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是高考命题的理论依据和方向。从“一核四层四翼”内涵来看,高考已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命题理念转向了以“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理念。地理学科考查素养、考查能力多以一定的区域为背景,对该区域地理事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现象或变化进行地理原理的考查。高中地理涉及的原理有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水循环、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深化高考改革要求,高考评价体系遵循“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理念.基于高考评价体系,构建宏观与微观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数学学科2021—2022年新高考Ⅰ卷与2019—2020年全国Ⅰ卷为例,从定性与定量角度比较新旧高考试卷内容.分析发现,新高考卷更多涉及正确价值导向、爱国精神内容,更加注重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并且增强综合性与应用性的考查.依据分析结果,对高考命题与教学给出如下结论与启示: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服务选才,适应时代要求;引导教学,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关键能力作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四层”的重点内容,是评价学生素质内涵的主要参照。高考数学卷对关键能力的考查,要聚焦关键能力的承前启后价值,遵循育人性、情境性、交汇性和创新性等考查原则,立足逻辑思维、运算求解、空间想象、数学建模和创新等能力发展水平的检测,为高考“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命题理念的准确体现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实现从传统的“知识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考查转变。高考评价体系的落地生根,高考命题底层逻辑的深刻变化,倒逼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导致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失效。实现学生主动学、高效学,可以围绕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预习、练习、复习、总结、追问等微观学习环节下功夫,创设真实情境、凸显思维品质、培育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高考题的命题理念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1]。山东高考物理热学试题从2020年的“中医拔火罐”到2022年的“鱼利用鱼鳔实现浮沉”都是从生活、生产实际中选取合适的情境为载体,构建模型,科学设问,落实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一、试题解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考评价体系强调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物理学科高考试题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基础为基”的综合评价转变。近年高考试题思维灵活、情景新颖,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考查,再次加强考教衔接。高中物理是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科目,若学生能品味物理思维之美,进而努力学习致力于寻求物理之美,便能不畏惧物理的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文章通过分析高考试题中的思维方法,如模型思维、对称思想、理想化思想等,挖掘高考评价中的物理思维方法之美,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如何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  相似文献   

7.
2020年高考改革中最重要的政策方向来自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利用“学科素养”这一关键连接层实现了融合知识、能力、价值的综合测评。情境是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载体。  相似文献   

8.
<正>1引言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考数学科的五项关键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数学教学着力培养的、数学考试着重考查的能力[1]。随着高考评价体系的实施,高考命题已经从能力立意转变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因此关键能力是高考重要的考查目标,是测试和评价的核心指标和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考评价体系从过去对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考查转变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考查,这说明高考评价体系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数学命题所发生的变化——从能力立意到素养导向.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任子朝所言:"能力立意强调知识、智力、能力和技能的考查,题目的特点是追求知识覆盖力求全面,题目结构完整,目标指向明确,要求有...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高中教育正处于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的“三新”时期,评价理念从“知识立意” “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考复习、组织教学时“基于素养,创设真实情境;基于结构,加强关联教学;基于本质,开展深度学习”,以减轻学生“拼题海、拼速度”的负担,真正发展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效服务于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切实引导高中教学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全国普通高考数学试题依据《数学科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在遵循“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融入了新课程新大纲的理念。试题立意更加新颖,选材不拘一格,从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学科能力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多视点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的潜能。数学八套试卷顺利实现了新老课程考查的过渡,试题立足基础知识,注重对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起到了区分考生、积极引导中学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向全面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方向发展的作用。一、总体评价 (一)考查数学思想,突出能力立意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是高考试题改革的重点之一。2003年数学试题紧扣《数学科考试说明》,强调基础和能力并重、知识与能力并举,在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突出  相似文献   

12.
张贵贤 《教学考试》2023,(26):59-60
<正>2022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落实高考内容改革要求,加强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考查。历史学科试题以情境为载体,立意深远,视野开阔,题材丰富。“情境化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能精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无情境不命题”,历史高考试题考查内容的实现离不开学习情境、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13.
高考制度恢复的40年间,高考内容改革一直在进行,大致经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高考评价体系构建三个阶段。从考查单纯的陈述性知识到考查学科能力,再到探索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综合考查,高考内容改革始终立足于高校的人才选拔需求和国家基础教育状况。今天,高考内容改革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致力于通过考试选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成为高考内容改革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与过去相比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除了包括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外,还增加了“考查载体”这一新的维度。情境正是实现这种“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载体。《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四翼”,是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1月教育考试部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是指导命题的规范性文件,也是教学改革和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1]28,对普通高中的教学与备考具有反拨功能。其“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备考观念,推动复习策略“转型升级”。基于高考评价体系,高三学生将面临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综合考查[2]。因此,一线教师需要打破原有基于考试大纲教学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正>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命题理念和方法论,由“一核”“四层”“四翼”构成有机统一的评价体系.“四翼”中的“综合性”要求高考命题要以多项相互关联活动的复杂问题情境作为载体,能够反映物理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的整合能力及综合运用水平;“创新性”要求高考命题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设计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考查学生在陌生或新颖的情境中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善于运用发散思维、类比思维等能力去积极探索新方法,归纳新知识、寻找新规律、得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从而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任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新高考对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对学生学科必备知识、学科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以及核心价值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灵活应用的考查.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采用“四层一体”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对于提升他们的物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四层一体”评价体系下的高考内容方向、多用电表测电阻的工作原理、物理新高考中的问题情境分析,可窥视新高考实验探究考查的特点,以便备考.  相似文献   

18.
2021年高考广东省政治卷第20题的试题命制充分体现我国高考改革倡导的理念,符合高考评价体系对考查目的、考查内容、考查要求的相关规定,对知识、能力、素养、价值引领的融会贯通,展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体现命题者对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的准确把握,值得一线教师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评价理念,关键能力的考查往往是重中之重,它向上可承接学科核心素养,向下则引出必备知识。2023年高考理综全国乙卷生物学试题中的选择题,很好地体现了上述命题理念。下面就以全国乙卷第5题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考试题具有选拔、评价、引领、促进教学等功能。长春市2017—2020年初中数学中考试卷压轴题(第24题)的命制基于“紧扣基础、拓展广度、调节深度、考查适度”的理念,以“图像(形)的变化”为依托,建立“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等数学模型,搭建“数”与“形”完美结合的平台,逐步实现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由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过渡,以试题命制引领教学方向,真正落实初中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理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