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政治解放固然具有历史进步性,但它还只是资产阶级的解放,因此,政治解放必然要被人类解放所超越,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解放是一个过渡阶段,它通过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奠定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人类解放不仅是人的类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命运的必然旨归.通过阐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入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由此,马克思建立了"人类 人类命运 自由人联合体"的"解放逻辑",并依此探寻实现人类命运终极样态的现实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人类命运之问的中国方案.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回到马克思的"解放逻辑".在厘清"人类""命运""人类命运"等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人类命运的发展趋势和现实困境,进而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人类解放不仅是人的类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命运的必然旨归.通过阐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入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由此,马克思建立了"人类 人类命运 自由人联合体"的"解放逻辑",并依此探寻实现人类命运终极样态的现实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人类命运之问的中国方案.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回到马克思的"解放逻辑".在厘清"人类""命运""人类命运"等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人类命运的发展趋势和现实困境,进而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一生都在关注现实政治,关注人的解放问题.《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的檄文,他在批判鲍威尔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解放的观点,笔者就从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三个方面试图解读马克思的解放理论.  相似文献   

5.
对人类解放的论证是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主题.马克思从哲学本体论、现实社会层面、基本方法上科学阐释了“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哲学本体论上,马克思从“类主体本体”到“实践本体”再到“社会关系本体”的推进与提升中,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人类解放的根据;在现实社会层面上,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客观条件出发,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考察中发现了超越现实的无产阶级、谋求全人类解放的力量;在基本方法上,马克思通过“人体解剖”来理解“猴体解剖”的方法和经济学论证方法,阐明了资本逻辑运行的本质,论证了人类解放实现的可能性.马克思以解放为轴心对“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在当今世界语境下,为全人类的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立足当时德国社会现状,为探索人的解放问题提供了具体的研究路径。马克思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论述了对宗教的批判与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的关系,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同对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的关系。通过对宗教、对德国社会现实、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提出理论解放对于实现人的解放的重要意义,为马克思以后研究人的解放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对于我们探索东方道路进程中关于人的解放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实现社会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社会发展理论、政治经济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对自由的渴望。马克思从博士论文开始,吸收古希腊、罗马的自由观念,结合欧洲近代哲学的精华,将自由从理论深入现实,通过一系列著作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自由观理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又赋予马克思自由观新的属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所探究的人的解放之路是以“现实中的个人”为起点,以人与人在社会共同体内的关系重构为基础,通过对社会关系的革命性变革,在“自由人的联合体”内最终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今日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正不断凸显和确证这一解放逻辑,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在社会发展内在的个体与共同体的张力重置中,为这一逻辑的展开开辟着现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人的解放必然要经历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政治解放固然具有历史进步性,但它还只是资产阶级的解放,因此,政治解放必然要被人类解放所超越,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社会解放是实现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过渡阶段,它通过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奠定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现实的人的终极关怀是马克思哲学的价值旨归。对人生存境遇的历史关注,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之本质异化问题的探究,特别是对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的彻底解放地历史性考察,是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中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与人的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现实的个人是指处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着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也就是说是包含有总体性、历史性、全面性的人。人的解放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主体性,使人真正成为世界和人类自身的主人。现实的个人与人的解放也是密切相关的,现实的人是从总体性、历史性、全面性的方面来实现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人的个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观念就是人的“解放”。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把人的“解放”过程区分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政治解放的内涵。政治解放是市民社会的革命,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政治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政治解放理论对于理解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解放理论将终极价值指向放在现实的个人身上,目标就是自由个性的个人主体的历史生成。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实中国出现了个人生存发展问题的新问题。马克思的个人解放理论作为一种理想性的理论与我们的个人生活现实产生某种张力。如何将马克思个人解放理论的研究与现实的中国社会发展结舍、保障个人权利以加快个人的解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人"是实有具体社会关系的人,而"现实的个人"是在现实实践活动中自我解放的个人。在使用上,二者均表明了马克思对"人"的关注,并在社会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上建立起联系,但二者用以说明的具体问题和实现解放的路径是不同的。"现实的人"为了实现真正的解放,必须打破被资本所剥削和压迫的历史现状,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制度;"现实的个人"为了实现自身与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扬弃由资本主义所建构的抽象的、虚假的社会关系,发展自身才能的同时为他人的解放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5.
解放不是理性的激情,而是激情的理性,是一种历史活动,而非思想活动.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肯定了政治解放的进步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正是通过对政治解放的批判,马克思得出了必须从政治解放进展到人类解放的结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明确地把克服市民社会、实现人类解放的使命赋予无产阶级.这一使命在<法兰西内战>中被界划为"社会解放".但社会解放还不是真正的人类解放,而只是无产阶级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是对政治解放的辩证否定性环节.因此,马克思的"解放"理论是一种辩证否定的批判性话语,呈现为辩证否定的动态结构性过程,人类解放也并不是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  相似文献   

16.
人的解放学说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内涵。解放理性所关注的是作为主体性的人的解放,呼唤的是作为主体性的人的觉醒。课程改革力求打破禁锢人的发展的羁绊,寻觅并构建具有鲜活色彩的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学说是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个学说既表达了人的解放旨趣,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的承诺,又表达了人的解放历程,即对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过程的探索。人的解放的价值理想是贯穿马克思全部思想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18.
人的解放学说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内涵。解放理性所关注的是作为主体性的人的解放,呼唤的是作为主体性的人的觉醒。课程改革力求打破禁锢人的发展的羁绊,寻觅并构建具有鲜活色彩的人。  相似文献   

19.
人的解放理论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同时实现人的解放是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宗旨和归宿。文章中回顾、分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具体内涵,探讨了人的解放理论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运用和实践。新常态下,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落焱霞  许净 《学子》2014,(3):107-107
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理论基础,进行了对共产主义的论述。共产主义关注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是一种人的理想境界,而不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马克思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扬弃的现实道路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可能性,以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深刻地阐发了实现人的本质复归与全面占有、全人类的解放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