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杜甫的秦州<遣兴>诸诗与王梵志白话讽喻诗的语言风格极为相似,应是杜甫对王梵志诗歌的有意模仿.结合王维诗歌中的"梵志体"题注,再以杜诗为佐证,可以判定王梵志应生活在初唐时期,其白话诗对杜甫、王维等盛唐诗人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谈谈《诗经》语言的"三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伟大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创作方法、章法结构、表现手段等方面,同时还表现在精湛的语言艺术上.本文从解读<诗经>作品入手,进一步探究<诗经>的语言艺术规律,以证明<诗经>语言具有鲜明的音韵美、形式美和风格美,即"三美"特征.这"三美"特征,充分体现于<诗经>各篇作品之中,成为展示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元素,从而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语言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3.
<史通>有关史书体例的理论知识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史通>较为详尽地考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记言体、国别体与通史的编撰;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年体的盛行状况及其原因,指明这一时期史例中兴与编年体撰述盛行的特殊关系;批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纪传体史书撰述中种种"体统不一,名目相连"的弊端.<史通>对魏晋南北朝史书编撰中体例运用情况的考察,论证并充实了<史通>的史书体例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就<曾国藩家书>本身而言,有其积极、合理的方面.本文着重从朗读学的角度出发,对<曾国藩家书>中涉及到的朗读的作用、朗读与背诵、朗读的读法、朗读的主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期望给朗读者,特别是语言教师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切韵>一书的编纂目的、方法、原则及我国语言的发展来判断,此书为单一音系,并非综合音系.  相似文献   

6.
《晋语》为《国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尚书》一样,《晋语》以记言为主,同时叙述历史、传记人物。在史传文学中,其语言独具特色:含蓄而流畅,生动而严谨,优美而准确,灵活而工整,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技巧。《晋语》运用语言的艺术成就,为后世史传文学的语言提供借鉴,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从著名语言学家 R. Lado 1957年发表<跨文化语言学>以来,跨文化交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得成果.随着这些成果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外语教学的目的已从传统的听、说、读、写中脱离出来.但是,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语言教学,成为外语教学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语言,并培养他们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这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大量涌现,其中存在着重复开发、缺乏教务信息管理等问题.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CAI课件建立在Internet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学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网上多媒体CAI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讨论了网络CAI的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9.
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在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文学语言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甚至对立,但二者在法国作家莫里亚克那里却得到完美统一,因为他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手法、传统典范的语言和现代主义的注重心理真实、心理时间等,完美地结合在中篇小说<苔蕾丝·德斯盖鲁>中.  相似文献   

10.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部小说真实描绘了南北战争前美国社会的丑恶面貌,批判揭露了蓄奴制和种族歧视的罪恶,讽刺了宗教的虚伪,鲜明地体现了作家的民主理想.作者以其出色的幽默笔触,细腻的心理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的语言,集中地反映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代表作,它不愧是美国文学中的不朽之作,马克@吐温不愧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文学语言的“溢恶”,是文学语言独特的表现形式,它提供了感知世界的一种新方式它有着历史的渊源和自身哲学的、美学的和语言学的基础。语言“溢恶”,在文学作品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脚色,在丑陋的语言的映衬下,美丑显示了对立状态,审美力混合了相反的特质;“丑恶”的语言不仅仅以辅衬的角色进入作品,它也从自身获取审美价值,并以独立的地位进入作品。作家对文学语言“溢恶”的表现,还必须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即语言的“溢恶”必须在审美理想的观照下,真实地揭示语言丑的形态及其内在本质,达到高度的艺术真实;作家必须将语言典型化、艺术化,对丑的客体做出比较准确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并不乏例证,从语言的角度对《红楼梦》的分析中,得到了三个启示,一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艺术的生命,二是语言必须是想象飞腾,刻镂有形的载体,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成为艺术源泉的基本要求,三是语言在现实的表现是浮燥,必须在不朽的名著中寻找归宿和真谛。  相似文献   

13.
村上春树在作品中随处可见的音乐痕迹早已说明:语言和音响在表现形态上有着某种一致性,音乐本身含有只可意会的精神内容,能提供给文字更多的想象因素。村上的作品中,音乐已成为一种美学符号而存在着。  相似文献   

14.
李渔作为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旅游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语言洗练流畅、生动活泼,将主体感受与客体巧妙结合,做到景、情、理水乳交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也具备较高的认识价值和美感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汉语的欧化现象是鸦片战争以来英汉语言接触的产物。借助汉语语料库对“被”字结构在不同时期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可以验证以往汉语欧化研究中对“被”字结构的各种讨论。欧化对汉语本体带来影响,汉语语法欧化的实质就是欧洲语言形态成分在汉语中的借鉴和使用,其结果就是造成汉语中出现了大量复杂、冗长的句子,而这种语言特点已经成为汉语的一种不得不接受的变体。  相似文献   

16.
美术作品个性语言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绘画个性语言在美术作品中是整个作品的形式实质 ,是作品风格的全部载体。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 ,实际是在欣赏美术作品的个性化语言 ,欣赏美术作品中个性化语言的成熟表现 ,更是欣赏整个美术创作实践以及美术发展全过程的关键 ,因为个性语言是承载美术样式发展、变迁的最根本的形式主题。  相似文献   

17.
在普通话水平测前培训中,作品朗读可以从多方面提升应试人的普通话测试整体水平,应作为训练的重点和最佳切入点。在训练中,把握明确朗读涵义、逐层分析作品、调整朗读状态、培养朗读技巧等朗读训练的核心环节,并进行综合运用,既可把静态的字词代入语流训练,又可为没有文字凭借的命题说话打好基础,使应试人初步掌握有声语言表达的步骤方法,最终达到广泛提高有声语言的艺术化表达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40年代至今,赵树理的小说和文学观一直是评论界言说的对象。其创作追求不但要让“老百姓喜欢看”,还要“政治上起作用”,这样的创作要旨,为赵树理迎来人生的大起大落、毁誉褒贬,直至付出生命代价,翻阅审视赵树理的文学创作史,体悟文学与时代、政治的关系,无论对今人、后世的创作,其教训与借鉴都是深刻的和宝贵的。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对文学作品的加工、改造,是一种开掘、揭示、丰富和深化,其中,包容了文学语言的底色,又增添了阅读者的再创作。阅读教学是提高学习语言直觉感受能力的最佳手段,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应以语感构建为中心,同时辅以边缘性语言活动来帮助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