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写我诗     
李唐 《同学少年》2009,(11):28-28
同学少年:18:24:16很多人说,诗歌现在属于"小众文化"。现在写诗的人、读诗的人的确都不多。你为什么写诗?李唐:18:25:43很多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我无言以对,正如我无法回答为什么树会结出果实,河水会一直流淌。我喜欢问自己的却是诗人食指的口头禅:"为什么不写呢?"这个问题我同样无法回答,所以我一直在写,不停地写。  相似文献   

2.
笑话笑画     
问答有个少年问莫扎特怎样写交响乐。莫扎特回答道:“您写交响乐还太年轻,为什么不从写叙事曲开始呢?”少年反驳道:“可是您开始写交响乐时才10岁呀?”“对,”莫扎特回答道,“可那时候我没有问过谁交响乐该怎样写。”  相似文献   

3.
<正>那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为了全面了解新一届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习惯性地和孩子们"拉起家常":原班长是谁啊?哪些同学读书读得棒?哪些同学写字写得好……孩子们非常乐意向我介绍他们的伙伴,发言十分踊跃。我接着问了下去:"有没有同学经常完不成老  相似文献   

4.
正一、解题引领,以疑导究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师:我知道每一个同学都能正确地读出题目,这还不叫真正的会读。怎样才叫会读呢?你能从课题中读出这篇课文会写哪些内容?会具体写哪些内容吗?生:我读出这篇课文会写青海高原和一株柳两部分的内容,我认为会重点写一株柳,写青海高原是为了衬托一株柳。师:看来题目没有白读嘛!要想解决所有的问题,就要走进课文。【点评】"学贵有疑。"课前,把学生的疑问搜集并进行整理,以学生的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品读课题,  相似文献   

5.
语文阅读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删去文中某句(段)可以吗?为什么?当然,谁都知道不可以。然后写一堆关于这一句话或这一段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什么的。有一次,语文课,某位同学故意大声说:"不行,当然不行,因为这是原文,未经同意不得删改。"此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一句玩笑话,细想却也意味深长。对于一些问题,我们该持什么观点?该说什么话?我们并不  相似文献   

6.
有的同学问:“我学习很努力,每天花很多时间看书做作业,但学习成绩总是提不高,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仅靠很努力和舍得花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习也有方法和诀窍,会学习的人,事半功倍,不会学习的人,事倍功半。那怎样才是会学习呢? 主动求知会学的同学足学习的主人,他们往往走在教学进度的前面,努力做好每节课的预习。一般在上课的前一天,把课文内容先自学一遍,明确哪些懂了,哪些似懂非懂,哪些完全不明白。针对问题写些简单的笔记,上课时特别注意这些问题,重点理解。另外还能自觉地学习  相似文献   

7.
同学少年:11:10:46听说你小小年纪却有个绰号叫"长老",这是怎么回事?王黎冰:11:11:13呵呵。可能是因为我的文字和大多数同龄人相比,太过平实,不够"叛逆"、不够"时尚"吧。对于现在流行的"玄幻"类作品,我既不喜欢读,也不喜欢写。同学少年:11:14:25"反潮流"并不一定是坏事,《同学少年》的很多读者朋友都很喜欢你朴实无华  相似文献   

8.
课间在教室的走廊里,偶然地听到了两个同学的对话: "徐强,这节课的作文你写了什么内容呀?""杨杰,这样老土的问题你也问呀!写作文不就是吹牛吗?我都是吹的,吹得天花乱坠……" 听到作文竟是"吹"出来的,真让我大吃一惊.那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如何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呢?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16,(12):4-5
<正>同学少年为什么您要求学生写完作文之后大声朗读?作文写好之后,需要精心修改,反复雕琢。修改作文时,首先应该读一遍,而且最好是大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看看有没有错别字、缺字、多字等情况,有没有不通顺或者读起来感觉拗口的语句,然后一一进行修改。同学少年这的确是个好方法,除此而外,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同学少年您为同学们树立的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讲评作文时,我会先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把自己写的文章读一遍。读后,我常常会问两个问题:"有谁被自己的文章感动了?""有谁被自己的思想触动了?"连自己都无法感动或触动的文章,无论文辞如何,都难称佳作。同学少年不能被自己的文章感动,是否意味着同学们对自己的生活、认识、情感和思想等缺乏一种敏感?举个例子吧。讲读古典诗词时,诗文中有很多写月的句子,如"一夜飞度镜湖月"、"月满西楼"、"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写出了文人们浪漫的情怀、柔柔的相思、浓郁的别情或酸楚的心志,同学们也非常喜欢。于是,我就让他们以"月亮"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三天后,作文交上来了,内容大多是罗  相似文献   

