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从顿河草原写到彼得堡、莫斯科直到国境的广阔时空,对俄奥之战、十月革命乃至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革命与反革命的决战,均有真实而深刻的反映,具有史诗的质素。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表明,他不独是苏俄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阶层的典型人物形象,而且体现着历史变革中恶的形式与人的内心世界中善的本性的二律背反,具有全人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是前苏联建国后的第一代作家。他因“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①,曾荣获196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肖洛霍夫的“顿河诗史”以顿河哥萨克的历史和现实的生活习俗为题材,提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苏联国内战争、农业集体化运动和卫国战争等历史阶段的顿河哥萨克生活和斗争的生动画面,包括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史诗巨著《静静的顿河》、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短篇名著《一个人的遭遇》和其它作品。其中,《静静的顿河>是“顿河史诗”的中心篇…  相似文献   

3.
肖洛霍夫是一个善于描写社会历史与个人命运悲剧性冲突的苏联著名作家,他在《静静的顿河》中真实地反映顿河哥萨克人1912年至1922年动荡变革的历史,谱写了人类生命永恒的音符。论文所探究的是小说中流淌的但还未被学界充分揭示的思想潜流:和谐,是人类的永恒。  相似文献   

4.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关于顿河哥萨克命运的长篇小说 ,这是一部真实反映苏俄历史上至关重要 10年 (1912~ 192 2 )的重大事件和社会进程的史诗。本文试图从作品中人物 ,小说构建 ,景物描写三个方面来解读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相似文献   

5.
争议了半个世纪的《静静的顿河》,争论超越了美学范畴,而具政治斗争的性质。作者通过对战争与革命苦难历程的回味与思考,把革命的艺术、革命文学的艺术与人的艺术的整体研究,提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开创了社会主义悲剧史诗的格局。文章依据有关苏联内战时期顿河哥萨克暴动的文献及“肖学”研究成果,阐述了作者怀着沉重的历史责任感直书了全部真实;沉痛地描绘了“左”的路线使革命蒙受巨大损失、人民付出惨重代价,体现了作者探寻革命真理之胆识。《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渗浸着血泪的殷鉴性的对过去历史反思的巨制;是一部因其饱蕴着深刻悲剧意识而对未来历史具有启示性的宏篇——一部不会过时、不会被遗忘的书。  相似文献   

6.
肖洛霍夫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苏联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关于顿河哥萨克命运的长篇小说,这是一部真实反映苏俄历史上至关重要10年(1912~1922)的重大事件和社会进程的史诗。本试图从作品中人物,小说构建,景物描写三个方面来解读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相似文献   

8.
一个优秀的文学形象贵在不断创新和开拓,作为《静静的顿河》的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列霍夫是前苏联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典型。肖洛霍夫突破了传统概念的窠臼,没有从正面反映苏维埃政权在顿河地区所起的巨大作用,而是根据时代和社会历史冲突的规律,从主人公艰难而又曲折的生活经历的角度,真实地反映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到国内战争期间这一苏联历史转折时期顿河地区充满矛盾与悲剧冲突的现实,从而以其独特的写作视角将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融合在一起,在世界文学中开拓了艺术典型形象塑造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康得拉季·阿弗拉斯叶维奇·布拉文(约1660—1708年)是俄国1707—1708年顿河起义领袖,这次起义又称布拉文起义,苏联史学家称它为俄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农民战争。布拉文以果敢、刚毅而著称。在1707—1708年的顿河起义中,起义军占领了顿河地区首府契尔卡斯克,布拉文被选为顿河哥萨克军统领。当时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六万人,席卷了乌克兰部分地区和俄罗斯南部、中部以及伏尔加河下游等大部分地  相似文献   

10.
《静静的顿河》共分为四部,场景宏伟,画面生动。气势雄浑的战争和革命场面与细腻的日常生活场面相互转换,风景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彼此衬托。众多人物及其命运在历史事件的错综复杂中得到了深刻表现。正如肖洛霍夫写给高尔基的信中所言,他在《静静的顿河》中所写的“都是严酷的真实”,这一点是其最大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肖霍洛夫是一位具有崇拜大地母亲情结的作家,他对哥萨克那真实的、粗犷的、充满生命力的生活,有一种本能的热爱。正是由于这种骨子里的感情,成就了一部史诗性巨著--《静静的顿河》。在《静静的顿河》中,顿河的土地充满生机,孕育着生命,是哥萨克人的永恒家园。  相似文献   

