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与部分幼儿教师、家长就“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进行了访谈。下面是部分访谈记录:教师A:“沟通问题重在老师,重在老师的观念。家长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家长比较主动,但不多;另一种是家长本身很内向、很忙的。因此,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尤为重要。”“早晨,家长送幼儿入园时,一般没时间进行长谈,因此下午家长接幼儿离园时,教师让家长等半小时后进行长谈,或是电话家访,或教师与家长约好时间交流。”“家长比较欢迎面谈和电话谈两种方式。”教师B:“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比较难做,教师本身教育技能和与人交往的方…  相似文献   

2.
朱涤瑕 《山东教育》2005,(27):38-38
家长会是幼儿园开展家园互动的重要方式。一次成功的家长会,能有效促进家长与老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使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得足够的信息量。在这其中,家长的参与率与互动质量是重要因素,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家长(尤其是孩子父母)的工作大多很繁忙,一些寄宿制幼儿园的家长居住较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我园的文明家长评选工作自八七年至今已有十三年了,十三年来,共有一千三百多位家长荣登文明家长光荣榜。通过开展文明家长评选活动,大大提高了家长的素质教育水平,调动了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①制定评选标准为使全体家长明确努力方向,学年初我们都要召开家长委员会,讨论修订文明家长的评选标准,把标准发给家长每人一份,并刊登在家园共育专栏中,让家长们用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和自身素质。②确定人选学期末,各班召开家长会,请家长按照标准与自荐材料,与每班三位教师,本着优中选优的原…  相似文献   

4.
发挥“家长开放日”在家园共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珍 《甘肃教育》2001,(11):13-14
家园共育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教师与家长形成共识,协同教育,实现科学育儿目标的教育过程,怎样搞好家园共育,也是幼教工作者关注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家长开放日”,是幼儿园定期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加的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了解幼儿教育的内容、幼儿在园的活动表现以及教师工作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相互联系、教师与家长相互沟通、家园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共识。“家长开放日”既是连接幼儿园与家庭的桥梁,又是维系教师与家长的纽带。实…  相似文献   

5.
我们幼儿园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学期都要举办家长讲座、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每个月还给家长发放家教宣传材料,定期或随机填写家园联系卡,还尽可能地利用与家长接触的机会与家长交流。   通过以上这些工作,家长们在不同程度上给予了我们一些必要的配合,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引起重视的家长不是很多。有不少家长仍抱着“教育孩子是你们幼儿园的事,我们家长管孩子吃饱、穿暖就够了”的观念,在家对孩子仍旧宠爱,放任。往往也就是这一部分家长,对幼儿园举办的家长活动不是那么热衷,即使来了也从不发表意见,有的根本就不把活…  相似文献   

6.
每天幼儿离园时,幼儿园总是热闹非凡,各种声音混合在一起,仿佛在奏着一曲交响乐,教师要在这嘈杂短暂的时间内把自己班上的每一位孩子交给他们的家长,真不是件易事。仔细算来,老师给每个家长的时间不到一分钟,时间虽短,但这时却是教师直接接触家长,与家长沟通的好时机。怎样利用这短暂的接送时间与家长沟通?我在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采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1.简短谈话。家长工作都非常忙,接送孩子时来去匆匆,上午送孩子怕耽误上班时间,下午几十个家长又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这就决定了老师与家长谈话的时间不可能长篇大论…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教育中,家长参与的必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许多学校创造了多种多样让家长参与的方式,如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家访等。然而,有些家长不管学校创造怎么样的参与方式,不管教师做了多少工作,他们就是不参与。不参加家长会,躲避老师家访,对学校的要求漠然处之,这些家长,我们可称之为难以接近的家长。许多教师对这些难以接近的家长感到头疼,有的甚至失去了做这些家长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干脆把精力集中在乐于参与的家长身上,这样做,势必影响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使这些难于接近的家长与教师的关系越来越远,这一切,又…  相似文献   

8.
第一,教师要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这是保证交谈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曾经听一位家长谈到她儿子班上的教师,她说:“我老觉得这位教师比较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不屑于与我们交换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家长是不可能很好交谈的。因此,双方关系比较紧张,教师希望调走这名孩子,家长则希望换班、换教师。相反,有另一位教师,不仅跟幼儿的关系比较融洽,而且跟家长的关系也相当友好,有时候还与家长在一起聊聊时装、生活什么的,班级氛围特别好,幼儿、家长都十分喜欢这位教师。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的结果很值得我们深思。事…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和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与家长进行教育上的合作。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是重要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交往应做到:一、主动。班主任与家长经常的联系沟通,有助于克服对学生的要求上的不一致,从而避免教育上的某些失误。班主任应从思想上重视这种交往,把家长视为自己教育活动的合作者,积极主动地建立与家长经常性的联系,以利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并与家长商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快更好的方法。而不应出于偶然的动机或由于想要迫使家长对孩子采取什么“措施”,以致造成…  相似文献   

