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王勇 《新闻界》2006,(3):26-27
一、传媒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近年来,随着我国传媒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媒体对人才资源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传媒人才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传媒人才“跳槽”现象愈演愈烈。如,2001年《京华时报》在北京创刊,从中央级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到北京市场的《北京青年报》《北京晨  相似文献   

2.
伦敦“7.7”连环爆炸事件发生后,世界各大传媒在报道爆炸事件的同时,路透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同时开始传播该爆炸事件的一个衍生新闻——“博客迅速反应:伦敦爆炸目击纷纷在日志上发表自己的所见和照片。”  相似文献   

3.
《新闻前哨》2005,(9):35-35
据《传媒经济参考》报道:《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两家中央新闻单位近日出现高层人事变动。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苟天林接替袁志发出任《光明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徐如俊接替武春河任经济日报社长,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庹震接替冯并任该报总编辑。这两家大报的高层变动属于领导到龄后的正常调动。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名的学家、史学家和编辑家,他《史记》而开创的纪传体成为我国历史的规范写法。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古今学都对《史记》有着极大的兴趣。“历代以来有众多的学研究和注解《史记》,积聚了丰硕的成果。粗略统计,迄今累计有论4000余篇,论300余部,字数12000万字”。《史记》不仅在学与史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首创了纪传体的编辑学体裁。司马迁编辑《史记》,投入了自己一生的心血。  相似文献   

5.
今年元旦刚过,一位朋友来电话报喜,说他从网上看到,《新民晚报》“林放杯”杂奖揭晓,我的《论“走过场”一在获奖名单上,朋友说这可是个大奖,奖金3000元呢:我为这个消息高兴,但首先想到的是,这笔奖金我无权独享,因为真正该受奖励的是一位编辑,是他玉成了——甚至可以说是“挽救”了这篇最终获奖的杂,而这位编辑并不在新民晚报社供职,他是《汇报》“笔会”版的编辑朱大路同志。  相似文献   

6.
不仅在体育传媒领域,即使放眼整个中国报界,《体坛周报》也堪称市场化改革最决绝、最声名显赫的一个。瞿优远创建了这一切,他被尊为“老大”,像国王一样俯视自己的帝国,指点江山,大权独揽。“了不起的报人、企业家”,别人这么看他,他自己也一样。《体坛周报》看起来就是他的,在经历过一系列改制之后。似乎更像了。直到他突然消失于众人视野,随后被“双规”,人们才蓦然想起。他还有一个处级干部的身份  相似文献   

7.
吴玉兰 《青年记者》2006,4(11):32-33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09,(12):41-41
6月11日晚,亚洲出版业协会在香港君悦酒店举行“2009年度卓越新闻奖”颁奖晚宴,近三百名亚太区传媒管理层、编辑、记者及业界精英出席。《中国新闻周刊》一举荣膺两个重要奖项。《瓮安事件调查》获“卓越调查报道奖”,《大案律师的“罗生门”》获“卓越新闻特稿荣誉奖”。  相似文献   

9.
李燚 《记者摇篮》2006,(1):27-29
一直以来,各类传媒都将传播商品品牌为己任,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传媒本身竟然也拥有了品牌,并成为其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世界品牌实验室近期发布的《200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就有44个传媒品牌入围500强,其中,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和上海文广集团位列传媒品牌价值前三位。此外,《参考消息》、《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环球时报》等多家平面传媒也上榜。这是传媒品牌第一次集体出现在品牌价值排行榜上,其排名的重要依据指标就是能够真正反映媒体价值的“影响力”。2004年以来,无论是媒体、企业还是广告公司,都…  相似文献   

