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免充气软式排球和硬排球比赛实验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观察统计法和献资料法,对免充气软式排球和硬排球的比赛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免充气软排比赛进入活动期比硬排长,比赛观赏性和健身效果也要好一些;免充气软排相比较硬排比赛来回球次数较多,且比赛持续性好,有一定对抗性;免充气软排相比较硬排接发球失误相对较低;免充气软排比赛技术应用较多,是一项极适合无排球基础人群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2.
以个别专业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个别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对发球有影响的的心理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排球发球的心理因素主要原因是运动员的个性和特征、发关键球时的处理、比赛规模和比赛激烈程度、对自身紧张情绪的利用和调节、发球失误后的心态恢复和调整以及客观因素5个因素构成,对研究得出的影响排球发球的因素进行分析,使在对发球时候的心理变化和状态有更加系统、客观、科学的处理方法,也为普通高校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排球之父摩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球之父摩根张敏先编译初期的排球规则摩根在构思排球运动时主要侧重以下三个原则:双方隔网徒手击球;击球失误或防守失误按对方得分处理;整个比赛按轮计分判定胜负。摩根对排球比赛的公平性十分重视,所以采取同棒球比赛一样的按轮计分判定胜负。A队发球展开进攻,如...  相似文献   

4.
现代排球比赛中,各队的战术进攻都非常犀利,后排防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了使排球比赛的攻守更加平衡,本文对后排双手前臂挡球技术进行技术分析,为排球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排球运动推广普及实践中,发现一些练习者虽然具备了良好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在平时的学习中技术动作掌握得也很好,然而在比赛上却不能很好的运用,经常出现比赛中技术动作变形、反应迟钝、造成失误以及技战术模糊等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练习者的场上排球意识差。  相似文献   

6.
排球新规则对我国排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排联颁行的每球得分制和发球触及球网上沿进入对方场区为好球的新规则 ,对我国排球队的战术、心理、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比赛更加激烈 ,提高了排球比赛的观赏性。本文从排球的技战术 ,运动员心理 ,球市等方面 ,浅谈新规则对我国排球的影响 ,为我国排球训练、比赛和发展提供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排球比赛中,唯一一项不受对方干扰的得分技术就是发球。能否有效合理地利用好发球这一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而发球的技术发挥如何主要取决于技术因素和心理因素。从心理因素入手,分析排球比赛中发球失误的几个非常典型的情况,阐述提高发球心理素质的方法,使排球教师、排球教练员在抓好发球技术和身体训练的同时,应重视从心理方面来分析如何提高发球的得分率。  相似文献   

8.
从近几年排球规则对发球条例修改的历史看,其目的是限制一次攻的威力,因为在排球的攻防效果分析,排球的进攻战术强于防守战术,尤其是一次攻战术成功率很高,所以近年来规则对发球一再修改,以达到攻防的相对平衡,使比赛更加精彩激烈。规则首先将发球区扩大至9米宽,使得发球队员能够选择更多的发球位置,有更多的发球路线,使接发球的一传加大了难度,导致一次攻战术的组成率下降,威力相对降低。其次规则将获得发球权的队胜一球时,才能得分,改为每球得分制,每球得分制的最大变化,是将发球的性质改变了:以前发球是得分的重要手段,因为只有有了发球权才能得分,没有发球权的队,首先夺得发球权后,才能得分,发球失误不失分,只是失去发球权。  相似文献   

9.
1.高校排球教学的现状在排球课教学中经常发现,多数学生上完排球课只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技术,对排球运动并没有真正产生兴趣,更谈不上把排球运动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排球运动基础薄弱,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排球,在技、战术的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以往多以应试教学为目的,如完成考试任务,教师和学生只在单项技术上下功能,造成比赛所学技术串联不上,比赛回合少,缺乏精彩性,使学生难以体会到排球运动的乐趣和健身价值。2.排球教学比赛的作用传统的体育教学使学生练习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校的排球课教…  相似文献   

