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有回流,才有冲击力;因为,水在回流中,是在蓄势。知识能在头脑中构成回流,就必有养潜的功用,到需要用到它的时候,才如水决江河。这样,知识就是力量的实际意义才显示出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面对要传授的知识,尽力使其在学生的头脑中构成回流,就成了我们使用教学手段的依据之一了。自然课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知识性强。为了使学生学到的自然知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 :自然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在教学中 ,教师能灵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 ,就会使学生在“动”中自主地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1 巧设悬念 ,激发思维动力巧设悬念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驱动学生思维动力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材的内容巧设悬念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蒸发》一课 ,一上课 ,我便用沾有酒精的毛笔在黑板上画了幅简笔画———一只展翅高飞的小鸟 ,让学生观察“小鸟”有何变化…  相似文献   

3.
布鲁纳认为"儿童应该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为了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合作,会创新的个性品质,使其身心全面发展。现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谈几点浅见。一、充分挖掘教科书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自主学习现在的教科书内容是以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作为载体。例如,六年级苏教版语文好多课文就是如此,"壮丽山河"特别典型,习作内容《当老师不在的时候》、《假期生活经历》和《写美味》都非常贴近生活,学  相似文献   

4.
大纲指出:“自然课要密切联系当地自然条件进行教学。”作为山区小学的自然教学,更要立足于“学有所用”,渗透和补充一些农村实用知识,为21世纪新型农民打下思想和知识上的基础。一、结合教材特点,相机渗透《自然》的绝大部分课文都与农村有关,结合自然科的教学有机渗透有关农村实用知识的教学,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知识。例如,教《二十四节气表》时,我让学生回家了解各个节气本地应该种什么庄稼、收何种粮食,然后组织学生汇报并编成顺口溜,使学生从小就会抓住种庄稼的“火候”。  相似文献   

5.
1 使学生在热爱《自然》中萌生发现意识  热爱是学好每门功课的前提。《自然》这门学科为了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把’游戏”作为自然物为载体 ,以知识为中心有机地渗透到教材中。为此 ,教师在教学前要作好做游戏的准备工作 ,教学时把游戏、知识、兴趣融为一体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热爱《自然》这门学科。如教学《自然》第二册《磁铁游戏》 ,通过游戏 ,使学生既产生一种“这是怎么一回事 ?”的渴求探索揭迷的心理 ,又初步认识了磁铁的一些特征 ,同时 ,学生在动了手、动了眼、动了脑之后还感到轻松愉快 ,久而久之 ,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到现在,还有不少教师认为上课就是教教材,只需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容,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设计和过程安排,给学生讲清楚,学生能听廑,会做题目就行了。这些教师对课程开发力的认识就是教师能够在课堂中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设计与过程安排。这些教师之所以会局限于这样想,说到底是因为他们的教学观还是传统的,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只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讲解给学生听,学生就自然会全息吸收的。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话来讲就是: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而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在学生头脑中画新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现代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些关键概念所构成的知识网络。学习者学习知识,不只是接受信息,更主要的是主动地对来自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就是说,当一组新的信息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信息的输入就会使人们头脑中的知识网络上的一些“知识点”被激活,并向邻近的部位扩散,人们就会根据当前的需要对这些被激活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和建构,从而使原有的知识网络更完善。因此,教学就是要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网络中的“知识点”,使之成为学生正确理解、接纳新知识的桥梁,并通过这一桥梁,使原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物理学科的相关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这就需要教师拓宽课堂教学渠道,让物理走进生活,使生活走入物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用科学的头脑去认识自然。学生通过对环境、资源等问题的实践和亲身体验,会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美育渗透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受到科学的技术和人文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使他们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也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使他们在美的环境中去学习、了解、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下面结合教学义务教育人教版《自然》第一册,试作教学总结如下: 一、在观察中使学生感知自然美《美丽的大自然》是小学自然教学的起始课。我在教学中,为了启发诱导初入学的儿童建立自然美的意识,采用课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物学是学生继小学《自然》后所接触的自然科学,它包括初一的《植物学》、初二的《动物学》和初三的《生理卫生》。通过近几年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我觉得正确处理好初中生物学与《自然》的关系,在生物学教学中恰当运用联系性再现,把小学《自然》的某些内容跟新知识将同一信息断续地“串”起来;“输入”学生的大脑,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下面就两者的关系和本人在这方面的实践谈谈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读了新编全日制五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一、二册(试用本),觉得它体现了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的教学思想,是比较好的教科书。列宁曾经指出:“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因为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共产主义者也只会是一些吹牛家。你们不仅应当领会你们学到的知识,并且要用批判的态度来领会这些知识,使自己的头脑不被一堆无用的垃圾塞满,而能具备现代  相似文献   

12.
苏明学 《生物学教学》2002,27(12):11-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稿 )》已把科学探究列为具体内容标准的一个主题 ,并贯穿于其它主题之中。而反思高中生物学教育 ,就会发现充斥我们头脑的仍然是一种偏执的知识本位教学观 :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 ,忽视或冷漠学生的主动探索。在教学中不是建立假说 ,而是验证假说 ;不是寻找定律 ,而是学习定律。生物学教育不只是大量知识的凝聚 ,还应该是一个产生知识的探索过程。在探索知识产生的过程中 ,掌握概念和原理 ,体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3.
陈家梅 《广西教育》2012,(25):68-68
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相互作用和建立联系,导致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进而构建更加合理的知识体系。但是这个过程并非一次性顺利成功。当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结合点时,新知识就会被排斥,学生思维就会发生短路,无法畅通。因此,教师要设法接通学生短路的思维。如何接通学生短路的思维?下面以苏教版五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教学为例,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高中历史课标》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目标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能让学生感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到老师的教学上来,各种“走私”现象自然就会很少出现。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历史课堂就会成为欢乐的海洋。  相似文献   

15.
朱佳 《考试周刊》2012,(31):135-136
初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已有知识结构的影响,那么在头脑中形成的新概念有可能是错误的或与科学的概念有一定的偏差,这不仅会影响某个特定科学概念的缺失,甚至还会造成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的错误定位和新知识混淆,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学生形成错误或者不准确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教学中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是自然教学大纲对我们的要求。现就指导低年级学生自行探究知识谈几点认识及作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通过语言创设情境。如在教学自然起始课《美丽的大自然》时,教师可用谈话法导课:现在大家都是一年级学生了,...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课首激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动因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所以在课开始时创设和谐的情境,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氛围。然后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编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序幕,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课前先  相似文献   

18.
一、以“讲”激趣,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然课程的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都很强,这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发挖掘教材,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切入知识链的契入口,然后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使教学过程妙趣横生。例如教学《影子》,老师  相似文献   

19.
自然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就是认识《水》,科学教材中也有认识《水》这一课。同一内容但是教学观念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指导思想不同,因此,教学效果也就不同。 在自然课中《水》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教学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学方法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通过书上的  相似文献   

20.
金菊 《现代语文》2009,(3):72-73
说起东汉末年的历史,人们头脑中的思路就像那时的政局一样纷繁复杂,但只要读一读《隆中对》,千头万绪就会理出一个大致条理。《隆中对》给予学生的显然不只这些,这里仅就《隆中对》中的“对”部分在教学实际中的显露,谈谈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