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城市形象宣传片是基于城市的总体样貌,将城市的区位特点、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产业格局及城市精神用视觉化的形式予以展现。城市形象宣传片要与城市形象的定位相一致,在元素选择上力求合理有效的展示。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实际创作环节也要注意视觉元素的选择,从而使城市形象宣传片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城市形象研究是新时代的一个热点,对城市形象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作为城市形象最直观的传播方式,城市形象宣传片凝练了城市独特的人文基因,其重要目的是全方位塑造、展示和传播城市形象。以粤港澳大湾区等最新中英文形象宣传片为语料,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形象宣传片文字、图像和音乐等视听语言进行多模态叙述和编码,解构和建构城市形象的标志性语言符号及其叙事动力。城市形象宣传片采用故事化叙事和隐喻化生成方式,通过人物形象、现代建筑设施、历史人文特质和科技教育水平等语言符号和叙事力量,挖掘受众的理性诉求和附加体验,创造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共情能力,塑造城市形象并打造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3.
在2016年G20峰会期间,多部杭州城市宣传片已利用多种传播渠道向海内外观众陆续推送。提高城市形象宣传片的解说词翻译质量对建立城市形象、传播城市内涵,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起着重要作用。以G20峰会杭州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例,以张德禄教授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为指导,从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个层面对其进行翻译批评和赏析。  相似文献   

4.
高聪  赵霞 《英语广场》2023,(7):54-5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话语的本质已经从单一模态转变为多模态存在。图像、动作、声音等不同的模态形式如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并产生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模态研究成为研究的必然转向。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和视觉语法为分析框架,以COP15宣传片为研究对象,分析多模态语篇中语言模态和视觉模态如何结合以塑造完整语篇意义,并传递出生态意义以促进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城市形象提升中显得尤为重要。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城市形象宣传片。本文以江西全球推介会宣传片和加州宣传片为例,从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角度,说明视觉和听觉符号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这四个层面对两个宣传片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这一方面是为了拓展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诠释不同文化背景下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翻译特征,为今后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翻译提供理论指导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吴向炜 《考试周刊》2011,(65):31-32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一座城市如何在有些雷同的城市形象中脱颖而出,彰显独特的魅力,提升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视觉识别形象的角度入手,提出营造衡水城市视觉文化品牌形象的这一思想,对营造衡水城市总体的视觉形象有着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塑造城市形象的系统工程中电视媒体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责。对呼和浩特市的城市形象塑进行分析,表明:除了城市自身的努力和发展,本土电视传媒也应该以制作播出旅游节目、制作播出城市形象宣传片、参与城市大型社会活动等方式来塑造和提升城市形象,进而达到提升内蒙古区域形象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很多城市只求"面子工程",往往忽视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特别是在城市形象设计中,无法展示城市地域文化与自然风貌,呈现出雷同的面貌.安徽省阜阳的城市形象塑造要以城市形象现状为出发点,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构建城市视觉形象体系,同时提出设计的基本思路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研究基于大量自媒体短视频参与城市形象建构和传播这一现象,以兰州城市为个案,以与兰州城市相关的自媒体短视频为研究语料,发现自媒体短视频在对城市形象的建构和传播中,呈现出以下特点:语言文本倾向使用通俗化、口语化、方言化的词语;语言形式呈现碎片化和拼贴化的特点;语言叙事框架单一化;视觉叙事通过写实性和即时性的方式实现与受众的互动。自媒体短视频通过其特有的语言和视觉叙事方式,使受众更易于在短时间内感受到视频所建构和传播的城市形象,进而形成对城市形象的认知,同时,这些特点也使得大众参与城市形象建构和传播的门槛较低,打破了传统权威媒体对城市形象话语建构的垄断,实现了全民对城市形象建构的话语参与。  相似文献   