12.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举世公认的哥萨克悲剧史诗.肖洛霍夫曾明确宣布,他写此书的主旨,是描写“卷进1914年到1921年间发生的各种事件的激烈漩涡中的个别人的悲剧命运”.毋庸置疑《静静的顿河》巨大的美学价值,主要在于成功地塑造了摇摆不定的哥萨克中农葛利高里的悲剧形象.然而,仅仅是葛利高里一个人的悲剧命运,是编织不成顿河哥萨克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民族史诗的.美国评论家纳扎罗夫的话很中肯,他说:“《静静的顿河》不是通过一个即使是葛利高里·麦列霍夫这样的主要人物的性格来揭示自己的基本主题的,它的基本主题是通过许许多多人物性格的对照和相互对立的关系,通过这部长篇小说的整个形象体系,他的风格和语言,表现出来的.”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体系是异常广泛而丰富的,仅哥萨克的悲剧形象中,除葛利高里外,还有三个哥萨克妇女的悲剧形象也占有重要地位,那就是婀克西妮亚,娜塔莉亚和姐丽亚.这三个妇女与葛利高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塑造这位悲剧主人翁的重要配角,而且她们还有着自身独立的美学价值.作品通过她们的悲剧反映了顿河哥萨克妇女的悲剧命运,成为这部哥萨克民族命运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精采乐章.如果没有这三个妇女形象,这部哥萨克的民族史诗是不完整的,它的美学价值也必定大为逊色的  相似文献   

13.
肖洛霍夫是景物描写的高手,在他的<静静的顿河>中,大量的景物描写融会于作品,并以各种样态呈现.肖洛霍夫笔下的自然景物,首先是人与事的具体现实环境,但这自然环境又与具体情节和人物共同律动,构成壮丽的顿河草原图景,并在展示作品主旨方面具有其独立的功能,在景物描写中显示出其自在的审美韵味来.  相似文献   

14.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赖以成名,藉以起家的毒草作品。它卷帙浩繁,又臭又长,从一九二六年至一九四○年,断断续续地炮制了十四年。这十四年正是苏联人民在伟大领袖斯大林的领导下,一个接一个地完成了规模宏伟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把苏联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光辉历史年代。肖洛霍夫在这个时期写作以国内战争中顿河哥萨克叛乱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不去表现苏联人民如何浴血奋战,击败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动派,  相似文献   

15.
《静静的顿河》描写了从一战到国内战争结束那个动荡的年代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和斗争,小说一方面描写了苏维埃政权在顿河地区从建立到巩固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展现了葛利高里悲剧性的人生道路。这两条线索交织,全面展示了从一战到国内战争结束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日瓦戈医生》则以时代为背景(这个时代包括了十月革命前后几十年的重大历史事件:1 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等,小说的"尾声"部分一直写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描写了医生、诗人日瓦戈悲剧性的一生。将《静静的顿河》与《日瓦戈医生》相比较,分析两部作品中造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有利于此类作品的研读理解。  相似文献   

16.
阿让 《涪陵师专学报》2011,(4):F0002-F0002
最早知道顿河,不是地理书(中学地理课本根本没有提及),也不是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而是袁水拍的《寄给顿河上的向日葵》。  相似文献   

17.
本利用90年代俄罗斯发表的最新材料揭示出,萧洛霍夫因为在《静静的顿河》中描写了历史的真实,真名实地揭露了某些苏维埃干部执行错误路线,对哥萨克农民犯下严重罪行,因而种下了祸根,这些人后来在苏维埃政权中都身居要职,于是他们便利用手中的权力对萧洛霍夫进行迫害和诋毁:诬陷抄袭,政治陷害,甚至杀人灭口。这就是《静静的顿河》作权问题长盛不衰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举世公认的史诗性悲剧。其强烈的悲剧意识源于作家对社会、历史、人民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最早知道顿河,不是地理书(中学地理课本根本没有提及),也不是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而是袁水拍的《寄给顿河上的向日葵》。臧克家编选的《中国新诗选》  相似文献   

20.
据《山西日报》消息,2010年5月底,前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诞辰105周年。他的不朽著作《静静的顿河》不仅影响了我国一代人,而且其作品中尊重和维护历史真实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