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日本教师资格制度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特别支援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有力地保障了特别支援教育教师的质量和专业发展及其队伍建设。《教育职员资格法》及其实施细则对特别支援学校教师资格证的诸多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经过多次修改,现已形成了较为完整严密的特别支援学校教师资格制度。这一制度以法律为基础,具有综合化与弹性化相结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多样化与分级化相结合、资格准入与录用考试相结合等特点,并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日本从2003年3月发表《今后特别支援教育发展方向(最终报告)》开始,将特殊教育逐渐转向为特别支援教育,将残障看成一种个性,将残障孩子看作"有特别需求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2005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发育障碍者支援法》,通过建立"特别支援学校"、"特别支援班级"、"通级制度"以及开展特别支援教育项目等,使其对特殊群体的教育不论从政策上还是实践中都越来越规范化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3.
建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教师专业化进程的重要步骤。日本是亚洲建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较早的国家。二战后的几十年中,日本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经过了初步适应期、逐步成长期、相对成熟期等三个阶段。通过对日本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产生和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可以发现许多对中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改革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政府加大对于特别支援教育的支持力度,特别支援教育得到快速发展,质量日益提高,体系也不断完善,特别支援教育发展水平已处在世界前列。尤其是在特别支援学生培养、教师培养与培训以及社会各界保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学习借鉴日本特别支援教育的新举措,吸取有益经验,对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全纳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日本为实现所有人和谐共生的社会,大力开展特别支援教育,并通过相关政策及教育实践大力建构有利于所有儿童共同发展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保障残疾儿童就学机会的法律制度、特别支援教育实践、研究事业的发展与促进制度、校内支援体制的确立及特别支援教育支援员配置的制度化、交流与共同学习制度的确立等.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于明治维新时期建立之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修订,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而于1988年创立的特别许可证制度,经过不断地改革,近年已经成为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重要补充部分,对教师队伍的补充和丰富、教师质量的发展和完善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将以日本新瀉县的教师特别许可证书认定制度的相关政策为例,对日本教师特别许可证制度的现行状况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日本岛根县特别支援教育制度的实施为个案,对其一贯制的特别支援教育体系、有力的特别支援教育保障措施、完善的特别支援教师进修机制进行分析,探讨了出云市早期支援教育咨询系统和岛根县与鸟取县特别支援学校合作网络建设项目的实施和成效。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体系,加强特殊教育校际合作网络建设,提高特殊教育"医教结合"水平。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2017,(11):5-11
文章介绍了日本特别支援教育的定义及发展情况,并从国家政策、国家立项与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对日本特别支援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日本自2009年起,便通过各类政策及文件逐步推进特别支援教育信息化建设,并规定了教育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国家级项目开展教育实践,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最后,文章对比了中日在国家政策、教学资源开发与标准化建设、师资培养与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异同,并借鉴日本经验提出建议,以期为发展我国特殊教育、进行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日本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包括继续教育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以及培训机构四个方面。我国应借鉴日本高校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制定高校英语教师的任职条件,实行高校英语教师资格的有效期制,建立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和鼓励机制,以推动和促进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补习教育产业在日本经济、社会和教育领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政府政策供给与市场需求失衡、教师能力与消费者期待存在落差、行业标准缺失与教师专业发展龃龉成为日本补习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产生的原因.日本补习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由全国学习塾协会制定,包括认证分类、认证标准、计分方法、认证程序和有效期限等,具有高标准、弹性化、重实践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