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勇 《传媒观察》2003,(10):59-59
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受众已不仅仅满足媒体对某一社会事件作动态性报道这个层面上,而与事件相关的背景介绍、前因后果、专家观点等,也是读者急于了解的内容。而新闻媒体为了打造新闻“航母”,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也在想方设法改变以往的报道模式和表现手法。于是,“新闻套餐”应运而生。笔者以为,所谓的“新闻套餐”,就是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社会现象,运用各种新闻手段,通过整合相关的新闻资源,形成整体上相对集中、个体上相对独立的新闻大板块。实践证明,这种“新闻套餐”以其内容丰富、结构灵活、服务性强而深受各阶层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程前 《军事记者》2013,(1):22-23
当今时代,新闻媒体的触角可以说无处不在。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一出现,立即就会被各媒体所关注和报道。在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模式下,许多媒体会自觉不自觉地将焦点聚焦在新闻事件本身,从而造成各媒体对事件的报道经常大同小异。那么,在这个媒体充分竞争的时代,如何实现新闻的独特挖掘,充分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消费需求?笔者在新闻实践中感到,在新闻事件的前伸与后延中挖掘新闻,是实现新闻独家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媒体间竞争日趋激烈,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把编、读者之间的“互动”当作争取读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漫画作为新闻报道形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正在逐步被广大读者所接受。 新闻漫画实现编、读者的“互动”,必须注重两个参与性。新闻参与性就是读者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新闻事件提供给编者,让编者加工,然后配上漫画,以此来针砭时弊,惩恶扬善,寓思想性于形象之中,这种编者  相似文献   

4.
跟踪报道是眼下各类媒体经常使用的一种对观众关注或感兴趣的新闻事件进行连续报道的新闻形式。既然是跟踪报道.新闻在布局谋篇上应该是带有连续性的组合式的报道,把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演变、结果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背景等方面的信息,一步一步地传递给读者和观众,充分满足读者和观众“欲知”的需求。跟踪报道因为采取的是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多视角的、大信息量的宣传方式,往往会收到非常理想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5.
记者在同一新闻事件的采访中,如何挖掘出不同的新闻,做到同一新闻不“同质”,在新闻落点、引导舆论上,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呢?这是新闻竞争的需要,也是读者对所关注的主流媒体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对新闻采写的操作者——记者,采写“习惯”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如今,电视日益成为强势媒体。因此,一些纸质媒体的记者认为平面媒体与电视相比,存在“先天不足”,无法与其竞争。纸质媒体的记者抓热点问题报道、事件性新闻报道,无法吸引读者关注。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固然,电视有其形声并茂得天独厚的优势。纸质媒体也具有可收藏、可复次阅读等优势,记者如能掌握目击式新闻写作技巧,使笔下生“画”出“声”,就同样能吸引受众的眼球。目击式新闻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新闻界出现后,并没有得到业界的重视,一些受传统报道理念影响较深的业界和学界“权威人士”,甚至对现场新闻(目击式新闻)的概念提出…  相似文献   

7.
马莉  邓为 《新闻前哨》2004,(6):11-13
当前,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不同媒体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我们看到,广播早已有了报纸摘要节目,电视近年来也纷纷开设了读报栏目。同时,报纸也在借用电视画面要素来处理图片,营造吸引读者的封面效应,甚至出现了新闻链接这种原产于互联网上的报道方式,产生了如“新闻连续剧”  相似文献   

8.
安若 《青年记者》2006,(2):37-37
媒体中大量的社会新闻的报道在开启人们消费意识上起到了先锋作用。但是社会新闻的制作也带上了化工业生产的影像,在媒介生存发展竞争的大背景下,传媒集团极力营造消费主义的氖围中,社会新闻利用其强大的社会性和传播性优势,展开了本来就“软”的新闻“可售性”的变革。社会新闻的这种趋势在消费主义的大背景下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张力”,呈现出了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社会新闻开始注重新奇怪异,娱乐功用;娱乐新闻的报道开始注重“花边新闻”而不是演艺行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市场经济着眼于消费的运作机制,为了迎台受众实现生产消费的最大化,媒体以消费为导向进行“新闻生产”,体现出了社会新闻为迎合消费而呈现严重的“消费主义化倾向”。所谓的消费主义倾向,即是指传媒着眼于公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需求欲望的创造,对物的符号意义的强调及其所营造的“消费社会”的氖围。因此,消费主义实际上足一种为商业集团的利益所驱动、为大众传媒所推广、将越来越多的人群卷入其中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化帝国主义”和“媒体帝国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从传统胶片的技术角度分析,是指摄影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拍摄并经过冲洗、放大等物理化学的反应而留在胶片上的影像,这是一种“直接的证据”,没有经过人为的修改和技术处理。数码相机出现后,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则界定在摄影者使用它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抓拍的“第一影像”。而这种数字影像是没有进行过后期加工处理的,甚至连极其微小的修饰也不允许。这样的数字影像是严格意义上的“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政要人物当然属于超级的新闻人物。他们本身就是一个新闻的富矿,是媒体最大的“卖点”。这种新闻价值是由这些人物身份的极特殊性所决定的。 对于地市级的媒体来说,当地的党政主要领导同样也是这一方的特殊人物,是这个地市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人物。他们的思维、工作方式和态度,甚至于他们的性格对这个地方的作用和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他们同样也是地市级媒体所应挖掘的“新闻富矿”。但是当他们出现在地方媒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人。对传统媒体来说,独家新闻几乎成了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没有了独家新闻,靠什么吸引读者?靠“思想”,卖“观点”。当前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思想”的竞争、“观点”的比拼。谁想在舆论竞争中争取主动,就必须精心打造新闻评论。尤其是在重大的社会热点事件中,主流媒体要通过新闻评论发出最强音,占领舆论制高点。笔者撰写的《揭开“创新”外衣认清传销内核》新闻评论。有幸获得2012年度浙江新闻奖二等奖.除了“万家购物”事件本身具有新闻价值外,还与评论实现了新闻本身的再造和提升,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有一定关系。回溯采写过程,对新闻评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传媒业的迅速发展,报纸的种类越来越多,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而在信息高度发达开放的现代社会,新闻事件不可能被某一家媒体所垄断,尤其是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多家媒体都会将目光投向一处,同炒“一锅饭”。为了拥有独到的过人之处,为了让读者在千万张报纸中选择自己,各家媒体都使出“浑身解数”,力求把相同的新闻做出不同的“味道”,把不同的新闻做成独家。  相似文献   

