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单明初先生的毛体书法,用笔、结字、气息俱得毛体神韵,在习毛体书作中当属上乘之作.稍显不足的是布局过匀,缺乏毛体的磅礴气势,字与字之间还缺乏行气,如最后"今朝更好看"几个字显得有些字字独立,上下字之间笔画照应不够.再就是落款,"壬辰年秋"等以下几字没有使用毛体风格,显得不够和谐.名章宜上提一章位置,靠款字近一些.  相似文献   

2.
正唐戈非先生的临毛主席诗作行草书,有毛体气象,值得肯定的是,用墨比较自如,整个章法也自然大气,总体书写感觉是好的。应注意的方面有:一是点画欠扎实。用笔上还没有熟练掌握调锋能力,点画是抹出来的,用笔技法还有待加强。如"飞(飛)""生""松"等字。二是字法上不准确。毛主席写字,虽大小放胆错落,但均合古法。这件作品中"色""飞""从(從)"等字的书写不够到位。三是款字不够和谐,如"壬辰岁(歲)"的书写,没有毛体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姜光东书友这幅作品,体现出作者有较好的草书底子,对草书的研习有着一定的基础,笔性也很有感觉,用笔灵动而有生机。作者注意到了疏密、大小的关系依存,流畅、奔放、自然而不做作,虽有今人的痕迹,但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说说不足,仅供参考。首先,字的草法、结字书写不到位,如作品中的"等、渡"等字。另外,要注意草法的变化,章法上疏密的变化有待推敲。望加强对古代  相似文献   

4.
正《十七帖》,王羲之草书名帖,是其草书代表作之一。因卷首有"十七"两字故名,而非十七帖数也。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右军书记》载:"《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草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及言语,以数相从缀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共有33个要求会写的字,其中的"瓦、冒、洒、夏"等字在指导学生书写或理解时需要格外注意。"瓦"是第5课《泉水》中的字,相关的句子是:"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该字既要注意笔顺——第四笔是点;又要注意第三笔是横折弯钩,不是横斜钩;更要注意正确理解它的意思。"瓦"在二年级上册第10课《北京》中就已出现,是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草书的临习
  1.草书分为两类:一是章草,即隶之草;二是今草,即楷之草,理当与行书属同一层次。狂草属今草,也称大草。若行书为“走”的话,小草即为“跑”,狂草就是“狂奔”。目前时尚走走、跑跑的行草,也是一种风格。习草要有一定的正体基础,因为草出于正(篆、隶)书,同时草兼各体的美学素质。草书从字法到笔法结构都有严格的要求,只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平正入险绝,循序渐进,并经过长期的字法和技法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和学好这门艺术。主攻大草应从小草做起,可先习王羲之《十七帖》、智永或怀素《千字文》、孙过庭《书谱》。因为各种风格的大草,均是以小草为基础的。有了一定小草基础,就可选择符合自己审美观念的大草作品作为自己临习范本。由于草书的意多于法,载情性特强,因此习草还需注意字外功夫。因为,书写者往往在瞬间挥洒中下意识地将自己审美、修养、情绪表现出来,所谓“书如其人”此时表现得最为充分,故习草更需提高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7.
正沈根度书友的草书中堂,书写毛主席的七言律诗《长征》。作者自始至终一笔不苟,用笔精到,结字在端庄中有大小变化,章法比较和谐。偶有几个小瑕疵,如"闲(闲)"错写成了"间"字、"难(难)"字越出章法的边缘而略显不协调、落款太拘谨等,但仍不失为一件整体感较强的作品。作者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草书字势的欹正相间与"行气线"的摆动照应。字势的欹正相间,是指草  相似文献   

8.
《遭遇不明生物突袭》智力题答案a.提示:要注意避开有红色端口的管道,因为那是脱开、走不通的;b.略;c.飞碟是由"人头马星座"这几个字画成的,具体是:顶部是"人"字,红色部分是"头"字,底座暗含"马星座"三个字;d.略。  相似文献   

9.
四、假借造字法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假借造字法,即将汉字作为音化符号使用,通过借用已有文字"依声托事"或"转声托事"来表示某些有音无字的词的一种造字方法。(一)"依声托事",即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某些有音无字的词。多为一音多义字.例如:"丘"字,读为 qiǖ《广韵》去鸠切,本是"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说文》)的象形字.而在《周礼·春官·冢人》"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句中,"丘"指坟墓;在《楚辞·九章·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句中,"丘"指废墟;在《左传·僖公十五年》"不利行师,败于宗丘"句中,"丘"指邑里;在《孙子·作战》"丘牛大车,十去其六"句中,"丘"指大;在《汉书·息夫躬  相似文献   

