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中国大都市区的形成及动力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大都市区这种新的城市空间形态。大都市区将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地域空问形式,同时也对传统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文章分析了中国大都市区现象的出现及其发展前景,阐述了中国大都市区的概念和界定标准,并对大都市区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都市区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特征,也是20世纪世界城市化的主导趋势。大都市区的出现,不仅使城市地域空间形态与规模发生重组与变化,而且使资本、产业、劳动力等要素在城市地域形成新的规律化的流动与布局,城市的基础设施规模和社区的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进而对原有的城市行政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由于美国大都市区政治的"巴尔干化"或曰"碎化",使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难度加大。认真研究美国大都市区发展的趋势以及政治对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有助于我们认识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和一般规律,更有助于我国当前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后半期,大都市连绵带的发展成为美国城市化的主要内容。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高度集中以及优越便利的交通和通信,使得大都市连绵带成为国家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枢纽和"孵化器"。不同规模、等级的大都市区之间有着紧密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形成了有机的城市系统,其发展代表着美国城市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多层次、多侧面的历史过程。一般地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发生、发展的,能相互作用、推动,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发展动因。中国的城市近代化过程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显著区别,中国城市化启动伊始,就同时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所固有的印记,伴随着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中国的城市近代化被迫启动,并在发展过程中促进了近代出版事业的兴起。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物态圈是对城市化的改革与创新,也是城市化发展新阶段的基本标志.西方国家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需要,积极推进城市生物圈建设,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借鉴西方国家城市生物圈建设经验对于推进工业革命建设,加快经济新常态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大都市区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是美国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不仅使城市地域空间发生重组,而且使城市社会经济形态在人口移动,产业发展,空间演变,社会政治结构方面出现若干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大都市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形式。构建温州大都市的战略选择,应从温州实际出发,正确认识温州城市发展历史方位与目标定位,切实把握大都市的发展条件。现阶段温州应着重于建设地区性大都市,科学编制规划,优化都市功能,创新建设和管理机制,逐步实现温州地区性大都市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现城市化应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城市应如何发展?这是近年来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1980年我们国家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它的形成有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及政治方面的原因,主要依据是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理论界把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城市化即工业城市化看作是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现象,片面夸大了西方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发展是缓慢的,城市的中心作用不强.改革开放是中国城市发展的转折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在世界城市发展的大潮中,城市化进程将逐步加速,城市数量与规模将有较大发展,大都市连绵区逐步形成、壮大,几个国际性城市将进入全球城市体系网络.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面临着城市化进程的跨越,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产业跨越发展相对应,中国处于以都市区化带动城市化的新城市时代,未来中国的区域政策需要关注大都市区管治。与传统的城市管理相比,城市管治更强调发挥各种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对政府角色也给予重新定位,强调市民社会的参与,以“协调”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实现中国大都市区“好的管治”,必须考虑中国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独特的府际关系、对上负责的干部任用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及城乡二元分割体制。  相似文献   

11.
上海大都市圈的构建及其人口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都市圈是现代城市发展空间组织的一种基本模式。在中国,上海大都市圈的构建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将强有力地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区域整合。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大都市圈人口的现状特征是:人口规模偏小;已基本进入零增长和负增长阶段;性别比下降,老龄化加速;人口化素质全面提高;外来迁移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城市化显加快等等。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外都市圈理论的引入和借鉴对我国区域城市的发展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中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得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借鉴中外都市圈成功的经验,结合兰白都市圈自身的优劣势,借西部大开发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机,本着依托中心城市兰州、构建兰白都市圈所取得的叠加效益,远远超过各城市各自为政所得到的效益总量的原则,整体推动甘肃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厦门、漳州和泉州三个地级市是福建省城市中最具活力的核心区域,区内三大城市地域相邻,文化背景同源,旅游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旅游交通便利,旅游资源的相似性与互补性兼而有之,旅游经济联系紧密.文章分析厦漳泉城市旅游合作现状,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契机,针对厦漳泉大都市区旅游同城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互补共赢的旅游系统要素的整合、利益的协调补偿等对策,为实现厦漳泉大都市区旅游同城化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构建都市区是我国大城市在高速发展背景下城市空间增长与演进的必然趋势。南通地处江苏省沿江沿海经济发展轴交汇处,作为“承接苏南、带动苏中、苏北”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及上海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之一,是江苏省实施海上苏东战略的重要城市。但目前南通市区的发展还存有规模过小、空间短缺的问题,因此建立南通都市区,制订统一协调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十分必要。南通市都市区的空间发展战略既要考虑都市区整体发展的要求,又要考虑各空间单元的发展要求,还要考虑城市和乡村两种不同类型空间的协调发展,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和空间尺度研究与制定。  相似文献   

15.
都市区文化是体现都市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包容、创新和融合是都市区文化的重要要求。郑州都市区建设既要充分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又要进行现代文化的培育和创新,努力形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都市区文化建设既需要创新体制和机制,又需要加强管理和运作。  相似文献   

16.
厦漳泉都市区历经起步、发展阶段,目前进入同城化建设的新阶段。同城化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打破行政区划分割,从制度建设着手加强协调,并注重运用市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高速城市化与都市圈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国已进入城市化高速阶段的角度,阐明了都市圈模式作为今后城市化发展选择的必然性。分析了我国都市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最后得出:都市圈发展必须区别确定不同发育程度都市圈的发展侧重点,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二元动力机制,成熟期的都市圈必须建立跨行政区划的协调管理机制以及实现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发展期和雏形期都市圈的构建必须遵循四大原则。  相似文献   

18.
都市美学与上海城市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在现代化小康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上海城市精神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都市美学是以都市的眼光和出发点来研究美学问题和审美形态,上海城市精神的塑造正是都市美学理论在现实社会中的实践。都市美学为上海城市精神的塑造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内容及实现途径,同时在上海城市精神的塑造过程中也推动了都市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成熟。都市美学与上海城市精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19.
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京津冀都市圈正凸现出其带动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地位。这一地区集聚的优质资源和巨大发展潜能给人以热望和期待,要使这种潜能充分释放还需一个“引爆点”和“增长极”。时代赋予天津滨海新区这一使命。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及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有一个依次递进和逐步释放的过程。构建内生性创新体系、整合区域资源、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是滨海新区与京津冀都市圈崛起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