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腾和泰 《林区教学》2013,(4):124-125
借鉴古代书院的办院和育人模式,论述其对创办高校多功能图书馆的启示,即:高校图书馆应像古代书院那样,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培养几名具有自己独特见解和一专多能的高级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育人作用;应在馆内增设相关部门;努力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图书馆精神;应成立图书馆工作人员培训机构和图书馆专业学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2.
梁焰 《文教资料》2006,(3):29-31
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史中,书院藏书传承知识、记载思想的作用不容忽视。书院作为一种文化组织,其功能类同于今天的图书馆。了解它的兴衰走势,尤其重点弄清古代书院藏书的采集与分类知识,对于今天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校文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文库作为图书馆的一种特藏,是对我国古代书院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了目前高校文库建设的情况,特别是苏州大学图书馆的实践经验,并从图书馆管理的角度,对文库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开发利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书院教学,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聚徒讲学为目的的书院始于南唐升元四年(940)李渤建立的白鹿洞学馆,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诏令废除书院制度为止,共历961年.由于一部分层次较高的书院教育是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结构成份,我们在追溯中国古代高校图书馆发展历史时,应该对书院藏书进行专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不仅在传承和普及古代优秀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完善古代藏书管理制度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书院藏书是我国古代三大藏书系统之一,无论从藏书的来源、规模上看,还是从藏书的管理体系和利用上看,我国古代书院藏书在中国文化史和图书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主要从我国古代书院藏书的来源、古代书院藏书的管理及其历史贡献等方面对我国古代书院藏书管理进行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18,(3):102-106
通过对安徽古代书院的文献资料进行量化统计和质性分析,梳理发现有安徽古代书院的相关研究逐年增加,研究主体多为高校研究者,且多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历史资料的收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书院历史与书院志、书院与学术、书院与地方文化等方面,对于安徽古代书院的区域研究也集中于徽州书院的研究上,对于皖江地区古代书院的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书院的教育职能及其在教育史上的地位,论者颇多;但书院的图书馆职能及其在图书馆史上的地位,却鲜有评说.书院的图书馆职能,大体上可归纳为三条: 一、图书馆的基础条件是要有藏书并重视藏书;而历代书院皆有藏书,皆重藏书.书院之名,原指藏书之所.袁子才《随园随笔》云:“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最早的官方书院,实则是国家藏书、校书的地方.古代书院中,多建有藏书之楼阁,藏有千卷万卷书的不在少数.如学海堂书院建文澜阁作为藏书之所,南菁书院共六进,五进  相似文献   

8.
秦平 《成人教育》2012,32(3):51-52
我国古代书院教育是一种介于官方和私学间的教育与学术研究形式,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教育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我国古代书院教育为学术背景,从学术性、开放性、主动性、沟通性及道德性等五个切入点,以史论结合的方式,阐述了中国古代书院对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启示,以期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古代书院在藏书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今天的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面临着馆藏规模扩大而馆藏质量难以保证的矛盾,馆员队伍和制度建设都有待加强.建议借鉴古代书院藏书管理的经验,端正理念,明确功能定位,加强制度建设,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延续千年的书院制,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兴起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而随着教育制度的发展,书院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书院制重归大学.高校出现的书院制,和古代的书院制以及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的书院制相比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1.
古代书院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并给当代教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从古代书院由盛至衰的流变以及独立、自由的精神特征等方面来探讨其对塑造现代大学精神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现代高校书院制建设及原因追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管理是关系到高校能否稳定运行的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创新势在必行。古代书院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和学生培养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我国部分高校推行书院制这一现象出发,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与意义,以期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代大学课堂教学的反思与价值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堂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大学发展的功利化倾向与学生学习倾向的世俗化是制约大学课堂功能发挥的主要障碍。站在现代的角度,回眸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实践,反思书院的历史作用,当代大学课堂应定位在精神的培育上。因此,我国当代大学课堂的价值应是思想信仰的养成,公民意识的提升,担当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自唐宋以来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教育组织形式。池州是安徽最早建有书院,也是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池州书院,兴起于南宋,昌盛于明清,终止于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书院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特点,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5.
清末书院改制与学堂兴起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改制及学堂的兴起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社会变革是书院改制,学堂兴起的根本动因;清末书院自身积弊太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其改制的内在依据。书院改制的两次高潮是19世纪末的戊戌书院改制和20世纪初的新政书院改制。书院改制对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颇多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书院制度建立于宋代,历经元、明、清三代,不断完善、发展。贵德河阴书院是应政治需要,于清中叶建立起来的。清中叶时期,国力的强盛也为河阴书院的兴建创造了经济条件,并为贵德地区的教育带来一线生机。河阴书院的繁荣给当地的民族文化带来冲击,并使民族文化在与中原文化冲突中相融合,进而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7.
书院的经费管理对书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到了清代,管理更加完善,加强对清代书院经费管理制度及其方式的研究,对我国独立学院的经费如何更有效的管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兵 《教育研究》2005,26(6):84-88
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以培养科举人才为主要职能的书院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于是仿照西方近代教育体制改革书院成为社会共识。然而,书院改革的进程及其实际效果都受制于科举制度的改革。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止,不但加快了书院改革的进程,而且推动了始于1901年的书院改革的最终完成,从而使作为制度层面存在的书院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兴化书堂、书院发展的轨迹,揭示了书堂、书院与兴化文化的关系,指出书堂是唐、宋时期兴化文化生长的摇篮,而书院则是推动明、清时兴化文化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朱熹书院理念体现在"穷理"与"笃行"的结合,书院在提倡自学、奉行开放与创新中实现自己的理念和目标。这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与方法上以较大启示,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