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七根火柴》一文的教学即将结束,一个学生举手发问:“我发现这篇课文中有两个病句。一个是卢进勇打开从无名战士左腋窝里摸出的纸包时,课文写道:‘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干燥的火柴。’我认为‘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是个病句。因为既然并排,就不能成为一小堆。这样写前后是矛盾的。另一个是,无名战士给卢进勇数完七根火柴之后,  相似文献   

2.
无名的妙处     
《七根火柴》中的主人公,学生们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无名战士。接着有个学生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无名战士到底姓啥名谁?小说曾两处写到:‘……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手里……’应该说党证上有这位战士的姓名,作者为什么没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呢?”这个问题问得好,一下子问到作者的妙思巧构匠心独运上来了,作者这样处理显出了无名之妙。下面我们试分析一下,无名之妙,到底妙在何处。一、代表一个群体,树起无名丰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一、推敲引发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教师抓住那些“闪光”的字词有意敲打,使其溅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思维。例如《七根火柴》一文中写到卢进勇从那个无名战士身上取出了一个纸包时,课文说:那个纸包里面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  相似文献   

4.
一、巧妙设问,调动激情 问:《七根火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无名战士,我们通过什么办法能知道无名战士的姓名呢?学生没想到老师会提出好像与课文学习无关的问题,一时哗然,议论纷纷,不一会就有好多人抢着回答——有办法知道:通过党证。(学生情绪高涨)我紧接着追问:“  相似文献   

5.
笔在教《七根火柴》一课时.曾问同学们:“那六七根火柴,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但为什么无名战士和卢进勇却郑重其事地,用异样的声调一根一根地数着‘一.二,三.四……’.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呢?”同学们的回答是:“这六七根火柴太珍贵”.“它是红军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火种”,“它可以拯救许多革命战士的生命”……我又问:“能不能删掉一根一根数的情节.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教《七根火柴》一课时,曾问同学们:“那六七根火柴,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但为什么无名战士和卢进勇却郑重其事地,用异样的声调一根一根地数着‘一,二,三,四……’,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呢?”同学们的回答是:“这六七根火柴太珍贵”,“它是红军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火种”,“它可以拯救许多革命战士的生命”……我又问:“能不能删掉一根一根数的情节,把‘一,二,三,四……’改成‘七根’火柴呢?”同学们的回答当然是“不能”。是的,这简单的“一,二,三,四……”,数出了七根火柴的珍贵,数出了红军战士对这七根火柴的珍视,数出了那无名战士的崇…  相似文献   

7.
星期天,我做完作业后无所事事,看见爸爸平时抽烟用的打火机,就忍不住拿着玩了起来。爸爸看见后问我:“女儿你相信‘火柴会跳舞’吗?”我很肯定地回答说:“不信!”爸爸说:“不信?今天我们就来做个试验吧!”  相似文献   

8.
一、课堂实录 师:下面,我现场“招兵买马”,应聘导演的同学注意听好下面几个问题:1.如果你是导演,你认为《七根火柴》这篇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是不是可以不加考虑,为什么?2.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把这个故事分几个片断来表现呢?3.如果你是导演,你会确定谁是故事的主角?请大家把思考的答案写在卡片上,任答一题。 生:我来回答第2题,我会把故事分3个片段,第1个片段表现卢进勇盼火柴;第2个片断表现无名战士拿火柴给卢进勇;第3个片段表现卢进勇送火柴给部队。 师:你用了3个很好的动词:盼、拿、送。但中间的“拿”字换成…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给1999年才走上中学教坛的新教师上“上岗培训课”,举到了《七根火柴》的课文实例,当我满怀深情地讲述无名战士怀揣七根火柴而让自己挨冻受饿,乃至濒临死亡的边缘时,我对无名战士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彻底利他主义予以由衷的高度评价。一位坐在前排的女孩子突然举手发言:“魏老师,我觉得无名战士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这么惨,他完全可以用一根火柴保住自己的性命,再把其余的六根火柴送到部队。您刚才也讲到他可能呼唤了几天几夜才唤到了卢进勇,如果在此之前他就冻饿而死了,又有谁知道他身上揣得有七根火柴呢?岂不是把自己连同火柴一起葬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给1999年才走上中学教坛的新教师上“上岗培训课”,举到了《七根火柴》的课文实例,当我满怀深情地讲述无名战士怀揣七根火柴而让自己挨冻受饿,乃至濒临死亡的边缘时,我对无名战士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彻底利他主义予以由衷的高度评价。一位坐在前排的女孩子突然举手发言:“魏老师,我觉得无名战士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这么惨,他完全可以用一根火柴保住自己的性命,再把其余的六根火柴送到部队。您刚才也讲到他可能呼唤了几天几夜才唤到了卢进勇,如果在此之前他就冻饿而死了,又有谁知道他身上揣得有七根火柴呢?岂不是把自己连同火柴一起葬  相似文献   

