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技术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的一些概念和定义往往会令没有相应知识准备的小学学生难于理解而影响对这门课的深入学习。《学论》中说。。君子之教,喻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巧用比喻,可以令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令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令高深莫测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令枯燥乏味的概念定义变得生动有趣,于是我尝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巧用比喻。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在优美散文《荷塘月色》的写景中运用了许多比喻,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淡淡月色中荷塘上许多美丽的景物,又营造了浓郁的诗的意境,无不把读者的思绪带入了一个理想的、美的“另一世界”里。辨析比喻在《荷塘月色》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可以得出两点认识,一是运用比喻能够使景物描写更加形象生动,二是运用比喻能够营造出浓郁的诗的意境。发现并掌握比喻的这些规律,将有助于更好地欣赏作品和理解作者。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知识目标包括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而课本中的概念很好地体现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因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这些概念与头脑中原有的概念体系相联系,通过一定的思维,使之更加完善。下面就概念教学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不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现以五年级《桂林山水》教学为例谈一谈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宋扬 《中学生物学》2004,20(3):35-38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名称相近或相似,但却内涵有别,外延有明显差异的概念.这些概念常常出现于一些习题中,它们或集列在一起,要你辨析,或出现于新的情境、背景中,考查你的知识迁移能力(注: 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些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高考失分的雷区之一,如何搞好这些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把握概念的能力,从而降低高考中的失分率呢?本文就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的一组常见的"易错概念"及"概念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历史探究式教学的特点与策略、电子书包的应用现状分析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并以教学内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为例,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历史教学,将iPad带入课堂,指导学生利用iPad中的ibooks进行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7.
本人在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在讲解定义、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比喻,能使枯燥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不但能减少教学难度,而且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易记,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电工学》的教学中,能够灵活多样、恰到好处地运用比喻,将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比喻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抽象的定义、概念例如,在讲授直流电路这一章的“电流”与“电位”时,介绍导体内电流产生的条件:导体两端…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是面对刚刚接触电脑的学生,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或者说最好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术语、概念等形象化,以利于学生认识、理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对此,可通过简单易懂的比喻、类比、通感等“修辞”手法,努力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形象。  相似文献   

9.
易兴梅 《考试周刊》2010,(28):153-154
技工学校电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电工基础》这一技术基础课时,大多数认为难学、难记、难理解,存在畏难心理,从而学习兴趣不高。我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在讲解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比喻,可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不但能减少教学难度,而且能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易记,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性。因此,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教师灵活地恰到好处地运用比喻,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双边活动。双边活动配合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笔者将信息技术教学双边活动的几个环节归纳为四个字:读、思、议、练。一、读读的内容很广。教师要读信息技术教材、《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地位、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是为备课做好准备。学生要读教材。通过对信息技术教材中某些概念、操作步骤等的反复阅读,使学生深刻地、正确地理解概念及操作步骤等。如:计算机病…  相似文献   

11.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应当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把容易混淆或是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加以展示,使静态的知识生动化,促使学生动手、  相似文献   

12.
《活板》是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古典说明文,其教学目的是:(一)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促使他们自觉参与社会实践。为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又指导学生对活字印刷术进行了一次复原实践。这些做法,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它不仅可以借此扩展学生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课程整合的不断研究、实践和深入,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悄然进入了幼儿园的课堂,它能使静止的东西动态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将幼儿带入课堂情境中,让幼儿得到更直观地学习与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带入生活,让孩子真正在生活中进行学习,体现信息技术学习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4.
<正>"比喻"是一种语言艺术。课堂教学恰当地引用"比喻",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在生物教学中,碰到抽象性较强的概念或原理,选用适当的具体事物,用比喻的认知功能来说明微观、抽象的原理,用已知来开拓未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比喻,能使学生加深记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一、比喻和比喻教学的概念所谓比喻是利用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个事物(本体)比作另一事物(喻  相似文献   

15.
关于《拿来主义》的逻辑纷争实际源于概念之争。“大宅子”应该以比喻论证还是类比论证视之?“拿来”“拿来主义”及当今的拿来主义三个概念有何区别?这些概念为何会引起如此这般的争讼不息?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混淆了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两个概念,误以逻辑矛盾评判拿来主义中的诸辩证概念、辩证命题,才致引发教学解读纷争不断。  相似文献   

16.
一、物理比喻的含义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比喻,我们称之为物理比喻。所谓物理比喻,就是借用学生实践活动中已认知的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的而又有相似之处的物理概念或论说的一种教学手法。 第一、被比喻的物理概念或论说应是学生所较难理解和接受的部份。例如概念中的“质点”、“热量”、“场”、“电容”、“电动势”等,论说中的“布朗运动”、“几率波”、“轨道量子化”等,这些是物理教学中作为被比喻物的对象。 第二、物理比喻的比喻不但要鲜明,而且要“形”、“实”、“知”。“形”是形象,“实”是具体,“知”是认知。 例如:教材中用“高度差”来比喻“电势差”。比喻物“高度差”是学生已认知的。又  相似文献   

17.
比喻修辞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鲁迅先生是比喻修辞运用的高手,本文以鲁迅先生的《故乡》为例,仔细分析了其中几个经典的比喻修辞的运用,通过这些经典案例,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这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工具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把数学带入了各行各业。人类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信息,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就相当于是信息社会的“文盲”,就将被信息社会所淘汰。数学课堂教学也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是一条理想的途径。同时,各级各部门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里基本上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如果能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必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必定会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彭晔 《现代语文》2007,(3):79-79,84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要向学生解释与"比"有关的一些词语及其概念,例如:比喻、比拟、排比、对比、比照、类比、作比较、打比方、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还有因"比"引出的烘托、衬托、正反论证等等.虽然每次都想尽力讲得透彻些,但总是力不从心.一方面是由于这些词语及其概念都源自于人们的同一种心理活动"比";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与教材配套的教参也存在把握不清的地方.新的《课程标准》虽然已经不再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了,但还是要求学生应该具备这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我们认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明确上述词语的概念,具备系统的语文知识仍然是十分必要的.那么这些与"比"有关的词语概念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又该怎样准确区分呢?下面以苏教版为例稍作分析.  相似文献   

20.
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中常见的两种论证方法。这两种论证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不少文章常把二者混为一谈。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中,把比喻论证归为类比论证的一种,即反映了这种现象。笔者认为,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论证方法,如不能把二者区分开来,而取用似是而非的笼统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势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