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融入长三角、加快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实现安徽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关键一步,必将掀起皖江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高潮.在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中,旅游往往起着重要的先导与推动作用,因此皖江城市带的旅游产业也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此背景下本文首先阐述了在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并提出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最后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3,(A3):194-195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给安徽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并从安徽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为安徽的崛起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整合区域旅游发展要素促进旅游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皖江城市带旅游业正处在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表明.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和挑战共在,要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呆取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优化旅游空间结构、依靠产业聚集发展、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具体战略,促进区域旅游政策、旅游企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一体化.最终把皖江城市带建设成完全无障碍的旅游区。  相似文献   

4.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不仅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契机,也对职业教育办学思路提出新的要求。安徽作为职业教育大省,要抓住产业转移机会,积极探讨和部署新的职业教育战略,推动职业教育重心下移,实现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无缝对接,形成职业教育社会化体制。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办学条件、教育内容、评价体系等视角探讨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社会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方兴 《安徽教育》2010,(5):22-23
<正>前不久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铜陵位于皖江中部,是皖江城市带的中心点和汇集点,铜陵本身工业基础雄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技  相似文献   

6.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也是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崛起的重要支点。如何更好地实现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台湾宏基施正荣先生的"微笑曲线"理论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微笑曲线"理论从国际产业分工的角度,形象地揭示了"技术、品牌、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的创新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及获得更多利润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此提出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职教育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在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职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示范区高职教育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特别是安徽崛起的重大战略.皖江城市带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诸多优势条件,但同时在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也将面临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克服这些问题需要:科学处理承接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化自然、劳动力、科教等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起来,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9.
随着安徽皖江城市带的设立和承接产业转移战略的提出,安徽省的产业经济和城市群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而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支撑现代物流业,也将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必将会给皖江示范区域内的现代物流业提出新的要求.文章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首先概述了皖江城市带的情况,然后对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涉及到了产业转移理论以及与区域物流发展之间的效应等诸多理论,最后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角度下给皖江物流业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提出皖江物流可以通过在基础设施、人才、服务等方面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各开发区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皖江城市带开发区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皖江城市带主要开发区应在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集约度、企业发展、产业集聚、人力资本等方面与示范区全面耦合,迅速提升皖江城市带开发区建设水平,把开发区建设成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1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立足时代要求的安徽职业教育应承担起助推皖江开发的历史使命。为此,安徽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制度创新,着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打造面向人人的公平职业教育;强化内涵建设,努力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相结合,建立资源共享的优质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着力与劳动者职业生涯学习需求相协调,形成伴随一生的终身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2.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注重提高产业转移承接效率,避免走以往的高投入低收益的粗略式发展道路。以2010年皖江城市带各地区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部分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运用DEA方法对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效率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但是大部分地区还是非DEA有效,并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皖江城市带应实施产业链招商,培育产业集群;立足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  相似文献   

13.
分年度和分行业对皖江城市带41家上市公司的FCF均值水平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这些上市公司有"富足"的自由现金流,但资产经营利率偏低;而且各行业上市公司FCF均值差异较大,表明行业发展不平衡,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的转移和承接既是区域间产业调整的互动过程,又是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手段。欠发达地区通过承接发达地区的成熟产业,开发和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目前,虽然皖江城市带通过充分利用安徽省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对皖江城市带与相关地区的资源禀赋的分析,可以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城市发展的更高境界是城市居民幸福感的提升。通过对皖江城市带部分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可以对其城市幸福度进行评估,并确认宏观经济指标在其中只占较小的比重,故打造幸福感皖江城市带需要转变发展观念,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细节入手,并注重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相似文献   

16.
槐林渔具产业集群位于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区域内,渔网制造业较发达,初步形成了“槐林渔网”的集聚品牌效应,在安徽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但诸如创新机制、网络协作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该集群快速发展的步伐。文章在分析槐林渔具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促进该集群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安徽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内部结构层次偏低。由于制造业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存在"挤出"效应,生产者需求促进该行业增长的效应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要发挥FDI对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必须实现有序的跨越式转移,加强政策引导,加快皖江城市带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基于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具体情况,对钻石模型进行修正。随后从资源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集群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政府作用、机遇、区域文化与外来投资八个方面分析了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发展,从而提出一些对集群发展有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选取皖江城市带8个地级市和5个县级市为样本,分别利用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来表征城市规模,并最终借助于首位度理论和分形理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城市市区规模的分布隐含着更多的城市集聚,处于城市经济的持续爆发性增长阶段,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快于人口城市化,同时合肥作为首位城市的优势并不突出,双核中心的城市格局开始凸显,皖江城市带整体规划的推出有利于要素的集聚和重新整合,并基于此提出,做强大城市的同时发展中小城市、发挥皖江城市带区域中心地位的突出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一个重点,既能加快安徽的发展,又可以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就皖江示范区与长三角协调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皖江城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经验、皖江城市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未来目标和合作机制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