11.
《七根火柴》教学实录(下)北京80中宁鸿彬师:课文第一部分的景物描写,说明了这里“需火”。(教师指着板书)那么,课文下一部分写无名战士把火柴交给卢进勇的内容和火柴有什么关系呢?大家能不能也像第一部分那样(教师指板书“需火”二字),用两个字概括出来呢?...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三根火柴,让我们用火柴棒摆字。我刚把火柴棒横着排好队,同桌的乐乐就叫了起来:“三!你摆出的是个‘一’字。”  相似文献   

13.
《七根火柴》中的金粒是什么?就是那些成功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对开展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无名战士的出场,就是一个独特而奇妙、新颖而深刻的细节描写。作者在这里先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同志——,这声音那么微弱...  相似文献   

14.
我们发现《七根火柴》彩图与课文不符之处有三 :一是背景。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是“整个草地都浸沉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天 ,还是阴沉沉的 ,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 ,而彩图的背景画着许多斜线 ,给人的感觉是下着细雨丝。此处与课文不符。二是七根火柴的状态。课文写道 :“揭开党证 ,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 ,干燥的火柴。”在彩图中 ,我们看到七根火柴是并排的 ,但没有堆在一起。此处与课文不符。三是七根火柴头的位置。课文写道 :“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 ,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 ,像一簇火焰在跳。”而在彩图中 ,因为没有“…  相似文献   

15.
《七根火柴》是一篇感情真挚、寄意深刻的短篇小说。文章通过七根火柴作为线索贯串全文。是火柴让无名战士与卢进勇在暴雨后的草地上相识相托。是火柴演绎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是火柴让我们看到了无名战士的耿耿忠心与拳拳爱心。是火柴让我们了解了革命先烈是怎样舍身为国前仆后继的。  相似文献   

16.
《七根火柴》这篇小说以“七根火柴”和“火”为线索贯穿全文,着意描写了三个生动、感人的场面,塑造了无名战士崇高、壮美的英雄形象,表现了红军在长征中对革命矢志不渝的崇高品质和同志间的阶级友爱精神。全文共分三部分。  相似文献   

17.
星星·火柴     
$R有一郸11’——-颗闪亮的局我久久地’1‘L它可田不可及然而——一我却忽略了身边的那根火柴刚才它也修那顷垦一样为戮冈明星星·火柴@贺芝萍$浙江象山县三中高二(5)班  相似文献   

18.
《少年闰土》的教学正在进行中.我把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相关的段落。这时.林卉青同学提出了异议:“老师.我认为‘手捏一柄钢叉’这一句中的‘捏’用得不妥当,应该用‘拿’!”我一怔,心想,自己教《少年闰土》已有六七遍了,这个字倒真没留意过。于是,我就对她说:“你读书很用心.善于发现问题,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大家认为这句话中的‘捏’字用得恰当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下课后,明明嗔怪道:“亮亮,老师又没叫你回答问题,你怎么举手呢?真是多此一举。”亮亮解释说:“我想举一反三。”明明奇怪地问:“你这话什么意思?”亮亮说:“因为已有三个同学举手了,我想举手把他们‘反’下去。”“那你怎么又把手放下来了呢?”“我举了好半天,老师也不喊我,我的手都举酸了,举不胜举了。”“看来你这一举还蛮举足轻重的嘛!”“我可没举‘足’,脚怎么能举呢?”亮亮反驳说。明明笑着说:“你一定听过‘举国上下’这个词,‘国’都能举,何况是脚呢?”这时,灿灿正好走来,听到他俩的谈话,感到好笑,就说:…  相似文献   

20.
作者刻画无名战士 ,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表现了人物形象崇高美的几种描写方法 :( 1 )通过肖像描写正面表现。“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 ,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 ,吃力地举起手 ,推开他的胳膊 ,嘴唇翕动了好几下 ,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 :‘不 ,没……没用了。’”从无名战士的肖像、动作、语言等方面 ,刻画了他垂危的状况 ,写出了他为保护七根火柴付出的代价。“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 ,没有回答 ,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 ,他忽然睁开了眼 ,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 ,急急地说 :‘这……这里 !’”待明白他是要交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