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马克思曾经说过:“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蒙古族史诗就是蒙古族人民贡献给中华民族文化殿堂的不朽的精神化石。回溯千百年蒙古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丰富多彩的英雄史诗既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的记录,也是蒙古民族智慧的结晶。多年来,在我国境内搜集到的蒙古民族史诗多达上百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英雄史诗《江格尔》,  相似文献   

2.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国家。他们长期生活在气候奇寒的漠北草原,社会风俗与中原的汉人迥然不同。入主中原后,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互相吸收、融合,蒙古人的社会风俗有了一些变化,但大体上仍保留着本民族的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李莎 《大观周刊》2011,(51):12-12,9
《蒙古秘史》是我国蒙古族文学史上由文人创作的历史文学专著,一它不仅开创了运用塑造形.象、抒发情感等文学表现手段加以记述历史事实,更以散体著称,韵散结合,历史与文学相互辉映。成为了我国北方民族文学艺术与草原文化的? 完美的结合。本文就以《蒙古秘史》为例,来深刻地探讨北方民族文学艺术与草原文化的重要特性及民族特色名。  相似文献   

4.
陈献国 《出版科学》2000,(4):62-62,59
蒙古民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以英勇勤劳著称于世,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从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来,蒙古族对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几百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推动着祖国社会发展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蒙占族在13世纪创制了本民族文字,运用这种文字和一些兄弟民族的文字记述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还有一些外国学者、政治家、传教士和商人,也撰写了一些蒙古族的历史、游记等多方面的著作。  相似文献   

5.
对于蒙古民族来说,家园即是自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使草原文化成为蒙古族的标志。由草原文化所孕育出的浪温情怀也成为蒙古族电挥之不去的烙印。如果失去草原的滋养,电影作品中属于蒙古族独特的精神韵味便随之消逝,饱满滋润的民族诗意也就开始干涸。虽然草原文化笔现代都市文明在激烈的对抗中走向妥协与融合,但源于草原文化那属于蒙古族独有的浪漫气质并不应因此而改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成了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的民族,蒙古族文化正在展现出新的生命力。为了继承和发展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必须解决蒙古族文化传播问题,革新交流形式,展示自己的特点,并按照新媒体时代的时代规律,探索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式,从而促进蒙古族文化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喇嘛教又称“藏传佛教”。13世纪后期,由于元朝统治阶级的扶植,传人内蒙古地区。后经明、清两朝得以逐步发展,清代则是喇嘛教最兴盛时期。清朝极力推崇喇嘛教,企图“以黄教柔顺蒙古”,用宗教神权来愚弄和削弱蒙古民族,在宗教迷信充斥整个民族与社会生活领域的情况下,蒙古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受到了沉重的压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国内外蒙古族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作了综述。总体来看,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成果最多,其次是蒙古族新闻传播业务研究。大众传播与蒙古族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播研究起步比较晚,研究成果不太多,是这一研究领域最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国内外蒙古族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作了综述。总体来看,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成果最多,其次是蒙古族新闻传播业务研究。大众传播与蒙古族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播研究起步比较晚,研究成果不太多,是这一研究领域最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郭璇 《中国广播》2015,(4):12-15
民族文化传播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一环,对我国多样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五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立足自身优势,在民族文化传播领域做了许多工作。面对新形势,民族语言广播应确保权威性和影响力,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资源的整合和深度开发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乌兰夫是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民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他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艺术事业建立了不朽业绩。我从一个草原上的小牧民成长为一名蒙古族艺术家,是和乌兰夫主席的培养、关爱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在辽西地区历史上,活跃着以喀喇沁部和蒙郭勒津部为主体的蒙古族,辽西蒙古文化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和文化特征,其变迁的缘由和脉络,是蒙汉两个民族文化长期融合的深刻反映。  相似文献   

13.
我来自蒙古族,草原的辽阔、天空的清澈培养了我的灵性,以及好学、敬业、勤奋、忘我的工作精神。我以蒙古族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拍摄蒙古民族的草原风情、传统文化。蒙古族又称马背民族,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正如蒙古族谚语所说的那样:歌是翅膀,马是伴当。无论外出放牧、搬迁转场,还是传递信息、探亲访友,甚至婚嫁等,都要骑马去完成。马在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们也因此与马结下了特殊的感情,他们十分爱马,甚至视马为珍宝。我的很多镜头都对准他们,记录蒙古族人们的马上英姿。  相似文献   

14.
吴智嘉 《兰台世界》2013,(11):22-23
在辽西地区历史上,活跃着以喀喇沁部和蒙郭勒津部为主体的蒙古族,辽西蒙古文化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和文化特征,其变迁的缘由和脉络,是蒙汉两个民族文化长期融合的深刻反映.  相似文献   

15.
蒙古民族生活在大漠南北,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受特定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道德观念、民族风俗的影响,他们在漫长的发展中,创造了极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蒙古族服饰文化,特别是头饰,直接反映了蒙古族妇女的社会地位、经济变化及各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代表着民族历史的发展与进步,是蒙古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梳理清代多元法文化存在的主要原因,概括清代蒙古朝贡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分析并说明清代民族法制中所蕴含的多元法文化的具体样貌,由此论证文化存在与法制发展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7.
天梨  包海峰 《大观周刊》2012,(42):35-35
辽阔无边的北方草原生活造就了我国蒙古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形成了具有神秘色彩的蒙古族草原文化,同时也形成了蒙古族特有的民族图形文化特征。独特的生存方式、神秘的图腾崇拜、图形的审美习俗都与蒙古族的发展历程有着解不开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网络文化的定义、特征及其对现代社会积极与消极的影响,面对网络文化影响,图书馆的对策是:加强民族文献数据建设,弘扬民族文化;利用图书馆拥有的文化资源与群众文化网点优势,大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发挥图书馆的网络第二课堂作用。  相似文献   

19.
蒙古文碑刻文献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具有数量可观、分布地区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等特点,其文字形式及内容方面区别于其他文种或载体的文献,显示了其独具特色的民族与地方特点,是了解元以来蒙古民族及北方民族经济文化生活和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20.
作为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完整地搜集、保存并利用民族地方文献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弘扬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和保存文化遗产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也是我们藏书建设的重点。在民族地方文献中蒙古文文献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