13.
介入式报道是指采访者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表现出明显的主观参与意识,通过对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进行报道,有意识地对事件的发展态势施以一定的影响,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或达到某种效果而采用的新闻报道方式。目前在我们的新闻采访实践中,这种报道方式被广泛应用,但在采用这些报道方式的过程中,又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这种报道方式,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呢?  相似文献   

14.
李松晓 《今传媒》2016,(6):35-36
著名的照片“饥饿的苏丹”曾引起社会关于记者新闻道德的大讨论,而其背后所反映的记者的职业责任和记者作为“社会人”的社会道德之间的矛盾也在各种新闻事件中屡见不鲜。对待这种由于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和角色与角色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的不一致带来的伦理困境,有必要寻求一个两者平衡的“度”。而自媒体发展后出现的“全民记者”现象也使得这种新闻专业领域的矛盾开始随之出现普遍化和“去专业化”趋势,新形势下,处理“拍照还是救援”的矛盾的方法,在拍摄技术日新月异、拍摄过程日益便捷的当下,有着重要的社会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亲历式”报道,在国外较多地被称为“个人经历报道”。这种体裁,或者是记者直接参与某一事件,或者是记者亲身经历某一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全过程,且把自身直接参与其事的亲身经历写进报道中去,用以吸引读者,说服读者和感染读者。它要求记者在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亲临事件发生现场,通过观察、询问、感受来构思主题,描述新闻事件的经过、发展。这种报道形式本来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形式之一,然而,一些媒体由于盲目跟“风”,出现了大量模式化的亲历式报道。许多报道纯粹是为了“亲历”而“亲历”,大搞各种带有炒作色彩的“亲历”,哗众取宠,…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读者最关心的新闻?是国内外重大事件。什么是媒体报道的焦点?也是国内外重大事件。重大事件是今天的新闻,也是明天的历史,有的事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重大事件的报道,历来是媒体的必争之地,是报纸的“重头戏”。由新闻的价值所决定,重大事件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新闻界有一个现象相当显著,这就是新闻的“软化”。它的具体表现,一是对软新闻的重视,另一个表现,是对硬新闻的软处理。透过新闻“软化”这一现象,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读者意识的加强。它要求在一般新闻报道过程中,注入更多的读者因素。即便是那些政策性、思想性比较强的硬新闻,也应当在报道内容、报道体式、甚至编排位置和刊登时机等方面,尽力体现读者意识。今天新闻界所出现的这一变化,从一个方面说,  相似文献   

18.
“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以下简称“三鹿事件”)事发前后,企业在媒体上的形象发生了强烈的逆转.这种逆转的背后是什么?观察“三鹿事件”中的新闻媒体,我们注意到,各种媒体均未能及时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舆论.正因为此,媒体对企业早期的过失行为没有起到应有的纠偏作用。媒体在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失态和责任缺失是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从新闻传播学角度看.媒体的叫醒作用失灵是这一事件留给我们的教训。  相似文献   

19.
杨杰 《新闻世界》2008,(10):42-42
新闻标题,一直是新闻竞争的第一“着眼点”。专业人士认为,作为现代新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闻标题是新闻信息为受众所接受的必经通道,是新闻发生作用的起始点。当一张报纸摆在读者面前时,是标题决定着读者的阅读取向:当一张报纸摆在报摊上时,是标题决定了读者的购买取向。但是.随着媒体的发展,新闻标题的发展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些新的标题制作理念开始出现,随之而来的是标题制作方式的改变。这种变化,鲜明的表现在各地的都市报上。  相似文献   

20.
当今人们的阅读方式已进入读图、读题(标题)、读头版时代。简洁明快、视觉冲击力强的图片新闻更加受到读者的关注和青睐。在媒体竞争激烈的态势下,要吸引更多的“眼球”,纸质媒体必须强化精品新闻图片意识,做好新闻图片的“精美大餐”。图片编辑必须在数以千万计的图片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使图片能够准确地传达信息,揭示新闻事件本质,引导读者迅速理解媒体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并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