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但对于“意境”概念的理解,我国学界众说纷纭,歧见迭出。最为典型的是“情景交融”说,认为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此处的“性”指的是一种语法范畴。性的概念是人类所共有的,但并不等于每种语言都有性的语法范畴。印欧语系的许多语言都有“性”的语法范畴.汉语一般用词汇手段表示性别,不构成“性”的语法范畴.但是,汉语的“阴…阳”两词同“性”语法范畴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  相似文献   

3.
"X上"和"X里"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上”和“里”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方位词。一般认为,“X上”和“X里”相通交叉甚少。通过深入考察各种本,我们发现两不仅在单纯的空间方位上有相通之处,而且在隐喻的概念范畴中,也有相通之处。本作尝试从隐喻角度说明和解释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人类如何对世界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范畴"一词在认知语言学中是个用途很广且含义模糊的术语,一种事物及其类似成员可以构成一个范畴.范畴与概念从广义上来说是等同的,但严格来讲,范畴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而概念指在范畴基础上形成的词语意义范畴,是推理的基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是采取分析、判断、归类的方法将其进行分类和定位.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和现象都有其特性,人们根据这些特性认识事物.  相似文献   

5.
儿童全面发展概念的多学科内涵建构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尝试从多学科视角探讨儿童全面发展"五对概念十二个范畴"的内涵建构,具体包括:(1)儿童道德和公民性发展的伦理学、政治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2)儿童认知与情感发展的心理学、脑科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3)儿童社会性与个性发展的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4)儿童艺术与审美发展的艺术学、美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5)儿童健康与安全发展的人体运动学、营养学、安全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以及儿童大脑与身体发展的脑科学、生理学视角的概念内涵建构。儿童全面发展概念的多学科内涵建构对深化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予以探讨,为更加全面地把握育人目标提供理论借鉴,并为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提供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数学化”是近年西方学者提出的一个概念 ,指师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共同努力、相互作用 ,使儿童准确理解各种数学表达或运算所需的规则和准则 ,最终形成儿童自身关于各种物体和情境的数学模式。本文以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为基础 ,阐述“数学化”的含义和过程 ,分析影响“数学化”顺利进行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并为数学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这对于我国数学基础教育中儿童数学能力的培养及思维的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荣辱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一对基本的道德范畴,是中华民族形成社会赖以自我规范的重要德目。孟子认为:“仁则荣,不仁则辱。”荀子认为:“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这种扬荣抑辱的文化精神,成为上至仁人志士、下至寻常百姓所认同的基础性伦理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8.
一、"抛砖引玉":从企业管理中的"柔性管理"说开去 "柔性管理"是属于现代经济管理学范畴的一个概念,与"刚性管理"相对,它是美、日两国企业管理比较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9.
从晚清至“五四”,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处于同质同构态势,“英雄理念”既是其重要的文化范畴。又是其英雄叙事文本的美学规范。它的嬗变显示出“公性情’的英雄理念”、“民族主义英雄理念”、“启蒙主义英雄理念”三个逻辑阶段。多年来,学术界几乎没有系统梳理过“英雄理念”。故曰“钩沉”。  相似文献   

10.
独特的童真美感——论"桂林文化城"儿童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随着"抗战桂林文化城"的形成,桂林的诗歌创作和各项诗歌活动也蓬勃发展起来,并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状貌。而儿童诗歌以其独特的童真美感在整个桂林文化城诗坛上绽放出奇光异彩。当时出现了一大批创作儿童诗歌的诗人,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角来关注抗战时期的儿童,描写儿童生活、思想,反映抗战的愿望,写出了大量的诗歌,为桂林文化城诗坛增光添彩,丰富了桂林文化城诗坛,推进了中国新诗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数",在中国早期文化中是较早被涉及的哲学概念之一。在结绳记事的传说中,就已经涉及"数"的概念及应用了;但是,"数"这一范畴被哲学化、理论化却相对较晚,肇始于《易经》、《道德经》等先秦时期的作品。西汉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承继了这一范畴并且进行了系统的阐发,使得"数"之哲学意味更加浓郁、逻辑性更加缜密。  相似文献   

12.
"精神家园"概念具有丰富的理论旨趣与文化内涵,对于"精神"和"家园"两个层面的内在解读,既可以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融合成一个总体性的生命结构,又能够通过对中西方人文精神不同发展路向的探讨凸显精神家园理论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字”是一个哲学概念,带有一定的民族性,具有文化学的意义。数字蕴涵的文化信息鲜明地体现了该民族文化心理、与特色。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日本“七五三”节中数字“七五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台湾的王财贵博士近几年来本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仁心,到处奔走呼吁新一代要读经典、背经典、用经典,以期净化人心、规范人们的道德品行,使社会文明又和谐。他还特别强调背经典的黄金年段是少年儿童时代。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编订的《儿童经典诵读教育手册》一书中这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研究历来重视先秦道家哲学“道”本体论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原创地位,而比较忽视儒家哲学创始人孔子的“道”本体哲学思想。文章认为,“道”是孔老哲学共同的本体论核心范畴,意指天地万物之本原、本质、本性;它既是一种物质实体,又是一种精神实体,“混沌”、“变通”、“阴阳”、“虚静”是表述“道”本体特征的几个重要范畴;“道”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基元命题的本体论依据,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谐本质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在拙著《儿童精神哲学》中所使用的“精神”概念等等问题,孙民从先生在《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发表了与我商榷的文字,我对此表示感谢。在这里,我试图对他的商榷给予回复,并对他所用的某些概念和推理方法以及所持的某些观念予以必要的商榷。一拙著《儿童精神哲学》中的“精神”概念实际上就是“身心关系”中的“心”。这个“心”在英语中往往被表述为“psyche”、“soul”、“spirit、“mind,在汉语中常用“心灵”、“灵魂”、“精神”来表述。从哲学层面对“心”进行专门研究的学科被称为“精神哲学”(也有人称之为“…  相似文献   

17.
黎铎 《教育文化论坛》2010,2(2):110-114
文章对作为地域文化范畴的遵义"沙滩文化"这一概念是否成立进行考察,通过分析其文化构成要素及内涵,探讨其时间、空间界限。认为"沙滩文化"这一地域文化概念,是能够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历代文论家对它的论述可以分为两派,“主”气论和“次”气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古代汉语含义的朦胧多义和古代的文论家使用术语的不规范以及各自的立足点不同,它们在内容上并不是针锋相对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它们都是可以并存互济的。  相似文献   

19.
"雅"与"和"是一对相通的概念,是中国文化所表现出的特殊气质。"雅"作为中国古代诗学审美范畴,其与"和"之基本内涵存在密切联系;"和"是"雅"审美内涵形成的内在条件之一,而"雅"则是"和"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存在共通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独特文化现象之一的“八卦”文化,是巫史文化的产物,在早期中国文字演变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中国文字表意化的方法根据,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