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迄今为止对阅读教学最简明、最精辟的概括。它对我们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课程就是要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样,阅读教学也应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并学会阅读。作为教师,同样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学生读书,促进学生的内化。当下阅读教学的明显弊端是:只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满堂问答),而忽略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读书实践)。据此笔者认为。改进阅读教学的关键就是精心设计并组织好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活动,重建阅读教学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李学海 《考试周刊》2011,(59):54-5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既不是个人独立的阅读行为,又不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文本文章,或讲解阅读知识与方法的单向信息传递过程,而是要在学生、教师、  相似文献   

3.
聂虹 《江西教育》2003,(10):26-26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的阅读定义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又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则是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教材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生吞活剥,被动地接受,失落了应有的主体地位。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学生无疑是学习的主体。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就应该用兴趣学习代替全面学习;用自主学习代替被动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用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不是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研读文本的成果、讲解阅读知识与方法,或是师生双方狭隘的问答这样的单向信息传递过程,而是要在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建立多元互动的信息通道,进行信息沟通,并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人,也是学习阅读的主人。为此,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读书内化,自我建构吸纳,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6.
王新富 《学语文》2011,(1):36-37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新课标阅读与鉴赏部分阐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是单向活动.而是一种民主平等、充满理解的双向交流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7.
马蜂     
现代阅读理论揭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交流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首先是一个阅读者,他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教师与其他人无法取代的,而他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只能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实现。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任务只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激发他们阅读文本的欲望,促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相似文献   

8.
熊洁 《现代语文》2014,(3):144-145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阅读是感受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起来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感悟,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将作品和读者个体相融合,把文之神韵与读者的心神维系在一起,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悟和体验去解读文本.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种个性化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阅读能力的差异显现无遗。这一变化是可喜的,因为它迎来的是语文教学的新时代:但同时.对教授新教材的老师来说.它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阅读·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其实,阅读就是一种对话. 在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多向交流关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中具有自主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以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语文教学的新理念。阅读教学之重要,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作为语文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中释放出个性灵动的真情对话?笔者认为,阅读是情感的有效载体,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理念表明,阅读教学既不是个人独立的阅读行为,也不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文本或讲解阅读知识与方法的单向传递过程,而是要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建立多元互动的信息通道,进行信息沟通并产生相互影响的复杂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树立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内阅读中,要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有效进行阅读教学。还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不是传统意义的传授、讲解.而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在同一层面、同一平台上的沟通、合作、对话。它既是语言外壳的对白,更是思想、情感的碰撞与交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产生认知趋同、思维共振、情感共鸣,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具有生命价值的。教师要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能、情等层面与文本对话,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小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相互对话和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等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是为了着重培养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传统教学往往把学生作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对象,而忽略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渠道。所以,阅读教学的实施,应该为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构建一条桥梁,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阅读文本中获取知识、汲取养分。这样一来,学生自主的阅读过程就相当重要了。那么,如何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去阅读感受来自不同阅读材料,从而获取知识呢?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精选学生阅读的感受、体验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和文章的关键之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读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9.
赵秀英 《阅读与鉴赏》2009,(7):21-21,18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能力就是自学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手段。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阅读教学的任务实质上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在读书过程中怡情养性、增长见识、体味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卞德荣 《考试周刊》2009,(40):70-70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