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谈话类节目谈什么?(一)以说故事为主。论辩型的节目在地方很难找到合适的嘉宾,操作起来难度较大。所以,地市级电视台谈话节目应该摆脱“论辩”的束缚,将谈话节目的选题范围不断拓展,个案、故事,以及由故事延伸出来的话题,都可以做出精彩的谈话节目。比如《鲁豫有约》、《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际传播的角度,分析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传播要素。本文选择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谈话类节目,从实践出发,并着重从话题的设置、谈话人物、非语言符号的应用等方面,来讨论人际传播在谈话类节目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齐睿 《新闻传播》2009,(7):126-126
电视谈话节目最先诞生在美国.在我国出现仅仅是十年多一点的时间.但是谈话栏目一诞生就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谈话栏目,在英文中叫做“Talk Show”,即“脱口秀”。是一种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式,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在谈话现场一起谈论各种社会、政治、情感、人生等话题,一般不事先备稿,因而被港台的翻译家们形象地译作“脱口秀”。中国大陆的第一个电视谈话节目应当追溯到1993年1月开播的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如此算来,迄今为止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已经走过了11年的道路。近些年来.娱乐类谈话节目越来越多的活跃于银屏之上,丰富着观众的文化生活,其中不乏精品。  相似文献   

4.
李爽 《河北广播》2004,(4):85-86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工作就是每天和听众谈话,但谈话节目究竟以怎样的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受众?或说我们究竟在和什么人谈话?谈了些什么?谈出了什么结果?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笔愿以工作中的思考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5.
陈艳 《声屏世界》2011,(2):35-35
说什么,怎么说。谈话节目主持人必须在说什么,对谁说,怎么说上下工夫。主持人要说出自己的话,而不是记者和编辑的传话筒,只有说出自己的话,观众才觉得贴切可信。主持人要说出自己的话就必须在确立了好的选题和明确了节目的立意后,开始精心地谋篇布局,比如话题如何展开,怎样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在采访时,有时会遇到采访对象不愿意谈,这时记者要有能够使他(她)开口的方法和技巧。艾丰同志说过:“记者的谈话和发问,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诱发式、激发式、自发式。”笔者从采访中体会到,还应  相似文献   

7.
《视听界》2009,(3):18-18
事件回放: 近年来,谈话类节目大盛荧屏。除了《鲁豫有约》之外,各大电视台相继推出了《艺术人生》、《半边天》、《名人面对面》、《可凡倾听》、《超级访问》、《静距离》、《天下女人》、《背后的故事》、《咏乐汇》等知名访谈节目,其他访谈节目大概有几十上百个。目前,很多节目的收视率都在走下坡路,在几个月前,网络上曾爆发了一次对鲁豫本人的大规模声讨,并认为内地访谈节目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相似文献   

8.
冯莉 《新闻前哨》2012,(3):87-88
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不仅需要掌控现场的气氛、调度嘉宾的激情,作为话题的中心者,还要把握话题的方向、进展、深浅。话题的中心者并不是话语的中心者,谈什么?怎么谈?谁谈?谈到何种程度?这是主持人要做的工作。如何让嘉宾在良好的氛围里开口并谈出节目所需要的内容?如何挖掘嘉宾的观点?如何让谈话能够峰回路转、高潮迭起?都涉及一个共同的问题:提问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宋群 《青年记者》2009,(16):88-88
随着现代传媒形式的多样化和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在电视新闻中日渐兴起的现场采访报道,以其信息传播速度快、现场感强的优势,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现场采访是指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录制或拍摄现场进行的同期声播出的口头采访,也是最能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邱蓬 《视听界》2004,(2):64-65
谈话类节目试图营造一种谈话的氛围,一种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就像在茶室的小憩,佳茗相佐、谈兴渐浓, 电视只不过将此小众交流大众化了。既是轻松的“茶室”交流,那么谈话的氛围、语句、节奏等等不可能做到严谨和科学,你无法完全预先掌握所有的话题(策划),而没有任何枝节:无法罗列所有的问题,随机的感想、感悟是情境化的产物.无法预见录制的准确时间,因此谈话节目鲜有直播。但有时那种严谨的、丝丝入扣的谈话又是谈话节目所摒弃的,因为它失却了交流的轻松随意感。很遗憾,目前绝大多数的谈话节目都没有达到这一境界,结构偏紧、节奏跳跃。我认为,谈话类节目从话题的设置,主持人的设问到制作的技巧都应该留有可伸缩的空间,我称之为“留白”。  相似文献   

