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纲要》术教育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样的目标定位淡化了对知识、技能的传授,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引导教育者在艺术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创意手工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教师让创意手工活动“活”起来,引导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可以培养他们的手部协调能力、空间感知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相似文献   

3.
戴和英  刘蓉 《家庭教育》2004,(5B):23-23
纲要点击。新《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相似文献   

4.
新《纲要》艺术领域的目标为“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作为幼儿审美艺术教育的重要学科——美术活动,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表现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乐意为幼儿所接受。它能表达思想、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是幼儿表达的第二语言。孩子们善于用画笔描绘生活的五光十  相似文献   

5.
闫丽 《考试周刊》2011,(66):228-22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能用自己喜欢画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增强幼儿的艺术教育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6.
殷秀兰 《早期教育》2011,(11):49-50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7.
车晓琳 《考试周刊》2008,(11):227-228
艺术来源于生活,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他们从小就对身边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其中的奥秘,《纲要》中指出幼儿期的艺术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启发他们用各种艺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为目标.因此,在美术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收集生活中的天然材料,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这就要求幼儿艺术教育要走近、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0.
幼儿美术教育是艺术领域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美术教育也是渗透于幼儿生活世界之中的。新《纲要》把“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作为艺术教育的第一目标;把“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的人、事、物,  相似文献   

11.
纲要点击新《纲要》的第五部分在有关艺术教育的问题上强调,“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和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艺术领域的目标设定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针对《纲要》中对于艺术领域的设定,无论是对美的感受、对美的体验,还是对美的表现,都应该让幼儿喜欢它。  相似文献   

13.
潘宝瑜 《教师》2014,(24):57-5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教育要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运用积极、有效的语言,培养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他们善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方正丽 《黑河教育》2010,(11):56-56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了"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喜爱,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目标。从《纲要》中,我们体会到幼儿园艺术教育注重幼儿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发展的新取向。那么,如何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更好地感受美和表现美呢?  相似文献   

15.
设计思路 新《纲要》中提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主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并指出这种艺术表达是“创造性表达。”大班创意装饰画《家》,就是笔者从我班幼儿的实际出发,结合《纲要》精神设计的一个活动,旨在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挖掘幼7LOtl造性的艺术表达潜能,满足幼儿的表达欲望。  相似文献   

16.
刘彤  王斐 《早期教育》2005,(10):27-2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幼儿艺术教育的基本目标确定为: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为达到这个目标,幼儿园开展了包括美术、音乐、手工在内的多种艺术活动。在美国,艺术教育同样是幼儿园主要的活动内容。作为众多艺术活动之一的“木块雕塑”是1997年美国新泽西州在“创造性的开端教育计划”(Creative Beginnings Program)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17.
席伟英 《时代教育》2012,(18):99-100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总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从中不难看出,现代幼儿艺术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参与艺术活动的态度,表达真实情感,表现创造性。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的"第二种语言",也是孩子"感受美"、"再现美"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教育过程更应重视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通过多种创新手段的综合运用,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塑造美好的情绪以及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幼儿审美的能力及视野。  相似文献   

18.
<正>《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并要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并对有艺术才能的幼儿进行引导,提供发展潜能和表现机会,支持鼓励幼儿表现自己等。如何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才能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使幼儿在幼儿园的审美教育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彭林 《农村教育》2005,(9):34-35
“互动”是学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也成为师生新型学习方式、学习关系的代言,被提倡应用与各种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艺术活动的目标是初步感受并喜欢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艺术活动是美的活动,只有在和谐师幼互动关系状态时,才能达到“出最小的力,做最大的功”的效果,才能使幼儿在真正审美气氛中感知美.创造美.享受美.  相似文献   

20.
孙悦  陈晨 《学前教育》2021,(3):36-39
从“一节课的艺术教育”到“生活中的艺术教育”,从“技能的教育”到“美的教育”,我们的艺术教育观念和行为不断向幼儿靠拢。本期刊发的来自中部战区空军保障部蓝天宇锋幼儿园的两篇活动案例《毛毛虫变蝴蝶》和《玩转水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转变。从两篇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教师在艺术教育中关注幼儿的情感与自我表达,支持幼儿积累美的感受,激发幼儿产生与社会倡导的美育价值相匹配的积极情感。同时,通过艺术教育关注幼儿的探索与体验,让幼儿以向往之情去发现周围世界的美好与可爱,在感受的过程中体验愉悦,在创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生活中艺术地表达美、创造美、传递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