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当今跳高训练发展趋势、国外训练体系和国内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早期训练实践的分析,旨在说明要改变我国女子跳高成绩滑坡的现状,必须重视女子跳高运动员的早期全能化训练。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国2008年奥运会集训队队员、湖南、广东、广西、北京等省市52名优秀女子体操运动员(11—16岁)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并对运动损伤的性质、致伤因素、运动损伤对训练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运动员的损伤与启蒙训练的年龄、训练年限和项目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对运动损伤原因的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期能为我国女子体操队备战08年奥运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备战第十四届全运会为切入点,探究女子跳高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特征,总结其赛前训练中的实践经验,整理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跳高赛前训练理论。通过实地调查胡麟鹏、陆佳雯、刘肼毅、邵雨琪四名运动员备战全运会赛前训练情况,深入访谈跳高训练方面专家,研究发现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赛前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大负荷量、中等强度的力量和速度训练为主,第二个阶段以大强度技术训练为主,第三个阶段以中等强度的速度节奏跑以及技术模仿训练为主。  相似文献   

4.
跳高,曾经是我国田径界引以自豪的“拳头项目”。昔日,海绵坑边多少位杰出的运动员、教练员,曾在横杆的世界顶峰上高高地挥动成功的拳头。然而,近年来,这个项目严重滑坡、掉进低谷。为了重振昔日雄风,田径界的名宿正在想方设法、联手攻关。 本文单从我国女子跳高严重滑坡现象论述了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早期训练的重要性,进而明确了早期训练的任务,同时对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内脏功能,敏感期,支撑器官,体重和基本技术几个方面的早期训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早期训练提出了建议。希望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部分训练成长阶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子跳高是我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田径记录的运动项目。回顾我国女子跳高历史,我们发现,在创造亚洲及世界记录的女子跳高运动员中,她们的“运动寿命”都较长(表1),与田麦久博士关于多年训练全过程理论中的 表1我国破女子亚洲及世界记录的运动员与其“运动寿命”对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30名我国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我国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错误动作所致。  相似文献   

7.
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训练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我国多次打破和创造跳高、中长跑世界纪录的郑凤荣、倪志钦、朱建华及王军霞等运动员训练特征和成功原因进行了比较,揭示了我国50—90 年代男、女跳高和女子中长跑训练思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曾经进入世界前10位及跳过1.82m以上的女子跳高选手38名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选手比较发现:我国女子跳高选手在训练年限、达到自己最高水平的年限及保持成绩等方面都明显短于世界优秀跳高选手(P<0.05),这就造成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运动寿命”短,从而影响我国女子跳高水平在近几年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我国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助跑节奏,并建立了我国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助跑节奏模型。本文通过实验论证,运用助跑节奏模式进行控制训练是改善助跑节奏、促进专项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比赛试跳次数分析,从训练学角度来探讨女子跳高运动员的战术安排特点。  相似文献   

11.
于亮  尚久华  高航  王亮 《冰雪运动》2009,31(5):33-37
冰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是导致其不能出现好成绩,甚至过早结束运动生命的重要原因。对中国国家女子冰球队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显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腰部扭伤和腰肌劳损是主要运动损伤,比赛与训练中的致伤动作依次为身体阻截、球杆阻截、对方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等,疲劳、带伤训练、意外伤、身体局部负担过重等均是女子冰球运动员常见的致伤因素。建议应结合女子冰球运动的特点进行医务监督,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沈勤莉、郑幸娟跳高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台摄像机拍摄、德国产SIMI MOTION软件解析2006年石家庄全国田径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我国女子优秀跳高运动员倒两步助跑及起跳过程,对其技术参数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为今后女子跳高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10多年带四川女子举重队训练,针对30名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运动损伤做了统计和调查,总结出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部位为腕,肩,腰,膝。由于举重运动训练经常出现翻铃,提铃,支撑等动作,所以,运动员在做极限运动时就容易出现损伤。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运动员缺乏一些必要的运动损伤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状态不良,训练计划不合理。对此做出了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测量法、格拉布斯法以及因子分析等科研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建立了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指标体系;2)揭示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特征;3)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的典型指标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结合背越式跳高运动中常见伤病问题,探索核心训练手段和方法在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运动损伤中的应用,帮助运动员预防不必要的损伤,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由于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的不断深化,怎样才能合理安排女子跳高运动员的训练周期与训练量,更快地提高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的成绩,这是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探索的问题,尤其是出成绩的年龄问题,它是制定多年训练规划时首先要解决的难点。探索与研究女子跳高运动员不同年龄运动成绩的增长规律,找出最佳成绩年龄段,对跳高运动的发展以及指导运动实践有重要意义。1 研究对象国外研究对象10名,均是80年代至今创造过世界纪录或是在重大世界性比赛中获得过冠军的优秀女运动员;国内研究对象6名,均是80年代至今创造过中国或亚洲纪录或在全国比赛中获得…  相似文献   

17.
当今跳高世界纪录以达到2.09米,但我国今年来女子跳高成绩一直不太理想。随着跳高专项技术及训练理论的深入研究,各国教练都在努力探索运用科学的身体素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背越式跳高是以快速协调地助跑、迅速有利地起跳和经济实效的过杆动作成为目前世界较为理想的跳高姿势,它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所以运动员素质的强弱与运动成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跳高运动水平,为我国高水平跳高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北京11届亚运会田径项目的跳高决赛中男子前4名、女子前3名运动员的技术进行了测试和研究。2 研究方法 1990年9月28日下午,在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中心田径场,亚运会跳高决赛现场用2台IPL同步  相似文献   

19.
跳高曾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但近20年来,我国女子跳高逐渐失去优势,出现相对停滞和滑波的局面。对我国十运会女子跳高决赛前6名运动员与世界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绝对体重较轻;助跑时水平速度较快但利用率不高,导致垂直速度较低;起跳时支撑腿蹬伸不充分,摆动腿摆动速度与幅度不够,摆动方式不合理。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与那些已达到国家级、世界级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相比,从理论、实践及训练方法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和区别。它要求既要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又要注意防止拔苗助长,所以,研究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有着重要而实际的意义。本文以嘉峪关市体校参加甘肃省第3届运动会的王×、张××和卞××3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结合青少年女子跳高比赛的特点,探索青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