10.
“编辑”和“发行”是杂志赖以运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近代报纸杂志的主要分工模式。《新青年》的编辑和发行机制不仅推动了“启蒙”与“生意”的相互成就,同时也在运作转换中见证了这份刊物的人员流变和成长历程。《新青年》在创刊之初就奠定了编辑和发行的“两分”机制,这个“两分”是双方的相对独立、相克相生,更是主客间角色的吊诡乃至错位。随着陈独秀任职北大,《新青年》的编辑与发行也在“空间分离”而又“遥相呼应”的状态下成长为家喻户晓的“金字招牌”;“新青年社”成立后,《新青年》编辑和发行收归一体,这就为《新青年》向马克思主义宣传刊物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高春艳 《今传媒》2005,(6):25-25
《今传媒》是2004年初由《报刊之友》易名改版,由省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期刊。定位于“报道传媒、服务传媒、研究传媒,评论传媒”,以“用真诚和真情展示真实的传媒”为办刊理念,致力于“为传媒人、准传媒人,传媒教育者、关注传媒的社会群体做一本传媒领域好看实用的通俗读物”。2005新年伊始,《今传媒》再度改版,逢单月出市场版,以关注传媒,  相似文献   

12.
叶晓庆 《出版广角》2016,(24):87-89
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编辑家,他在修订《春秋》时表现了丰富的编辑思想,主要包括“垂世立教”的编辑宗旨、“多闻阙疑”的编辑态度和“辞达而已”的编辑要求.子子的编辑思想对后世编辑工作影响深远,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后人必须认真地加以挖掘与传承.  相似文献   

13.
主编,成就期刊品牌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文摘类杂志《读者文摘》是全球公认的品牌,它的发行遍及世界各地。谈及《读者文摘》的成功,它的初创主编华利先生功不可没。华利走的第一步,就是制定编辑指导原则。他早在杂志草创期就写下了自己的编辑标准,成为每一位编辑都晓得的《读者文摘》刻在石头上的“三诫”———它可以被引述吗?它是读者会记得、思索和讨论的东西吗?———它实用吗?是大多数人的兴趣和谈话的题目吗?———它有恒久的趣味吗?一两年后仍然有意思吗?紧接着,为了实现这个原则,华利开始确立可以信赖的编辑及管理的上层结构。华利招募了一个编辑队伍并颇具艺术性地严…  相似文献   

14.
《激活传媒》是“传媒竞争对策”系列之三。终于把《激活传媒》书稿送到编辑手中时,正逢2003年年末难得的一个雪日,阳光透射下,雪衣下的松枝在风中轻漾,显现出远不同于以往的质感和音色,一时间,真感觉是有魂之像、含骨之声。也许,新雪正是激发冬松活力的利器。引发我对传媒竞争  相似文献   

15.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16.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07,(23):35-35
他曾官至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他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和精彩的散文篇章,是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本期"传媒骄子"关注《梁衡:穿行在新闻、文学与政治之间》。  相似文献   

17.
“技术编辑”是随着资讯产业兴起而产生的一种新兴行业。新闻媒体的技术编辑,既要懂得信息技术,又要熟悉新闻业务;他要把新闻业务的需求转化勾对技术的需求,并负责骗写成业务技术文件;他是编辑、记者与技术人员之闾不可或缺的联系纽带。《纽约时报》的高级技术编辑沃特’巴瑞格先生在交流会上作了《2008业界动态》的发言,会后我们又对他作了专访,请他谈谈《纽约时报》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07,(1):64-64
受省委宣传部委托,日前省记协组织《陕西日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陕西电视台、《当代陕西》、《三秦都市报》、《华商报》、《西安日报》和《今传媒》等八家媒体,在广泛推荐、认真筛选的基础上,评出了“2006年陕西十大新闻”。它们分别是:(1)“十一五”开局之年我省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09,(8):M0002-M0002
丁聪,1916年生于上海。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抗日战争时期,辗转于香港及西南大后方,从事画报编辑、舞台美术设计、艺专教员和画抗战宣传画等工作。1945—1947年在上海发表过不少较有影响的以“争民主”为题材的讽刺画。解放后,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从1979年《读书》创刊起,他的漫画专栏,20多年没有中断过。近二十多年来,他共出版了三十多种集子,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老舍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二马》等众多作品插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编辑》很有创意,他们让我谈一谈“比生命更长的书”。对于一个爱书人而言,这是一个绝好的题目;只是涉猎面宽泛了一些。面对自己的书架,《辞源》、《辞海》、《说文》最让我依恋;淡绿色的中华版《二十四史》最让我敬重;低价购得的《道藏》最让我骄傲;宋刻版《算经十书》最让我喜爱;还有《柏拉图全集》、《胡适全集》、《傅雷全集》、《朱白清全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