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系统研究了山东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现状,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目前的办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学院办学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推动学院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加入了合作办学的行列.因此,有必要考察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过程,分析合作办学的优势,对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具体模式加以解读,并针对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共存的局面。采用S W O T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从抓住机遇、端正思想、提高质量、树立品牌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愈来愈频繁,为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合作办学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另一方面,也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诸多问题。本文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为例,旨在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问题,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策略,探索办学形式及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应通过SWOT分析,深入剖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分析自身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办出高职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依托义乌区域经济特点,研究高职院校涉外专业国际化办学独特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据此提出开展国际化办学的有效策略,有利于加快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步伐,提高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7.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发展的现状入手,剖析其存在的原因,探讨了提高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教师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教育国际化趋势将促使愈来愈多的境外教育资源涌入中国,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将会进一步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会给中国的教育市场带来新变化。这一形势对高职院校是机遇,又是挑战。为顺应这一形势,本文概括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高职教育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介绍浙江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浙江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举措:树立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制定国际化的发展规划、培养国际化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相似文献   

10.
运用SWOT分析法,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中外办学的具体情况,清晰有效地分析出高等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过程中优势和劣势,全面掌握其具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并找到应对策略,帮助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以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与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作的误区和模式重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方向性偏差、操作性失当和结构性失衡、职责定位不当及与学校教育没有明确分工是家庭在参与现代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几个误区。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家庭教育应尽快突破自身误区,与学校教育形成一个既相互配合、又各有职责分工的协调互补的新型协作关系模式。家庭应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主体,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完成独特的教育职能。建构新型协作关系模式,学校要建立“家庭教育事业”新概念,家庭教育责任与范围应定位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创造性与技能特长,帮助孩子“补差”与“补缺”。  相似文献   

12.
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通识教育在国际高等教育界一直倍受瞩目,发达国家积累了丰富的实施通识教育的经验,国内一些大学也在进行积极的尝试。虽然目前我国教育界大都赞同在大学(特别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但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对通识教育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不仅不一致,而且很模糊。因此,有必要对通识教育的定义及其与专才教育、自由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以及通选课和公共课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3.
An often-used idiom states: you can't lose what you never had. Yet contrary to this expression, it is possible to lose what you never had – at least when special education support is concerned. In Ontario, as in other jurisdictions, special education exists as a codified system. An ever-changing nexus of discourses and documents – including normalisation, legislation, regulations, and memoranda – set out how special education is to function in the province. The documents themselves articulate how learners' needs are to be formally identified, as well as how students are to be supported. Within this network a phenomenon of non-identification has arisen whereby some students do not get identified and yet would have qualified for special education support had they gone through the process. Yet what leads to this phenomenon? To what does the phenomenon itself lead? Should Ontario's special education system be readjusted to address the phenomenon of non-identification, or is identification itself an inherently flawed practice? To explore these three questions, this paper will analyse Ontario's identification policy, examining what it allows, what it dictates,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s it creates.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利益观教育"中的金钱观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时适当而有实效的“利育”(利益观教育)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以货币经济社会中的金钱观教育问题为范例,一方面,要明确符合义利辩证统一之利益观价值取向的我国当前金钱观教育之目标内容,另一方面,相对于有意而为的显性利育层面而言,个体金钱观形成的心理机制所受隐性教育层面的影响在广度和深度存在上都是其他德育,其他教育所无法企及的,为此应以显性金钱观教育为开展重心,注重显性和隐性等量齐观层面的协调交融,着重于家庭,学校,传媒等方面金钱教育的改善,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适时适当而实效显地进行金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考察,总结了以培养“圣人”为目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内容,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以否定人欲鄙弃功利为本质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并结合当代我国社会道德教育,特别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阐述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个性化教育是在充分认识教育效果基础上所提出的一个热点话题.个性化教育对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存在深远影响.美俄等国通过实施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培养个性思维,使得个性化教育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在于从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着手,使教育具有针对性.这种教育模式着眼现在、放眼未来.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三者是统一的,我国应该通过发展研究型教育推进个性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逻辑构成。它是教育促进社会改造以及个人改造的必然选择;究其内容而言,它须来自于生活;教学做合一是其实施的手段与方法;而民主教育则是其实施的保障,他们共同构成了创造教育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教育均衡发展包合着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并相互作用的三个层面的内涵。其核心是透过教育制度合理配置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每个儿童潜能最大程度的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提出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失街的现实状况、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以及追求教育公正的心理背景。然而教育均衡发展却面临着深层困境:化发展的无限性和个体发展有限性这一永恒矛盾,以及人“追求生命存在优化”理想的本性所导致的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突破困境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满足每个儿童的教育需求”的理想,并在思维、制度和教师成长等方面进行教育创新,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教育在区域、学校及学生等层面动态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促进人文、艺术、科学教育的融合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文、艺术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符合人文、社会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客观规律的,也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中国高等教育和清华大学应吸收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同时突出民族文化传统,融人文、艺术与科学教育为一体,培养集真善美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policy in Norway in the field of the unitary school system and to analyse whether the development can be seen as a move towards increasing inclusion. The educational policy, when seen over a long time span, has progressively aimed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mon compulsory school that has embraced increasingly more groups, across social and geographical divide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has been characterised by discord and tensions, e.g. between standardis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coordination and special arrangements and organisational and pedagogical differentiation. Gradually, it was stressed that as many pupils as possible should be allowed to live and grow up at home and that special education was to be coordinated with the ordinary school as much as possible. Later on, inclusive education has been clearly formulated as a principle of education. It did assume a broadening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ordinary schools in order to develop an educational programme that can accommodate the diverse learning needs of all pupil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olicy of the unitary school has to deal with a lot of critical dilemmas for moving further towards inclu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