10.
影响发球的心理因素及其控制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球是比赛的开始,也是每次进攻的前奏。它是排球比赛中唯一可以直接得分的技术,也是制约对方一攻的有力武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本方防守反击的成功率。规则改变后不允许拦发球就更增加了发球的攻击力。特别是第五局每球得分制的施行,使发球既可直接得分,又可以直接失分,所以它在比赛中的作用比以往就更加显著了。一发球是排球各项技术中唯一不直接受对方和同伴影响的技术,可是为什么在比赛中特别是在关键局、关键分时,运动员往往更容易失去控制造成发球失误呢?我们根据近年来的带队训练、比赛的体会,以及利用参加全国比赛…  相似文献   

11.
排球比赛中的锐利武器──吊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排球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规则的不断修订完善,促使一些技战术也在不断发展。吊球作为一顶在比赛中经常运用目有实效的技术,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因此,从新的方面更深一层地认识吊球在比赛中的作用,系统分析其分类。特点和运用的方法、时机,对排球的训练和比赛都是有益的。 排球激烈对抗的焦点集中在网上,随着运动员的日益“大型化”,扣球和拦网的矛盾更加尖锐。比赛中要想突破对方拦网,除必须使进攻队员熟练地掌握全面的扣球技术外,还必须掌握吊球技巧,特别是快吊、时间差吊、快抹吊球的技术,这些看似非正规的技术,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2.
在排球运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了吸引观众,促进发展,规则在不断修改:当比赛场上出现某些不平衡阻碍了排球运动的发展时,马上对规则进行修改,使比赛更加精彩、激烈。那么今后排球运动发展会有什么特点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以参加2007-2008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北方赛区的12支男子队伍进行的41场比赛和8支女子队伍进行的26场比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后排进攻的技术统计分析,在运用效果方面进行讨论和研究,指出后排进攻是一支排球强队不可缺少的进攻手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九运会女子排球决赛阶段前 12名队 4 6场比赛技术数据的统计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胜、负队主要得失分因子和制胜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扣球技术和对方送分是胜队获胜的主要因素 ,负队失分的关键因子是防守失误  相似文献   

15.
排球教学比赛的新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比赛是排球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比赛,不仅能使学生熟悉竞赛规则和方法,提高掌握运用基本技术和战术的能力,而且,比赛的竞争性和娱乐性又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排球运动的魅力、乐趣。 然而,初学排球的女生却很难在比赛中有较多的收获。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发球和接发球的失误率都较高,很少有  相似文献   

16.
轻扣球是作者在多年从事高校女子排球教学及比赛的基础上,摸索出的较好的扣球技术。轻扣球技术具有简单易学,攻击性较强,失误较少等特点,是高校女子排球比赛中取得胜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软式排球在我国学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运用文献、调查访问、观察、实验、统计及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有、无排球技术基础学生的对比分析,探讨软式排球在我国学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软式排球较硬式排球技术更易学习掌握,更易在学生中组织比赛,在我国学校开展是可行的。为使软式排球更具有健身和娱乐性,在比赛中可采用传球接发球,限定下手发球等方法,提高接发球成功率。应尽快制定适于我国国情的软式排球规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5-2006年全国排球甲A联赛福建女排15场比赛的一攻各个环节进行技术统计、比较与分析,指出其在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以利于福建女排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第9届世界杯女排前六强队网上实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健辉 《体育与科学》2004,25(4):56-58,62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第9届世界杯女排比赛中国队与前六强队比赛技术统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中国女排世界杯夺冠,主要是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心理素质稳定、失误少的结果。但是,中国女排网上实力与世界强队相比没有绝对优势。提示现代世界女排比赛朝着女子排球男子化和“速度排球”的方向发展。指出中国女排应进一步加强接发球的训练,以保证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运用,对拦网的判断和移动的速度进一步加强训练,不断提高拦网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统计表的设计目的和意义在排球竞技比赛中,为了更快更好地收集排球竞技情报、掌握动态和信息,应当在充分发挥人的智能并使其扩展延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调动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力争最快地获得比赛双方各项技术、战术的信息和数据,这不仅对临场比赛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改进教学训练、制订训练计划,迎接比赛等更有其深远意义,同时对科研也有其有重要价值。在激烈比赛中,由于双方不断对抗产生了相互依附的相关因素,应用多能排球技术统计表就会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