10.
城市形象广告宣传片,开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影片的播放来吸引受众,不断扩大城市的影响力。通过对城市特点的传播加深受众对于城市的印象,此类宣传片对于音乐的运用也有着一定的特点。音乐与画面内容的联接能够提升广告的传播途径,一部优秀的城市形象宣传片不仅在画面上能够呈现出明显的城市特点,音乐与城市的联系也是极为紧密的,城市的特点同样也反馈在宣传片音乐的选择上。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现代环境下城市形象宣传片中音乐运用的显著特点,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围绕音乐对提升城市形象宣传片画面语言的具体作用展开了一系列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运河山东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传播方式多样。基于视觉叙事分析框架,从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组篇意义三个层面对运河文化宣传片《运河风味千万家》进行研究,发现在人际意义层面,宣传片运用聚焦系统和情感系统,增加中介视角,观众的情感介入程度高;组篇意义方面,通过融合型的图文布局关系,突出宣传片的主题。通过视觉叙事分析框架,能够更好地解读宣传片中非物质文化传播的认知过程,推动运河非物质文化更好地传播。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竞争的重要方面,也被人们逐步重视起来。但我国的中小城市群对于城市形象的认识及发展还有一定的不足。文章认为,城市视觉符号作为城市形象的一种外延形式,城市视觉符号的建立是城市形象很好的展示,也是反应城市文化、城市实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城市形象缺乏的中小城市来说,建立系统的城市视觉符号是对中小城市城市形象的重要提升。  相似文献   

13.
警察形象话语是国家安全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警察形象危机频发,迫切需要进行有关警察形象的话语研究为提升警察形象提供借鉴,从而更有效地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本文主要运用社会符号学的视觉语法理论,同时借鉴电影理论和传播学相关理论,建构动态(视频类)多模态话语的分析框架,并将这一框架运用到中美警察形象宣传片的对比分析中。分析揭示了中美警察形象宣传片在叙事特征、互动意义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不同,并就此类宣传片的制作提出了一些建议。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是尝试说明视频分析必须结合电影理论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观点,针对不同的语类特征采取不同的视角来建立分析框架;二是尝试探讨建构正面、积极的警察形象的有效途径,为国家安全话语的研究贡献微薄之力,为今后该类话语的社会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我们熟知的企业形象去推敲城市形象这一概念,阐述了什么是城市形象、城市的理念识别系统、城市的行为识别系统、城市的视觉识别系统;并在前面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科学的分析了城市形象与企业形象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2018年杭州城市宣传片《杭州,不仅是一首诗》展现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古韵之美以及充满活力的现代大都市的形象,镜头下的杭州同样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体现了世界对杭州城市文化的普遍认同。该文以杭州城市宣传片为例,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从文字和图像、声音两种种模态分析该宣传片是如何建构城市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6.
大学宣传片是学生和家长了解大学的重要窗口,充当着大学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基于视觉语法理论,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出发,阐释宣传片中多种模态符号相互协作建构意义的过程,为创作出有影响力的大学宣传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洁 《考试周刊》2012,(46):41-42
本文以秦皇岛市市委宣传部制作的秦皇岛城市宣传片为文本,从评价理论视角探究城市形象的建构。评价理论在各类话语分析中的应用表明该理论是一个成系统、有活力的理论框架,为受众揭示说话人要表达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本文将评价理论应用于城市形象建构的分析之中,旨在从语篇策略角度探究城市形象建构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CIS是被社会组织广泛采用的形象定位战略,是一种整合了组织的理念、活动以及视觉表现的形象识别系统。本文以城市为组织形象设计主体,将CIS的内涵加以拓展,进而探讨城市形象CIS的内部框架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国家形象可以间接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而国家形象宣传片因其直观、强表现力、感染力等越来越受到各国喜爱,成为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视频中往往涵盖历史文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经济发展历程等,这些可以全面展示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配合音乐渲染和文字解释,增加视频的渲染力,达到传播国家形象、宣扬民族文化的目的。多模态隐喻是语法隐喻到认知隐喻的转变,是单模态(语言)到多模态(图像、音乐、声音、气味等)的转变。该文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以金砖国家形象宣传片《金色未来》为例,研究其中的多模态隐喻类型有哪些,以及国家形象是如何构建的。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第二部分是理论框架,第三部分是多模态隐喻构建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研究发现,该宣传片主要运用旅行隐喻、本体隐喻、容器隐喻、共现即共存隐喻、改变是动力等隐喻类型,以及单个实体代总体的转喻。通过视觉、语言、音乐三种模态,共同构建出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城市管理层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形象建设,理论界针对城市形象问题也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工作,但是目前的研究多数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探讨,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本文基于系统论理论提出城市形象系统结构的概念,建立城市形象系统结构的理论模型,为当前城市形象的建设和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