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德”将客观自在之物的某些性质比附于人的某些品德,是儒家重要的关学观点。本文从“比德”于山水、寄情于山水、效行于山水三个方面阐释了孔子山水“比德”的生态审美。  相似文献   

2.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热爱旅行的杰出代表,他的"远游观"和"山水比德"审美观,对中国旅游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强调了积极入世的人生价值观,启迪与影响了后代人的旅游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3.
何治国 《大观周刊》2012,(10):25-25,41
中国园林以“君子比德,天人合一”这一传统文化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典园林起始中;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营造思想的主题却发生变化,主要追求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当人沉静默察自然山水并沉浸于人景,就获得了超越尘世的心灵解脱和精神愉悦即“畅神”说。  相似文献   

4.
儒家"比德观"是中国古代比德观的代表,儒家把天下万物都看成具有道德属性的物体,将其作为道德导向的参照物。对讲究居住环境和精神追求的中华民族来说,设计者们受儒家思想影响,在古代环境设计中产生出典型的"儒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徐海蛟 《兰台世界》2013,(10):28-29
儒家“比德观”是中国古代比德观的代表,儒家把天下万物都看成具有道德属性的物体,将其作为道德导向的参照物.对讲究居住环境和精神追求的中华民族来说,设计者们受儒家思想影响,在古代环境设计中产生出典型的“儒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宗炳的千古名著《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理论著述,阐述了以小观大、神托于形等观点,还明确提出了归之于"道"的理念,首次将绘画的精神内涵上升到了"道"的层次,《画山水序》一文也因此成为中国山水画科目的重要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7.
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孔子是中国"山水仁性"思想体系的开创者之一。"山水""、松柏""、日月"等也成为孔子"仁性"思想的代表意象。本文在研究了孔子山水意象的基础上,探寻了孔子山水思想与仁性内涵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书市在号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举行,使所有的与会者在进行业务之余,都有机会领略这个以山水著称的旅游城市.其实出版业就应像雨季的桂林一样,有风和日丽,也有雨雾挥洒,因为文化的底蕴与自然的山水从来就是两相得宜的.书市书籍所堆垒的文化之盛宴,会议经济给当地所带来的消费商机,一切似乎都映衬着出版业的热闹与繁荣,但对处在改革与变动前夜的中国出版业来说,桂林书市所呈现的某些切面、某种趋势,也隐含着出版的一些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山水画出现于隋,萌芽于唐,成熟于宋.北宋苏轼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提出,使题画诗迅速发展,潇湘山水画已出现于题画诗中.北宋山水画深受五代影响,潇湘山水已成为山水画创作的一支.米氏父子没有采用前人陈陈相因的山水画程式,而以书入画,创造"米点皴",米氏云山正是其文人心境的表达.本文从米友仁传世作品《潇湘奇观图》出发,以米氏云山为出发点,在充分肯定米友仁绘画成就的基础上,探究其笔墨意趣与文人情致.  相似文献   

10.
古琴于200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首先体现在"琴器"之上。在琴制上,是将"道"与"器"完美结合,依易学"观物取象"之理而造,其深意是"君子所以比德",其中包含着五音、五行、五端、五事及至人体五脏之间的相互映衬、相辅相成的关系;良质美材与用工精良是琴材之美的核心,良质美材是取天地之灵气,精工细作使琴成为承载着文人精神的"作品";弦与徽是使琴能够发出动听感人声音的关键,古人通过七弦、徽位与声律关系的"弦象"问题,将古琴琴器之美,上升到道德层面。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档案馆特藏档案陈列室始建于2004年,共展出了270余件珍贵档案.并配有30多张历史照片作为背景资料.特藏档案陈列内容共分为"山水圣人"、 "清代珍藏"、 "民国卷帙"等八个部分.特藏档案陈列室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包磊  王玉 《兰台世界》2014,(6):138-139
于法兰是魏晋南北朝著名僧人,喜好山水,他的游览山水,也很与众不同。于法兰鉴于佛教书籍不完备,西行求法,后病逝于交趾。无论其山水之游还是西域求法之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于法兰是魏晋南北朝著名僧人,喜好山水,他的游览山水,也很与众不同。于法兰鉴于佛教书籍不完备,西行求法,后病逝于交趾。无论其山水之游还是西域求法之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济南名泉     
济南素有"泉城"的美誉.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赞誉到: "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地理学家于钦称赞说: "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相似文献   

15.
如今要想探究谁是第一个喊出"80后"词汇的人恐怕还有些枉然,这个词汇的始作佣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80后"如今成全了包装"80后"作家的某些出版社、某些书商、制造"80后"花边新闻、八卦新闻的某些报刊、网站.  相似文献   

16.
李白寄情于玄游与仙游,纵情山水、超脱物外、访仙求道,创作了大量与旅游有关的诗歌。李白的一生是在诗酒相伴的旅行中度过的,他的旅游行为与追求是多元化,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旅游情怀。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说来,文秘写作和文学创作的动因是不同的.文学创作是作家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的某些现象和问题有所感悟,从而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再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创作个性,加以想象、虚构和发挥,是"情动于衷、意不能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李唐不但继承了北宋山水的简练萧疏,同时也开创了南宋"院体"山水"风气之先",可谓两宋山水画转折时期的关键人物。本文通过解析李唐在两宋时期的绘画风格,旨在探析李唐之于两宋山水画风格嬗变及南宋"院体"发展之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退休后,不少人甘心当"酒菜花干部"(退休干部的自嘲.即每天喝喝酒、买买菜、养养花),有的或延续爱好,或投资理财,或寄情山水.他们中,有的似神仙,有的则庸碌,还有的则以为无"官"了,就忘了本分,忘乎所以起来,以致啥坏事也敢干了!  相似文献   

20.
田林海,原名田林罕,号九里山人,1948年生于浙江永康,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研修班结业。先后任职于浙江衢州文化馆、国家水电部十三局和山东美术出版社。擅中国画山水及人物,其作品曾入选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