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认为,"放"是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握,对知识系统的精炼和总结,让学生少走弯路,吸收知识,促进自主学习的养成.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把握"放"与"收"的尺度,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既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又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还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主动参与、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和时空,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广泛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真正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科学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收"与"放"的关系,有效地调控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但往往易"放"而难"收",使教师难以收拢学生的思路,从而给驾驭课堂带来困难。"收"有利于集中学生思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阻碍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怎样才能使"放"与"收"达到平衡,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崭新要求.课堂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课堂教学应是开放性的、互动性的、合作式的.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大胆地"放",鼓励学生质疑、讨论,让课堂"活"起来;同时又要及时、有效地"收","放"是为"收"服务的,只有"收"才体现着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是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体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自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处理好实验课堂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很需要这样的管理艺术。如何把握好对学生"收"与"放"的分寸,做到"收""放"结合,张弛有度,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的问题。本文j六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高校设计类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提出了"放收平衡"的课堂教学艺术。该方法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授课过程的节奏控制与引导,并从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专业能力等四方面阐述了"放收平衡"教学艺术的特点和优势,以期构建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优化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培养优秀设计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教与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只有恰当地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才能真正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要上好思想政治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遵循适度"放"与"收"的原则,达到导与讲的统一,使课堂结构趋于合理,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放所谓"放"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放"意味着让学生能自己学懂的尽量自学;意味着让学生在尝试中有个性地自行摸索学习方法;意味着让学生在摸索中自己发现问题。那么"放"应怎样去做呢?  相似文献   

10.
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良好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处理能力的幼儿,而不是与在家中生活一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因此,如何掌握幼儿管理工作中的"收"与"放",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幼儿进餐中的"收"与"放"在幼儿进餐前,教师就要在主题活动中渗透进餐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不说话、营养搭配、干稀搭配。在进餐前,还要再次强调一次,并且要说明不文明进餐的后  相似文献   

11.
<正>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收得太紧,数学课就会变得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只"放"不"收"也不行,放得太开,就会放任自流。怎样把握数学教学中"收"与"放"的度,做到"放中有收,收放自如",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与体会。一、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论教育素养》中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解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这是教师素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  相似文献   

12.
新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放"与"收"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考查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率的高低,在倡导实施学生主体性学习的课程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放"与"收",使课堂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3.
一、现状——"收"有余而"放"不足写作教学的初衷是要让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从而进行书面表达与交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提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而现实写作教学中,由于升学的压力,教  相似文献   

14.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能"放",又要能"收"。"放"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放弃教师的责任和作用,而是有的放矢地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样,"收"不是束缚学生的思维,剥夺学生主动思考、表达的权利,更不是扼杀学生学习的热情,而是引导学生进入真知的开放空间,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课堂教学中,是扶好?还是放好?看法各异。我认为,扶与放,不仅是自然课堂教学中两种不同手段,而且是两种相辅相成、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讲授艺术,是矛盾的统一。教学时,如果灵活地运用扶和放,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发展智力,都能发挥良好...  相似文献   

16.
王伟思 《考试周刊》2013,(41):96-96
文章以课堂活动中的"收"与"放"为切入点,重点探究了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收放自如。  相似文献   

17.
周建 《考试周刊》2010,(52):61-61
课堂是一片"动感地带",流淌着生命的节奏和动人的旋律。课堂也是一片"情感地带",给人以情思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课堂还应该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温馨,充满生命力,不仅是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且是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想打造"形散而神不散"的高效课堂,让学生乐学、好学、会学,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切实地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放"与"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智慧地学习。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课教学中,是扶好?还是放好?有的主张是先扶后放,有的主张先放后扶,看法各异。我认为,扶与放,不仅是自然课堂教学中两种不同的手段,而且是两种相辅相成、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讲授艺术,是矛盾的统一。教学时,如果灵活地运用“扶”和“放”,做到以下几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发展智力,都能发挥良好的作用。第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扶”和“放”的关系。所谓“扶”,是对学生的启发、指导,是针对“灌”而提出来的教学手段,其目的则是放。扶而不放,那就使扶流于形式,失去意义,因而不能发挥作用。同样,不扶而放,也是不行的。我认为在处理“扶”和“放’这一对矛盾过程中,核心是“放”,即让学生去思考探讨新问题、去自行发现总结新规律。舍此,也就失去“扶”的意义。然而,“放”是需要“扶”的。不扶而放的“放”,是一种盲目的教学活动,学生就会感到“过河”无桥,不知从何入手,造成探索科学知识的困难,因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中妥善处理好教学的"放"与"收"之间的关系是进行开放性教学的关键。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活动和享受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角中类似派生公式更多。如能熟练掌握之,可使解题过程变很简洁。如由.可推出。类似计算如果我们把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下的学生讨论说成“放”,那么不妨把教师的讲解、归纳和/h结说成“收”。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呢?我在概念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一、先“放”后“收”数学概念的前后联系较紧密,在教学新概念时,可先启发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对比议论,理出头绪,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做精讲。这样做有益于加深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并明确新旧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如教学质数与合数。先抓住约数的定义,让学生找出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