11.
我经常向临考前的同学们问一个看起来与学习无关的问题:“请你告诉我今天有哪些高兴的事,有哪些不高兴的事”?“如果不分好与不好的话.可以说一下今天有哪些印象深的事”?绝大部分同学的答案都惊人的相似,他们直接了当的告诉我:没有,什么事也没有。如果继续问他们,你感觉今天与昨天在学习上有哪些区别?他们也会给我相同的答案——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校园往事     
Jerry 《中文自修》2005,(5):64-64
①"你知道哪些海?"地理老师问汤姆。汤姆怎么也答不出来,旁边的同学悄悄地提示他:"黑海、红海……"②汤姆急不可耐地回答道:"各种颜色的海。"教师:"'太'的意思就是至高无上,像太上皇呀,太空呀,等等。明白了吗?"彼得:"明白了,怪不得我爸爸管妈妈叫太太呢。"  相似文献   

13.
木木 《初中生》2012,(Z2):4
正编者按:可能很多同学会好奇:外国的同龄人是怎么写作文的?他们的作文水平究竟如何?他们写的作文与我们写的有哪些不一样?《初中生·作文》本期隆重推出特别策划《瞧,这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少年     
一如果从前,我能像今天的少年。认认真真听课、读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不是每天都揣一把弹弓、骑了牛儿。在远远的坡地顽皮,我的书包就不会丢失了。二我不知道我的书包是被准拿走了。当年,我在山坡上哭呀!哭呀!我问母亲:书包在哪里去了——母亲流泪。我问老师:书包在哪里去了——老师叹息。我问同学:书包在哪里去了——同学摇头。  相似文献   

15.
我的问题     
正课堂训练内容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综合学习四·口语交际"。忆一忆在日常生活中,你对哪些事情感兴趣?在这些事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你最想解决哪个问题?问一问1.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平时在生活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如,天上为什么有云?牵牛花为什么只在早上开放?鱼为什么不淹死?年纪大了头发为什么会变白?……2.到学校问老师、同学,争取对头脑里的问题有个大致了解。  相似文献   

16.
有一天,我与同学们在一起聊天时问了一个问题:我们来学校干嘛?”也许你也会毫不含糊地回答:是来读书的呀!”可是,我们该如何“读书”呢?怎样读书才最有效果呢?常有些同学跟我这样说:××同学学习好像也不怎么用功,可他(她)的学习成绩就是比我好,真想不通!”是呀,这可不是一个简  相似文献   

17.
上了大班的玥玥,回家后特别喜欢发问,什么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问题都有。一打听,原来她们幼儿园正在开展“小问号”与“博士爷爷”的活动,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女儿连珠炮似地提了许多问题,还一定让我一个个写在纸上交给老师。这显然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项有意为之且很有意义的活动。其实,在平时,女儿的问题也常常会一串串冒上来,有时还真令我应接不暇。比如,玥玥问:“人为什么要吃饭呀?”“小鸟会飞,人为什么不会飞呢?”或者问:“天为什么要下雨呀?”“水是从哪里来的呢?”甚至问:“什么叫结婚哪?”“我  相似文献   

18.
毕业了,工作了。大学好像在慢慢远去。很多同学在今年暑假期间,发电子邮件问我:10月11日,你回母校吗?我很奇怪,就问:为什么要选在那一天?是不是有什么聚会?"瞧你,那是母校55周年的校庆日,你居然给忘了,你还是不是财大人呀?"没想到一个为什么,却让很多同学大"吐口水"。正在想如何去弥补我的"过错",恰巧《高校招生》编辑向我约写一篇介绍母校的稿子——天那,总算找到了一个"赎罪"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课间,我在写作业,前桌金楠转过头来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晓琳,你知道吗?真看不出来,我们班学习委员张丽,平时冷冰冰的样子,高傲得不行,竟然会喜欢那个全校有名的问题少年,对,就是7班的范哲,哈哈,真是一物降一物……" "快写作业吧."我不耐烦地打断她. 金楠这人真的很八卦,总喜欢背地里讲谁谁喜欢谁谁之类的事,差不多班里每个人都被她说到过,连我也不例外.她老爱问我喜欢谁,还总编些我和某某的绯闻.每次她说这些事情时,我都觉得她特别无聊.  相似文献   

20.
张老师:老师老是说我的作文题材不新颖,老一套,我不知怎么办才好。举个例子说吧,这次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我喜欢××》,我就写《我喜欢围棋》。我觉得写得蛮好,但老师还是说我不新颖,老师说,全班有6个同学写《我喜欢围棋》,还有同学写《我喜欢游泳》呀,《我喜欢看书》呀,《我喜欢足球》呀,《我喜欢电脑》呀,……老师说我们的思路太狭隘。张老师,我们怎么打开思路呢?题材怎么新颖呢?一个向你“求救”的五年级学生××同学:你的“求救信”我收到了。的的确确,你在信中提出的问题很普遍,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惑,思路怎么打开?作文的题材怎样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