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我一向好读书、写作,把读书、写作作为思考敖育问题、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班由路径。《青岛大学师光学院学报》作为岛城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高校有影响的学术期刊,自然进入我的阅读视野,从最初对学报的走注到为学报撰稿,学报伴随并见证者我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读书·写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既具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阅读技巧 ,又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人才是高等院校教学方面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探讨了读书的本质 (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写作劳动的自主性及其读书与写作的关系 ,进而得出了读书贵在读源头、读经典和写作贵在有创新、有个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于书杰 《成才之路》2012,(14):13-I0008
正在与同学们的反复接触中,我发现一个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都在问"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要叫我说文无定法——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妙的作文写法,写作是硬功夫,功夫不到家,想写好文章是不可能的。所谓的硬功夫实际上就是关于写作的一些基本功。我个人认为,要想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就要做好三件事:读书、观察与思考。打个比喻,一篇文章要想写好,就要有血肉,有骨骼,有灵魂。我认为只有通过认真读书,才能使所写文章有血有肉;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确立文章的骨骼;只有通过缜密思考,才能使文章获得灵魂。如果脱离这三个过程想写好文章,那么恐怕要比登天还难!  相似文献   

4.
当前,语文教学仍普遍存在着阅读归阅读,写作归写作的现象,致使学生的写作出现了很多问题。近年来,我在记叙文的教学中,采用阅读——生活——写作的教学程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下面,就以我教《井岗山散记》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具体作法。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井岗山散记》一课时,首先,我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理解词语,弄清作者描写记叙的场面、思路和着笔点,然后,着重分析下列问题:一、作者按什么线索组织材料,以什么为侧重点选择材料,二、课文怎样写眼前景物,又怎样由眼前景物写到当年的革命史迹,又从当年的史迹写到今天的变化,三、写革命史迹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文字进行写作的活动。它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课题,国内外很多专家都设计过很多模式,不论任何模式,都离不开作文的基本途径:写作与读书、生活紧密联结。我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甚深。  相似文献   

6.
大概从我懂事时起,文学就深深感染着我。小时候,我会缠着母亲讲一些文学故事,会用尚不成熟的握笔姿势在白纸上画下自己的“佳作”,会装模作样地翻阅一本本厚厚的散文诗集。上了小学,绘画成了我的特长,读书成了我的兴趣,我与写作也建立了一种深深的感情。我爱身边每一样美的事物,把它们画出来,藉此表达我对美的渴望与追  相似文献   

7.
一直想把女儿引上读书和写作的道路。我总觉得读书和写作不仅能提高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而且能让一个人变得气定神闲且目光如炬。我就是一个喜欢读书和写作的人,笃信“有其父必有其女”。但现在看来我的努力似乎有点枉然,因为女儿与我已是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8.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1):F0003-F0003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其前身为《黄淮学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于1995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1999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2005、2008、2011年连续4次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2002、2006、2010年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十佳学报;2007年12月获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我的教师生涯已有30余年 ,与书打交道49年 ,从我的成长经历来看 ,我是遵循着读书—教书—教研—写书的阶梯不断攀登的。读书读书是心灵活动。“读书看报 ,求知之道。”学生取得知识获得技术掌握本领需要通过上学读书学习 ,由不知到知之 ,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只有经过勤奋读书刻苦学习 ,才能将古今中外的知识技术本领汇集脑中 ,日积月累 ,月复一月 ,年复一年 ,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才。没有条件上学读书的人 ,更要读书学习 ,通过勤奋自学刻苦钻研 ,学到知识技术本领 ,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才。读书要有选择 (特别是青少年更应如此 )…  相似文献   

10.
专心做事     
特长就是专心地做一件事情。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四个小时来读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如果选定从事这门科学的研究,并想有所收获,那就要一辈子读书,终身不停地写作。任何史学研究的成果,都是坚持读书与写作的成效的物的体现。只有坚持读书,勤于写作,才有可能摘取所期望的成果。我于1954年进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从此开始了历史专业学习,也即开始了历史专业书籍阅读。从1954至2014年的一个"花甲"岁月里,我从未间断过读书,也从未间歇过写作,始终以读书  相似文献   

12.
读书与写作     
我在高校教授写作三十多年,创作时间逾四十年,这里就读书与写作问题谈点体会。我从小就欢喜读书,找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也无什么目的与要求。后来长大成人,读书养成了一种习惯。但大部时间用于读中外名著,同时也读一些杂书。有些青年同志问我:“你用什么形式读名著?”采取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以集中为主。我在一个时间,比方说一年或半年,集中时间与精力研读某名家名作。如鲁迅全集,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巴尔扎克小说全集和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一年或半年业余时间读完一部名著。这样读.比无目的无  相似文献   

13.
<正>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要多读书,同时还要多积累多思考,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感到空洞无物,无所适从。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来指导学生写作。  相似文献   

1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经典,仿佛这就是阅读的终极目的.我不知道杜甫写下这句话的时候自身处于何种状态,但这句话达到了一个目的,就是告诉我们,读书是为写作服务的,读书是输入,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写作效益,甚至是为了出人头地.我从不反对读书为写作服务,因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交融是水到渠成的关系,但如果仅仅为了写作而去读书,那读书就成了苦役,而且这苦役就没有了尽头.  相似文献   

15.
三年前我还在师大中文系读书时,他就是我的老师,今天,他给我的印象还跟过去一样:思路敏捷,言语质朴,待人诚恳。坐在他面前我不感到拘束。近些年来,写作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随着整个成人教育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而无论是搞写作教学还是学习写作的没有不知道刘锡庆的。“您有不少头衔吧?”我知道,这是名人的“共性”之一,但他的回答还是使我有些吃惊: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写作教研室主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写作》杂志编委、中央广播电  相似文献   

16.
王琼 《辅导员》2011,(15):62
自古而今,读书和写作都是不可分的。书籍是开启心灵和智慧的窗子。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使人思维敏锐,聪颖豁达,让人知书达理,出口成章。教学多年,我发现写作好的孩子多数都酷爱读书。我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们爱上读书,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知识。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富于  相似文献   

17.
《文学教育(上)》2014,(5):158-159
作家魏微日前接受采访时说:文学书籍,我早年读得比较多。最近七、八年读的小说相对较少,反而经常涉及一些社科、历史类的书籍。我读书也是一阵一阵的,如果某段时间不需要写作,读得就会多一点。如果正在写作,就少读一点,通过阅读寻找文字的灵感。我把读书当成一件事情来做,是从当作家开始,但不能说我就是系统地读书了。  相似文献   

18.
我一个射手座女孩,生在世代书香之家,深受身为作家的爸爸的影响,自然喜欢上了读书和写作。 书是茫茫黑夜的灯塔,读书照亮了我18年来的人生之路;写作是随风借力的锦帆,写作让我结识了很多编辑叔叔、阿姨;认识了很多朋友,推动了我人生的航船不断前行。 我坚信:累累的硕果,源于辛勤的耕耘;人生的成功,来自顽强的奋斗。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报英文摘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论文是否能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英文摘要必须符合国际、国内文摘标准。纵观高校学报英文摘要,归纳不符合标准的错误。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拟采用稿件英文摘要中出现的错误为例,对照文摘标准,提出相应的写作规范。  相似文献   

20.
我的读写情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长大了,成了一名教师,天天与书本打交道,并没有让我厌倦了书,相反,教学之余,我仍然喜欢读书。书读的多了,也拿起笔写读书心得或者生活随笔,渐渐地,我喜欢用读书与写作充实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