AH=AC2-CH…  相似文献   

17.
第39届IMO第一题,是一个很有趣的几何题,题目如下: 题在凸四边形ABCD中,两对角线AC与BD互相垂直,两对边AB与CD不平行.点P为线段AB、CD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且P点在四边形ABCD内部.证明:ABCD为圆内接四边形的充分而必要条件是:△ABP与△CDP的面积相等.  相似文献   

18.
沈毅 《中等数学》2013,(6):12-12
笔者看到一道几何题,原解答利用的是牛顿定理.本文给出另一个证法. 题目 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两组对边AB和DC、AD和BC分别交于点E、F,M、N分别是AC、BD的中点.证明: 2MN/EF=|AC/BD-BD/AC|. 证明 如图1,以B、C、D为顶点作(◇)BCDR,DR与AB交于点P,BR与AD交于点Q.联结AR、PQ、CR.  相似文献   

19.
2007年福州市中考试卷第21题是:如下图,直线AC∥BD,连结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  相似文献   

20.
<正>"错位中点"是指不共端点的两条相交线段的中点.由于它有别于我们熟悉的基本图形,所以常常令我们的思路受阻.解决它的关键是将这种非常规图形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基本图形,从而建模求解.下面通过一道习题介绍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题目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且AC=BD,M、N分别是AB、CD的中点,MN分别交BD、AC于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