11.
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谈话,是为采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和观点而展开的。记者采访总离不开提问,提问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要使采访成功,就要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提问的艺术。一、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提问宜具体、明确。记者如果笼统、抽象地提问题,采访对象就难以回答。提问时应该按照事物形成、发展到结束的全过程,将一个大的、总的问题化成若干个具体问题,一个一个地细细提出。具体问题解决了,大的、总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1991年初,我同市电台一位记者到南山矿区采访。见到厂长李文桐劈头便问:“李厂长,您对你们厂的改革有何看法?”李厂长笑着说:“这么大的问题,我三天三夜  相似文献   

12.
人的活动是新闻的主体。在录音报道中,新闻人物的谈话,有关当事人的谈话,事实知情者的谈话,常常是表现主题、述说背景、剖析事实的活生生的关键因素。 录音报道中人物的谈话有两种情况,一是即兴的,二是有准备的。在新闻现场记者遇见新闻人物或当事人,多是临场提问、当场录音,谈话多是即兴的。这种情况下要求记者的提问单刀直入,问题要简洁明确,要便于谈话人直接讲出报道所需要的内容。一般说来,在新闻现场采录人物即兴谈话,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3.
周吉士 《视听界》2002,(5):24-25
近两年来中国内地荧屏上谈话节目如潮如涌,几乎每一个电视台都办起了谈话节目,内容有新闻评述类、情感生活类、法制教育类、科技知识类等等,几乎是人间万象无所不能拿来入“戏”。现在电视媒体为什么热衷于办谈话节目呢?一则是为了赶潮流;丰富自己的节目品种,二则认为做谈话节目比起新闻节目或综艺节目来要显得省事、省钱,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4.
电视谈话节目在西方已有30多年的历史 ,作为人们相互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是各电视台不可或缺的一种节目形态。以《实话实说》为代表的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 ,是中国本土特色与西方谈话节目形式的成功结合。电视谈话节目首先体现了人际传播的完整性。它发挥电视画面和声音的记录功能 ,使人们在谈话的同时 ,表情、语调、语速、动作都历历在目 ,和谐统一 ,极富真实感和个性化。其次 ,整个谈话现场和过程形成一个“场” ,这是一个多种信息相互交流的系统。随着谈话的深入 ,信息和情感不断流动 ,逐步积累 ,极易引起观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并积极…  相似文献   

15.
渴望交流原本就是人类重要的天性之一,而谈话则是人类最普遍、最迅捷的交流方式。在钢筋水泥建筑不断分割天空、也分割着人们情感的今天,文流的需求伴着经济洪流的涤荡以及工业文明文化样式的增多而日渐迫切,谈话开始成为一种心理情感的释放, 倾听则成为人们需要的一种情感诉求。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心理压力加大,人们趋向于寻求一方心灵的倾诉与倾听的视野,而电视谈话节目正是应此运而生。下面笔者将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电视谈话节目的特色与优势,以期寻找到一种具有一定潜力、操作性强并充满个性化色彩的谈话节目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周潇潇 《视听界》2007,(4):94-95
打开电视机,“说声一片”,但潜藏着危机。 危机之一:内容虚假。某婚恋节目肆意杜撰节目嘉宾的姓名、称呼、年龄、血型及兴趣爱好等。有的嘉宾已婚,却被编导要求装成一个未婚者与求婚者大玩感情游戏。为了使节目好看,迎合观众的心理期待,主创人员、嘉宾、现场观众甚至“合谋”,  相似文献   

17.
陈红兵 《传媒》2007,(12):48-49
谈话节目的策划、流程和选题,以及主持人的控场都是影响节目成败的关键要素,如何把这些谈话节目的重要因素进行整合,策划出怎样的文案,现场设计怎样的环节,主持人靠什么控场,嘉宾如何才能在现场有出彩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19.
自1993年1月我国第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东方直播室》开播以来,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走过了将近18个年头。到目前为止,我国电视荧屏上应该是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各电视台都有谈话类的节目,但是存在节目质量不高的现状,原因有很多,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对谈话最本质的东西——"谈话场"认识不够。本文从"谈话场"的定义出发,分析了"谈话场"中话语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谈话场"的开放程度和"谈话场"的氛围这三个构成要素,认为"谈话场"是决定谈话节目质量的关键所在,影响到谈话节目的成败,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谈话的艺术     
那是一九四九年的秋末,正是桂子飘香的时候,在杭州西子湖畔,我们一群刚踏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年青人,经过几个月的政治理论和新闻业务基本知识的学习,一个个跃跃欲试,巴望早一点进入采访阵地。这时,领导上却叫我们下农村去,不是去采访新闻,而是去做群众工作,开展减租反霸,建立农村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