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在学校里,经常看到一些城里学生欺负那些从农村来的学生,还背地里叫他们“乡巴佬”,一点也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我对此很看不惯,因此采访了几位同学和一位老师。我首先采访的是一位非常傲慢的城里学生。我问:“你觉得乡下人比城里人差很远吗?”他说:“那是当然了,我们城里人钱包里天天都装有很多的money,天天都可以去买零食吃,而且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那些乡下人可以吗?别说买零食吃,我想他们钱包里连钱也没有。哼!他们想和我比,那得叫天和地先比平了再说吧。”我又继续采访了几位城里的同学。同学A说:“其实我们城里人…  相似文献   

2.
莲正要说话,一队骑兵飞奔而来,莲赶紧躲到钱为天身后,埋头不让骑兵们发现。钱为天一怔,回头想问点什么,但又打住了。几人来到城里一个僻静的大园子里,园子里有花有树,他们围着一个石桌坐了下  相似文献   

3.
笔者执教于西昌凉山地区一所山区乡小学,笔者的一些学生们单边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中午不休息不吃午饭,别说是求学读书,就是能在严寒酷暑中,坚持每天上学,晚上安全按时回家,已是难能可贵的了。并且笔者的许多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许多都在外面打工。与城里的孩子相比,他们似乎真的输在了现  相似文献   

4.
教师节马上就要到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淀粉们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跟老师说呢?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老师总是以最饱满的热情在讲台上为我们传授知识,如果你问他们"时间都去哪儿了",他们会说"都用来让一个个傻学生变聪明了"。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必须要为老师们准备一份小礼物。可准备点什么好呢?  相似文献   

5.
走进闻名遐迩的云烟之乡、花灯之乡——玉溪,人们都会说:这里的孩子是最幸福的。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的学生,他们都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享受的是在云南省率先实施的“三免一补”政策。在玉溪,这里的教育部门不用再为入学率发愁,到孩子该读书的年龄,家长都会主动送他们到校,就连因贫辍学的学生也重新复学。家长们说:孩子上学,杂费免了,还免费提供文具、教科书,补助生活费,这样好的政策,过去连想都不敢想;学生们说:在学校里好玩,生活也比家里好。2005年,也就是玉溪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部分县份小学生、贫困家庭初中生等实行“三免一补”的这一…  相似文献   

6.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农村学生相对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这也是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也成了教师的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  相似文献   

7.
小红娘     
位于穷山沟的野石峪小学的王康老师,都27岁了,还没对象。为这,可急坏了他的学生们。孩子们担心老师找不到对象就要回城里去,那样就没人教他们了,他们这里太穷太艰苦,很少有人愿意到这里来教书。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土地     
每年,我都要回乡下看几次。每次回去,家乡的景色总是变了又变。那儿的土地并不是古板的,相反,它们四季都生机勃勃。如今是夏季了,村子里要比城里凉爽和轻松许多。到处的水都是绿的,山是绿的,连阳光也是绿的。只是我的父老兄弟们都太忙了,他们从不会像我有闲情去领略什么自然风光,他们是整年整月整日把城里人分割成了上班、午休、下班、夜生活的时间,拼在一块儿用在田地里的。  相似文献   

