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科技工作特别是农村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要以深入开展"四群"教育为契机,加强对农村科技工作的领导,积极推广运用农业新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中药材种植,着力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努力开创农村科技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一重大举措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要完善国家农业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全国政协委…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我国农村科技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农村建设全局深化对农村科技的认以.介绍了“十一五”期间农村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围绕“一个主题”,发挥“两个作用“,完善“三个格局”。突出“四个领域”.指出了农村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部署。  相似文献   

4.
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钢 《华夏星火》2008,(4):9-11
前不久,中央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发布了2008年一号文件,对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提出了要求,并强调要"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这是继党的十七大之后,中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园区是指划出一定的区界范围,通过比较优惠的政策扶持,吸引各类技术主体,以各类先进适用科技项目为依托,在园区内进行试验、组装、示范和推广应用、组织实施,以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农业科技产业化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农业科技企业,实现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全程结合的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和形成农  相似文献   

6.
农村技术转移体系是农业科技成果从研发、转化、推广到应用的系统过程,是农业科技成果传播扩散到生产一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农村技术转移体系主要包括以科技项目、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组织和政府技术推广部门等为载体的转移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技术转移体系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科技扶贫工作,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农村技术转移体系尚存在着机构体系不健全、服务不到位、转化效率低等问题。伴随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对农村技术转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薄弱和农民素质较低的问题,如何使农村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和科技扶贫工作形成良性互动,成为摆在农村技术转移体系建设面前的重要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刘存贵 《西藏科技》2006,(6):16-17,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强化农村科技服务,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帮助农民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创建农村科技服务新模式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许雪莹 《科协论坛》2012,(12):38-39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力实施“南跃、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中,道里区科协结合区情实际,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全省、全市商务门户区和宜居先行区”的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服务三农”的新农途径和新方法。特别是从2010年以来,在市科协的指导下,通过以创建农村科技服务团为载体,以传播科学技术、引领农民致富为宗旨,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为目标,强力推进适应道里区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全区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要求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在三个镇三个村成立了“区团对村、村队对户”的农村科技服务队,经过两年的运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科技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任务迫切需要科技信息化的推动。探讨了新时期农村科技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及服务支撑体系,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战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从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治理以及农村社区管理等多个层面对科技创新提出了的巨大需要,但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我国现行的农业科技战略和政策还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诸多挑战,迫切要求加以调整和创新。我们应该以新农村建设的科技需求为导向,全面调整农业科技战略的方向和重点,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参与式管理,加强国际合作,在多个层面上建立起科技创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为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强化科技服务"三农"力度的支撑作用,水富县紧紧围绕主导特色优势产业,根据农户对科技的实际需求,启动了科技"110"热线服务。科技"110"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科技服务的一个创新和发展,也是推进农村科技进步,普及科技知识,实现服务机制创新的重要途径。近来,水富县政府出台了《组建科技"110"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科协协同市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单位,依托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科技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发展经济、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从而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赵鹏 《科协论坛》2007,(6):35-36
依干其乡位于新疆阿克苏市城郊,是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中国无公害蔬菜之乡、正在建设中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全乡有2.2万人(农业人口1.8万人),耕地面积5.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6亩。近年来,我乡大力实施“产业强乡、科技兴乡、林果富乡、旅游活乡”的战略,大力发展林果、蔬菜、畜牧、旅游四大支柱产业,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发展林果3.8万亩,蔬菜2万亩,建成20公里长的环城郊旅游线一条,风情园7个,精品果园4个,组建养鸡、鸽专业村3个,养殖基地4个、科技示范园8个,乡域经济保持12%以上的增速。跨越式发展的大环境、大气候,催生和激发了全乡广大农民群众要富、想富、快富的强烈愿望。针对农民致富缺乏科技支持的“瓶颈”问题,乡党委、政府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着力和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出发,2005年在全乡16个村、3个产业基地、8个示范园开通农业“科技110”,从乡领导、涉农站所中抽调46名农业技术人员,组建农业科技服务队,构筑起农村科技信息绿色服务通道,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插上翅膀,实现了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在乡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相似文献   

14.
建设新农村的任务一直是我国首要任务,而农业的发展也正在从传统型迈向现代型。新农村建设需要引进各种新的资源、方法和方式,来改善农村落后的局面。要改善当前农村面临的局面,科技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在科技方面探讨如何建设新农村,运用科技因素来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的蓬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应从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出发,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协论坛》2007,(2):31-33
“十五”期间,广州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科技培训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以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科技种养技能为目的,坚持课堂讲授与现场操作相结合、传播技术与开发资源相结合、专家下乡培训与专业户手把手教相结合、发放资料与发布信息相结合,突出因人、因地、因时、因需施教,加大培训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科技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发展经济、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从而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湖南农业科技近期发展趋势:农业科研与开发体系的改革将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转化与推广服务体系正酝酿着体制突破,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农业R&D产出效益将越来越显著,科技型龙头企业正在成为农村工业化的火车头,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将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正> 农业科技计划是作好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调控手段,对发展农业科技,振兴农村经济有重要意义,农业科技计划是为了把握农业生产未来的发展,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争取获得最大的科研成果,在制定农业科技计划时,必须遵循“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促进农业上台阶,农村工作上水平。 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做好科技计划工作。  相似文献   

19.
陈芸 《今日科苑》2007,(11):92-93
淮安是农业大市,新农村建设是头等大事,振兴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是淮安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老科技工作者的心愿。为此,我市老科协五届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目前,我国农村未解决温饱和未稳定解决温饱的人口数量还很大,扶贫开发任务相当艰巨。要求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科技扶贫作为国家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20多年来,坚持以科技扶贫项目为载体,大力调整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切实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科技文化素质,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科技扶贫项目的选择与组织实施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这是科技扶贫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