10.
张佳  赵敏 《学前教育》2004,(11):26-26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家园工作中,家长是否合作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他们的心意,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要求。当教师在了解家长心理的基础上合理满足家长的需求时,家长的热情就会越高,态度也会越积极。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了解家长的心理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  相似文献   

11.
唐玉娟 《山东教育》2005,(27):39-39
我们常见的《家长简报》,一般都是把一些摘录的经验文章介绍给家长,虽然这种方式为家长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却减少了相互交流的机会。与家长共同办简报,不仅调动了家长的参与,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知道应配合做好哪些工作;还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家长的需求,为家长排忧解难,做到家园的同步教育。  相似文献   

12.
肖作芳 《山东教育》2002,(12):40-40
一、家长委员会成员的选择家长委员会成员必须是能够承担起家长委员会责任的人,他应该是幼教工作的关心者、支持者、宣传者,是家园活动积极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是能够沟通家长与幼儿园意见的家长的代表,是家园配合共同育儿的积极的尝试者。我园选择家长代表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考虑的:1.注意家长的代表性。注意选择不同职业的家长,有教育工作者、政府公务员,也有一般职员与普通工人,有新闻、艺术工作者和军人,也有个体从业者。应尽量使职业覆盖面广泛,使其有较强的代表性,使他们能够在社会的各个层次与不同的区域发挥作用,也便于…  相似文献   

13.
唐田 《家教指南》2006,(6):26-27
可能您已经发现,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活动比较多,并且形式多样化,例如亲子室内活动、亲子运动会、亲子采摘、春游、家长会、家庭教育专题交流、教学阶段性成果汇报等等,教师常常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上各种家长开放活动,并一般采取口头通知或者在班级公示的方式告知家长。家长开放活动对幼儿园来说,属于常规工作制度,对家长来说,属于自愿参加。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要求:“幼儿园应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幼儿园可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内容、方法,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并接待家长的来访和咨询。幼儿园应认真分析、吸收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幼儿园可实行对家长开放日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家长学校合作委员会行政框架图表家庭学校合作委员会主任家庭学校合作委员会教师委员家长委员贝(委任产生)(选举产生)家长教师会的宗旨1.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促进家长与教师及家长彼此间的感情。2.支援学校,共同推展教育。3.筹集经费,改善学生福利和学校设施。教师与家长面谈的途径和技巧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会约见家长,以求寻出台立方法协助学生解决问题。所以,如何有效地处理面谈,以获得家长的合作,实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下是老师约见家长时应注意之点:一、家长被约见时常见的。C态:1.紧张颤抖2.自咎羞愧3.自…  相似文献   

15.
以往我国的家园专栏大多是由老师设计、撰文的,内容基本上是从老师的角度考虑的,有时忽视了家长的需要与想法,因此,不能引起家长的阅读兴趣,更谈上不参与了。 为了使这一窗口真正成为家园共同的窗口,我们利用家长会、典型家长座谈会;与家长共商办好家园专栏的良策。在一番热烈的讨论中,我们为它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爱心桥”,它寄托着美好的愿望,是家园共同建构的爱心桥梁。首期栏目是由老师和骨干家长共同设计、制作的,展出后,吸引了许多家长,并得到了一致好评。 栏目1:教子一招 在与家长的谈话、接触中,我们与许多家长…  相似文献   

16.
家长工作中教师时常会由于没把握好与家长谈话的技巧,不注意谈话方式,造成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的尴尬局面。那么,应如何把握与家长谈话的技巧,提高家长工作的效益呢?一、分析谈话对象特点,做到因人施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接触到脾气性格、文化素养、工作环境各个相同的家长,他们对语言信息的接受也不同,如果教师总是套用"标准化""通用化"的谈话方式,工作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和家长谈话,特别是在家访中,应首先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家长,根据家长的年龄、职业、性格、文化程度,选择适当的谈话方式。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  相似文献   

17.
“告状”与“奖状”的启示天津市宁河县教育局李振亮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班主任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不断沟通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和协助,这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目前在班主任与后进生家长的联系中,似乎形成了一种定式,即不论是班主任的上门家访,还是把家长请到学...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社会场域理论为基础比较“双减”背景下家长和学生教育焦虑的感知变化,采用半结构访谈对32对家长与学生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双减”政策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减少家长家庭教育投入,但家长的教育焦虑来源发生变化,甚至有家长感到更焦虑。家长和学生教育焦虑交织的主要根源是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需要政府为教育优质资源分配建立科学、公平的机制,需要学校与社会、家长协同合作,推进政策施行,从而减轻教育焦虑。  相似文献   

19.
家园共育是未来幼儿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来自不同行业,阅历、专长各不相同,如何发挥家长这一教育资源的作用,我们做了一些尝试:1.根据家长不同的职业,请家长当“客座教师”。我们班的家长分别来自银行、派出所、汽车销售公司、水  相似文献   

20.
严留芬 《山东教育》2004,(27):41-41
主题活动是目前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课程模式。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深刻体会到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说,我们主题的成功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主要表现为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每个主题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现在,我们的家长已形成习惯,只要看到家长栏中的公告或通知,老师无需多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