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旅游与读书     
旅游与读书,虽是两个动与静的不同行为方式,但二者在开阔视野、启迪心智、增长知识等方面有其共同点,因而自古就被人们所推崇。所谓"行万里路,读万  相似文献   

2.
<正>关于读书,古人有两个对联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是"人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二是"勤耕种无多有少,多读书不圣也贤"。读书既是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方式,就免不了在各种场合谈读书。真正的读书就是读经典当今有一个概念叫"信息爆炸",这是很多人说没有时间读书,或纷纷选择"快餐式阅读"的一个重要借口。但我完全不赞成这个判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和"信息爆炸"几乎同样流行的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在我等看来是何等快乐的事啊!但在一些人看来却是苦差事,说什么"读书苦,苦读书"甚至于发出了"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哀号。阅读的"三有":有心、有形、有行,是爱读书者的必须。让阅读变得快乐,首先得有心。要打心眼里觉得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愿意读书、喜欢读书,因为读书益智、读书养生、读书交友等等好处都为一般人所认同。如同吃饭睡觉一样,爱读书的人一天不读书就会浑身不舒服。书不离手、手不释卷是  相似文献   

4.
欢乐总动员     
女儿:刘瑞璇年龄:10岁性格:文静+麻辣爱好:画画、读书、舞蹈父亲:刘建平性格:个性开朗、霸气十足爱好:读书、炒股票、旅游母亲:张兴云性格:文静,多愁善感爱好:读书、写随笔欢乐一家亲我们家的个性特色:"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女儿发话——我们家的头号欢乐搞笑事——爸爸本来就"五音不全",却偏偏喜欢在家里开个人演唱会,还硬要我和妈妈当听众,唱到深情  相似文献   

5.
<正>读书是把人带向远方的过程。正如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读书当然可以为了眼前和当下,但不能仅为了眼前和当下,而没有"诗和远方"。张越也说:"要过日子也要放飞灵魂,读书与后者有关。"读书为何或者说怎样把人"带向远方"或"放飞灵魂"呢?第一,读书是求"道"铸魂的过程。道是什么?"道"一个"首",加一个"走之",是  相似文献   

6.
<正>"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这是儿时父母对我们的教诲。也正是这句话,改变了无数寒门子弟的人生轨迹。然而,曾几何时,知识变成"无用论","读书人"成为贬义词。"百无一用"是书生?我们摸摸胸口、拍拍良心自问:读书真的没用吗?我是读书人,我为读书代言。当急功近利演变为全民心态,当"读书无用"成为一种社会声音,你问我读书有什么用?当恶俗与下流在社会蔓延,当审丑与审怪成为一种文化主流,你又问我读书有什么用?当无知与愚昧变成可爱,当显而  相似文献   

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重要是看这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如何,而人的素质是与这个人接受的教育程度密不可分的.事实证明,读书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中华民族历来就有重视读书的传统.古代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读书做官论,此论一直影响到现在.现在流行的"高考""公考"等也无不与读书论相衔接.  相似文献   

8.
<正>林志颖,中国台湾男演员、歌手及赛车手,被称为"亚洲小旋风"。2012年夏天,他带着儿子小小志到法国里昂去旅游,恰好赶上读书节——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当地最大的市立图书馆开展了一项活动:两周内,谁读书最多,将有一份大礼物送给他。林志颖和其他法国家长一样,赶紧给孩子报了名,规定时间一到,小小志和很多孩子在市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安排下,领到了要读的书。  相似文献   

9.
<正>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书是养人的。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医愚"前提是"善读"。所谓"善读"就是必须吸收书中的养分,并融  相似文献   

10.
花很好,树也很好;蓝天很好,大海也很好;读书很好,旅游也很好;有朋友很好,有"敌人"也很好;自由很好,被人管也很幸福……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有它的妙处,任何人都有优点,只要你善于发现,只要你真心喜欢,就一定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故事和独特的情感体验。请以"__真好"为话题,自由发挥,补全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  相似文献   

11.
花很好,树也很好;蓝天很好,大海也很好;读书很好,旅游也很好;有朋友很好,有"敌人"也很好;自由很好,被人管也很幸福……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有它的妙处,任何人都有优点,只要你善于发现,只要你真心喜欢,就一定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故事和独特的情感体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读书,讲求诵读、吟诵,读书中有"读"、有"味"、有"诵"。这是一种可贵的读书方法,行之有效,亦能培养人脚踏实地的品格和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前一段时间的疏于读书,让自己有了下笔局促、口中语涩、面目可憎的感觉,真不能不读书。不断地读书学习,借助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才会发现平时自己对很多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依然是浅薄无知的,完善与修正后,才有可能开始  相似文献   

14.
<正>读书不是一个新话题,大的有"世界读书日",小的有学校的读书节、读书月。但这里也绝非炒冷饭,之所以下发一个校长、教师读书工程指导意见,是因为我们虽然一再说读书,却并没有真正读好书。校长、教师本应是读书人,现实中却离"读书人"还有很大的距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读书提出了不少建议,其中"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一条,对校长、教师读书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曾留下了自己宝贵的读书方法以示后人。鲁迅有"跳读法",老舍有"印象法",华罗庚有"厚薄法",爱因斯坦有"总、分、合三步法"。名人的读书方法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我认为,名人的读书方法未必就适合自己。因为时代的不同,环境的差异,性格的出入,都会影响到读书方法。个人觉得,读书最重要的还是专心致志,沉思其中。所以为了做到自己读书时心无杂念,我便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专心度,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一方面,我读书时手中必定要拿一支笔,边读边思考,有时有了一点不同的观点,便及时地写在书的旁边;另一方面,当自己心思  相似文献   

16.
<正>对读书而言,每个人都能谈出自己的观点,比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名言主要讲读书要多读,强调的是次数及熟悉程度。并未涉及读书的快慢,快慢其实也很值得研究。有人读书如蜗牛爬行,有人读书如行云流水,也有人读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读书的速度对一个人的读书究竟有没有影响呢?那是有的。读的太慢了,势  相似文献   

17.
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儒学集大成者,同时也是一位大教育家。他一生热爱读书,对如何读书有独到、精辟的见解,其弟子将他的训导归纳概括为"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对读书方法研究的成果,具有深刻的借鉴价值。通过解析"朱子读书法"的内涵,提出其对现代教学的启示: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学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教师,因其"传道授业"的使命和职业特性,理应是书香社会的引领者,理应是读书人。但现如今,似乎比较缺乏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教师。教师为什么不读书?也许可以用几个反问句来回答这一"奇特"的问题——教师有时间读书吗?教师有心情读书吗?教师读书有用吗?  相似文献   

19.
上大学是"读书",这没错。但"读书"的涵义和方式早已发生了变化并仍在继续发生变化。大学生需要博览群书,还需要有大量的时间从事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而言,上图书馆是读书,上实验室同样是"读书";在教室里是读书,到车间实习同样是"读书";听教师讲解是读书,深入社会做调研同样是"读书"。创业是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实战",  相似文献   

20.
正学生应该读书,但应该怎样读书呢?从前诸葛亮读书有个特点,叫做"略观大意"。陶渊明读书有个特点,叫做"不求甚解"。倘从字面上看,似乎主张读书不必深入细致,更不必刻苦钻研。这种说法不是误人子弟吗?清朝人阮葵生对这两句话有过解释,他说"略观大意"的意思是"即孟子言,尽信书不如无书之义";"不求甚解"的意思是"盖不敢穿凿附会"。这个解释很有道理,似乎也不尽然,从这两句话里我们还可以有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