10.
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始,各种注本对"芳与泽其杂糅兮"的注解颇有分歧,其分歧主要集中在对"泽"字的注解上。通过对《尔雅》中"泽"的考证及分析可知,在此处"泽"应为《尔雅.释草》中的"泽",即乌蕵草,是恶草的代表,而"芳"代表芳草,故"芳与泽其杂糅兮"应喻清浊杂处,自己与群小共处一朝。  相似文献   

11.
1.王景兰先生的草书杜牧《山行》诗,写来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作者把握草法的能力很强,在用笔上能指挥如意,所以点画沉实稳健,血脉贯通,是一幅比较理想的草书作品。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个别字的处理具有很强的审美情趣,如寒字、云字、生字、处字等,有的字组如白云生处有人家、霜叶等都很值得玩味。落款也很  相似文献   

12.
刘其昌先生的草书作品,书写性情和气韵都不错.有的单字写得很好,如"台、烟"和落款中的多数字,写得都很好.初看是一幅不错的草书,但仔细审读每一个字和具体点画,需要改进的地方就应该注意了:一是要注意点画写法.草字虽草,但点画仍有起、行、收的规矩.  相似文献   

13.
正臧静书友的章草作品整体书风略显生拙,不以巧媚为能,别有一番味道。用笔多取碑学笔法,中锋遒润,转折多用方笔;结字以扁宽为主,亦穿插纵长字形,字势颇有变化;全词下阕以落款方式处理,别有新意。此作应注意的地方是,正文中"谁(谁)举(举)沉浮"应为"谁主沉浮",此外"漫""舸"等字草法宜再严谨些。  相似文献   

14.
正鲁迅的《藤野先生》有这样一句话:"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这里的"绯红"应该怎样理解呢?对于"绯"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深红色。《辞海》解释为:鲜红。《说文解字》则注为:"绯,帛赤色也。"也就是说,"绯"字指红色,最早是指深红色的帛。在我国古代,人们最早用的红色是用茜草染的,所以茜草又称"染绯草"。《诗经》有"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东门之墠,茹藘在阪"等句,唐代陆德  相似文献   

15.
正王月明书友的《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行草条幅,整体气息流畅自然,章法布局疏朗,线条沉稳,墨色富于变化,润燥兼施。草书作品贵在作者情绪的表达和意蕴的表现,因此往往书写速度较快。这不仅需要熟练的笔墨技法,而且更需要准确和熟练地运用草书字法。此作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字的草法不够规范,如"月下沉吟久不归"的"下"字,容易误为"小"或"不"字。另,"净如练"误为"静如练"。综上,希望作者在书写过程中注意用字规范。  相似文献   

16.
以教学《幼时记趣》为例,解析语文教学中的一字立课法,指出一字立课法的实施起于教师,源于教材,利于学生,是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有机互动的产物,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用最便捷的途径解决最烦琐的程序;用最细小的切入点观照最全面的课文内容;用最系统的教学活动获得最持久的教学收获.运用一字立课法开展教学,必须注意三点:一是要符合文本内容实际;二是所立之字在文中的位置有规律;三是要在动态中实施.  相似文献   

17.
正我学习毛体书法艺术,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时,报刊上经常刊登毛主席的诗词,我也逐渐产生了对毛体书法艺术的兴趣,但字体都较小,难以看出其笔法、墨法。因此,学不到毛体书法艺术的精髓。直至看到毛主席的手书真迹,即《文稿卷》《自作诗词卷》《题词题字卷》《手书古诗词卷》,真是如获至宝。后又见到《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鉴赏》这些书法资料,更是如饥似渴地进行临摹、观赏。经这一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农村小学工作了21年,担任中心小学校长也有11个年头了。回顾这11年的校长工作,笔者认为一个农村小学校长,工作要重在"实"字,学校管理要突出"活"字。一、"实"在何处1.工作制度要实。笔者担任校长后,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乡镇实际,初拟了《教师目标考评细则》《村级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方案》《村小校长考评办法》《教师考勤细则》《小学素质教育质量评估奖惩办法》《教师常规要求》等,  相似文献   

19.
正俞标淡书友的草书作品率性洒脱,开张豪放,点画迅捷。草书往往书写节奏快,字形变化丰富,对书家笔墨技法和草法的熟练程度具有较高要求。由此作笔法可知,作者对毛主席草书风格有所借鉴,用笔和结字均显露出毛体草书特征。不足之处在于,用笔迅捷有余而沉稳不足,点画质量尚需提高。  相似文献   

20.
"被"字结构一般在句中作谓语形成通常所谓的"被"字句,而不作谓语的情况也不少,在《醒》中这一结构的句法功能多样,可作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主语等,本文采用定量统计定性分析法对《醒》中的"被"字结构作一研究,以便人们清晰认识《醒》中"被"字结构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