9.
倾听     
丁霞 《宁夏教育》2011,(11):53-54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个学期已经过半。 这天期中考试,由我监考四年级。学生们都在争分夺秒地认真答卷。每次考试前,他们都是学校里最辛苦的人——语数教师轮番上阵,争分夺秒。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曾经看到一篇报道,说的是一个从乡下转学到城里读书的孩子,因为没钱在学校吃每顿3块钱的中餐,天天中午都是两个馒头解决问题,城里的同学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他家连一个学期300块钱的午餐费都付不起。其实,在城里这样的农民工子弟很多,他们要进入城里的公立学校读书,必须交上一笔高额的借读费,还有杂费、书费,当他们能跟城里的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的时候,他们的家庭已经为此而倾尽囊中所有……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市三林中学北校,"兔子窝""菜园子"是学生最喜欢去的地方。"兔子窝"里,可乐、黑豆、coffee……二十多只小兔子,每只都有十多位学生"兔爸爸""兔妈妈"。"兔爸爸""兔妈妈"们的精心照料,让小兔子们享受着幸福的生活;而"兔爸爸""兔妈妈"们也因有了小兔子的相伴而喜欢上了校园生活。"菜园子"里,每个班级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菜地,在菜地里,学生们学会了锄地、播种、浇水、施肥,汗水、老茧和收获更让他们体验着别样的校园生活。如今,他们又多了一个新去处,一间超大厨房"厨艺工坊"。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感受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村子,每家每户都种植甘蔗.但是从这一年开始,甘蔗卖不动了. 卖甘蔗的村民们怨天尤人,表示明年不会再种甘蔗了.这时,有位20多岁的小伙子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就把眼光看向了城里.早几年前就有人到城里去过了,但是甘蔗这东西在城里并不是特别好卖,超市里都嫌甘蔗脏,街边的小贩也不愿意卖甘蔗,因为甘蔗是要刨皮的.  相似文献   

13.
北京,某校。上课铃声在校园里响起。铃声止息,所有的走廊都静悄悄的。这是学校里一个很好的班,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今天,英美教育专家要来这个班听课,他们已经来了,陪同的还有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谁会去洗澡     
爱因斯坦曾经在课堂上问学生们一个逻辑问题。他对学生说:"有两位工人,他们一起修理一个老旧的烟囱,当他们从烟囱里爬出来的时候,一位身上干干净净,另一位却满身满脸都是煤灰,现在请你们猜测一下:他们中哪一位可能会去洗澡?"  相似文献   

15.
闫文林 《小学生》2013,(9):40-40
初为人师的我,面对天真烂漫鲜花般的小朋友,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我都觉得可爱,他们的每一句话语我都觉得可笑,甚至,他们在课堂上的小动作我也觉得特有意思,与他们在一起,我只觉得是我离开了校园里的同伴又找到了一群全新的玩伴,而且,我是老大。在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里,小朋友们喊着我老师,对我却像是朋友;我当着老师,对学生们却像是大哥哥。学校的老师打趣说:"你是全校的孩子王。"  相似文献   

16.
从前,在一个由美丽的女王统治的国家里,住着一位老奶奶。她有四个儿子,但他们常常打架,他们的妻子也不能和睦相处。他们都住在同一所房子里,但由于经常争吵,他们的厨房是分开的。这位老奶奶很伤心,因为她希望他们可以像一个快乐的大家庭那样一起生活,相互扶持。她于是威胁称如果他们不学会和睦相处,就把他们都赶出去,她还对儿子和媳妇们说,为了省钱,他们只能共用一个厨房。她希望这样可以让媳妇们学会和谐相处。儿子们也厌烦了这种状况,因此都同意了母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鹤与螃蟹     
一天,一只老鹤站在荷花池里的浅水处,它那张长长的脸上一副沮丧的神情。附近的一只蟹注意到老鹤一脸忧愁,就问道:"这个池塘里有鱼。你怎么呆呆地站在那儿,好像再也不想吃鱼了?""我很伤心,"老鹤说,"因为今天我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消息。我听城里的渔夫们说,他们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批的农民工拥入城里,学校里的农民工子女相应也多了起来,学困生比例逐渐增长。他们大都是些老师眼里的"差生"。他们好动、爱说、贪玩,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那"一族",以前所带班级,这类学生每班也就那么极个别两个,已令老师们心烦挠头。现如今要面对这么一大批,也曾一度对他们失望、无奈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心态逐渐在改变,由最初的厌烦渐渐转为了一种理解:他们是有自尊而可塑的,他们有他们的"闪光"之处,他们更需要呵护!  相似文献   

19.
小女孩依娃     
<正>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一个家境殷实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一窝蜂拥了上来。他们围着  相似文献   

20.
北大有多远     
他们是村里惟一把儿子送到城里上学的家庭。山里学校条件差,教师水平又浅,还让家里的地分着心,从没教出过有出息的学生来。他们怕耽误了儿子,就送到城里去。妻的一个表妹嫁在城里,帮儿子联系了学校,还让在她家吃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