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对维系人类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平衡具有中心作用和综合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我国,也面临着水污染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科技的发展 ,日益严重的环保问题 ,已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 ,以至各国政府的重视。为了保护地球环境 ,近二十多年来 ,人类在国际协作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例如 1970年联合国设立了世界“人与生物圈计划” ,1972年通过了“斯德歌尔摩人类环境宣言” ,1980年公布了“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1992年又通过了人类“2 1世纪议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参与国际协作 ,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我国根据联合国“2 1世纪议程”的要求 ,于 1994年制定了“中国 2 1世纪议程” ,并把它作为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一…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教育》2011,(23):88-89
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工业生产发展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也同样急剧增长,由此造成了一些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和世界性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目前,世界各种一次资源已经进入迅速耗竭的状态,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将有近一半要转向对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一、水污染问题的回顾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组成生物的基本成分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是联系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对生物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  相似文献   

5.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对维系人类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平衡具有中心作用和综合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我国,也面临着水污染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及其分类、并掌握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的区别。2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在形成和分布上的共同特征和规律。3 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需要开发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当前利用自然资源的现状 ,从而理解人类对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的基  相似文献   

7.
周祥恩 《地理教育》2011,(12):21-22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特性、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几个问题。教材侧重以“水资源”作为案例,突出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关于自然资源是否有价值的问题,学术界存在很大分歧。一些人坚持认为,自然资源是天然的使用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另一些人则认为,自然资源有价值,这是由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效用决定的。人们普遍忽视了作为商品的自然资源中所体现的搜寻和发现劳动。其实,作为商品的自然资源与其他劳动产品一样,也是有价值的。这些自然资源的价值也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只不过自然资源的价值量是由搜寻和发现自然资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因为,当自然资源成为商品时,搜寻和发现自然资源的私人劳动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单位商品资源中所包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成为平均的社会必要劳动。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地向大自然过度索取,必然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下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基础,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良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71):195-196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成为一种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然而,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资源的同时,旅游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前景下,旅游自然资源的评价与保护也不可忽视。本文以梵净山景区自然资源研究为例,旨在对旅游自然资源进行评价,进而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广泛,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剧增,如石油资源就是一例。特别是对资源的掠夺式经营、滥用、浪费,带来能源短缺、生态失调和环境污染种种弊端,对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制约,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物种消长,危害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前人口增长快速,粮食生产不足,能源短缺,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等对人类和社会  相似文献   

12.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地向大自然过度索取,必然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下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基础,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良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一、教育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年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从本世纪7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的污染和恶化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联合国和一些国际组...  相似文献   

14.
农业自然资源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对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目标,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滁州市南谯区农业自然资源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合理开发与利用该区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源既是环境、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来源。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其逻辑起点是厘清自然资源资产的基本法律属性。自然资源资产即资产性自然资源,虽然不是自然资源的全部但却是自然资源的本原存在。基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存关系,自然资源资产的基本法律属性体现为三个递进式层次:其一为财产,其二为物,其三为不动产。凡属自然资源资产均为天然生成,对人类而言具有价值性、可支配性和稀缺性;之于文明社会而言,从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材料向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原料的转化,基于其自身的土地附生性乃成为不动产的基本形态。包括《民法典》在内的现行法律仍缺乏对自然资源资产基本法律属性的明确规定,未来可考虑编纂“环境法典”时,以自然资源作为环境、生态及资产的基本法律属性为依据,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基本法律属性予以规定,以期有利于形成科学的自然资源资产法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环境作为一种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是以环境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发和利用,使得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急剧减少,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天然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土地退化、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重,可利用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经济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运行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本文试图从静态的角度,探讨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经济学意义 一、自然资源又称天然资源,一般是指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的用来生产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物质要素。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已经开发利用和虽未开发利用但已经过勘探和评价的物质和能源的储量,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广义的自然资源则指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够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一切自然要素和条件,除上述的土地、森林外,阳光、空气等也属于广义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8.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句中国谚语也道破了一个真理;要想开发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必须保护好它们。长期以来,人们没能很好地处理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的矛盾,甚至把它们对立起来。尤其自60年代以来,世界上五大社会问题(即人口增长、食物短缺、能源不足、滥用资源和环境污染)日益尖锐。许多国家由于人口剧增,不得不违背自然规律,大面积的开发农田、砍伐森林,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造成了社会经济发展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加剧。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开发自然资源,但同时还要进行保护。开发的目的在于使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19.
张福俊 《地理教育》2012,(10):29-3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并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从生活和生产实例出发,说出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对我国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的现状有一个清醒认识,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据说明、文字分析、阅读材料等的  相似文献   

20.
论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的概念众说纷云,本文在综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资源内涵与自然过程、人类需要、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具有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正确认识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征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