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洵 《生物学教学》2002,27(5):14-15
实践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但把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唯一渠道是不够的 ,还必须把学生的创造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让生物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创造过程。1 在学习过程中 ,依靠旧知探求新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将一些问题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去分析、比较 ,再进行讨论 ,并处理加工形成自己的看法、结论 ,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的创造“新知” ,发现“规律”的过程 ,也是发展知识…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中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和信息,从而培养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学习。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更多地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与感悟,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并可能引发课堂教学领域里一次根本性的改革。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做好研究性学习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做好课堂设计,引导学生提问和探究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向教师“挑战”,多问“为什么”,积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实施“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查阅书上资料,他们在实验设计中并未提出“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呢?”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探讨,提出了多种假设,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在围绕一系列问题的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投入,思维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二、巧用兴趣,组织学生自发研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展开交流和讨论。研究性学习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该给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平时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表意见的学生,就更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  相似文献   

3.
正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围绕某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讨论法,可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讨论问题中构建知识,提高数学课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要让讨论过程变得更加有效,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讨论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本文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对此进行分析。一、课前提出预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一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品质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实质就是学生通过研究进行学习的过程,研究性学习也称之为探究型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或发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怎样在教学中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让学生作为知识的“发现者”,在探究性气氛中和谐地完成学习任务,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要有新的突破,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要多下工夫.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发展与延伸、迁移与变形等,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问题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古希腊苏格拉底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方法被称为“产婆术”,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起着助产的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进程既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发展能力的过程。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方法。下面,谈谈本人在思品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不协调——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情境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吸引学生动手、动脑,鼓励学生自行获得知识,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从而获得终身可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自主的、主动的探究新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呢?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面对新课程笔者有四点感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引导式探究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继珍 《教学与管理》2009,(10):137-138
通俗的讲,引导式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教师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它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过程中进行学习,鲜明地体现出“教师引导”与“学生创新学习”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甘涵绮 《新疆教育》2013,(12):60-60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调查研究问题等一系列活动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学方式。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面对教师设计好的问题不是机械的去操作,而是自主地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探究性教学包含把类似“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引入到教学过程,强调“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相同性和不可分割性的一面”,体现了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林东 《广西教育》2009,(20):45-46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中,新课引入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实验需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更需要创设情境。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13.
在C语言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在实施项目教学前,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储备充足的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探究能力后,即可开展项目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共同选定合适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并列出研究计划,进行分工合作。教师要引导学生高效地获取资料,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经过"发现问题、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重构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创新意识,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现代生物教育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创造,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内容,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和多动手,引导学生经历生物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的策略与发现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控制授课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过程。教师重在“导”字上下功夫,在连接处导、在关键处导、在疑惑处导、在求异处导,在课堂上应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问题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问”与“答”的思维活动过程中掌握汲取知识的方法。“问题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它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任务。其优势突出地体现在:  相似文献   

16.
“问题解决”,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感受问题和发现问题,主动、积极地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新课程改革,进行了“问题解决”这一学习方式的研究探索,深刻的体会到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正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  相似文献   

18.
张益新 《陕西教育》2005,(12):22-23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所以在教学中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引导学生去研究、组织学生去探索;用欣赏的目光去支持,用热情的语言去赞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一、引导参与,主动探究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充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阶段,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了解结论的由来,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如教“圆周长计算公式”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来展开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老师手中有一个一圆硬币,你能量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合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20.
赖有才 《天津教育》2023,(11):59-61
<正>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解决问题”教学主要围绕问题展开师生对话、生生讨论、计算教学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旨在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发现问题,随后提出新的问题,在分析及讨论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以此展开一系列的实践探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思维及知识延伸的点,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层的学习实践及探索,以发展学生的各项核心素养,培养其综合能力,从而真正创设契合新课改理念的生本化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