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析版权在传媒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嘉 《嘉应学院学报》2007,25(1):121-124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传媒产业也越来越壮大。在其他发达国家中,传媒产业往往是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者,而我国的传媒产业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撑点。版权产品是传媒产业经营的基本单位,是保证传媒价值链顺利建立的基础和前提,认真分析版权在传媒产业构建传媒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并对如何围绕版权产品构建价值链提出建议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传媒产品因为价格机制的非正常运行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相关性而存在外在性.消费权的排他性失效是传媒产品消费活动的外在性的深层次原因.只有通过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界定传播者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才能消除外在性,使传媒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实现有效配置.发展广告产业和技术进步有利于重建和强化传媒产品消费的排他性,促进传媒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1978年我国传媒产业化启动以来,我国传媒产业获得了空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如何处理好传媒产业发展中的三大关系--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媒介与受众、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是促进我国传媒集团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对这三大关系进行探索性的挖掘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自1978年我国传媒产业化启动以来,我国传媒产业获得了空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如何处理好传媒产业发展中的三大关系--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媒介与受众、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是促进我国传媒集团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对这三大关系进行探索性的挖掘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不同传媒产业形态之间的融合提供了工具前提。传媒产业融合的发展还受到受众需求、社会生活转型、传媒市场发展、传媒规制改革的推动等情况的影响,是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传媒产业融合是整个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媒产业的业态融合与资源融合是目前传媒产业融合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6.
受众调查反映的仅仅是受众的意见。即使我们对受众的代表性和议题的科学性确信无疑,也不能忽视“非受众”对传媒发展的影响。研究非受众不仅可以反观受众,还能促使非受众向受众转化。为了更科学地了解受众意见,除了“受众调查”这一渠道外,还应引入“受众身份考察”的渠道,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中,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个体层面与群体层面,主体层面与客体层面这三个维度,来分析受众身份,了解受众意见,并从受众身份中折射出受众意见,作为传媒策略调整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传媒产业作为潜力巨大、前景诱人的朝阳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在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中,充分认识传媒产业与其它产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传播者与受众以及规模与效益等关系,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题。在加强我国传媒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观念滞后、体制不活、人才短缺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媒产业价值链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传媒真正成为产业,“产业价值链”便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结合传媒产业发展规律的特殊性,从竞争优势、交易费用、链接点整合效应、外在压力以及产业政策、资本市场、内在动力等方面,分别对我国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构建进行了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以期对传媒产业经营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传媒产品的社会责任并不是传媒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而是传媒产品从开始生产就伴随而生的内在本质问题。随着传媒商业化运作的不断深入,传媒低俗化倾向、虚假广告、有偿新闻日益严重,而国家的有关制度又供应不足,导致人们对传媒社会责任问题的关切不断提高。揭示国内外学者关于传媒产品社会责任的内涵、重要意义和实现方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对深化传媒产品社会责任的认识,促进传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传媒形态要理解传煤的外在表现、内部结构及其发展态势。一定传媒形态的出现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电视为例,从大陆电视的发展可以观察到受众心理空间的改变对电视传播的重要影响。中国电视形态与受众心理空间的差异度大于契合度。电视媒体注重对受众的引导与教育可厚非,但随着整个社会的开放程度提高,受众的心理预期更高,主体意识更强,而媒体对受众的重塑则 方式上更加契合受从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浅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及校园建筑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既要重视物质环境的建设,又要重视精神环境的建设,当前要特别加强校园建筑文化的环境对话、与人对话、与历史对话。从而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优势的文化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从环境价值观角度论环境法的立法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法立法的目的经历了不同大力历史形态--传统环境价值观、现代环境价值观,它的形成基础是“人本主义”、“生态利益中心主义”思想。从现代环境价值观及伦理学思想出发,环境法立法目的应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这符合现代环境伦理的环境立法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3.
现代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对集聚城市人口、集约城市经济、利用城市空间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然而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也日益突出。高层在建筑物当地气候、高层建筑地下环境、居民心理和疾病控制四个方面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在节约土地、节能新风和部分视觉三方面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anecdotal teaching can relate classroom material more effectively than lecture presentations. Personalizing the lesson engages students and increases retention.  相似文献   

15.
开放式学习环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式学习环境是当前一种独具吸引力和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学习环境。“开放”是其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理念开放、技术与媒介开放、目标开放。此外,方法问题是践行开放式学习环境理念过程中必须把握的一项根本性内容。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Volunteers monitor watershed health in more than 700 programs in the US, involving over 400,000 local stakeholders. New Mexico Watershed Watch is a student-based watershed monitoring program sponsored by the state's Department of Game and Fish which provides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 instruction on methods for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riparian habitat evaluation and watershed planning. Schools monitor small watersheds, assessing watershed health and water quality with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hat identifies impacts of land use. Students learn scientifically credible field methodologies to create long term databases on watershed health for use by state and federal agencies. Maps of land use, land ownership, soil stability, topography and human impacts are used in an overlay format to identify priority problem areas. Watershed plans are formulated to improve water quality and restore degraded riparian and upland sites.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基地不同环境层面特点,探讨住宅小区环境设计过程中如何正确利用、保留和协调基地环境特点,建构一种可供分析操作的环境构思模式,从而形成一个系统而高效的总体设计理论构架.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人们为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从环境伦理学视角出发,以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可持续发展现的主要内涵:环境价值尺度和在实现人类利益的过程中,体现了社会公平(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国际公正)。并针对此情况,提出转换思维观念,加强培养生态道德品质,提高人类整体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许多生态因子的影响与限制。高校辅导员发展的现实生态环境表现为:高校辅导员正在被边缘化,整体生态环境缺乏平衡,生态位受到挤压,且多种生态因子有成为限制因子的趋势。构建高校辅导员的和谐生态环境,应积极关注高校辅导员发展的生态环境,确立整体生态环境观,营造凸显人文关怀的制度生态环境,改善高校辅导员"边际人"群体的物质生态环境,并为其创设健康、豁达的心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演化的原因,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