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害魏〔参0,O门〔参O)。3〕〔寥()f){)6〕〔参‘)i);)7〕〔参你均8〕〔参‘j)),〕〔参l月1走口〔寥。川〕〔零‘)i) 12〕〔寥0()13〕〔参001生〕〔参001几勺〔寥‘))1‘飞_〕〔廖0017〕〔廖0015〕〔参‘)‘)1‘,_J〔爹‘j)2。_〕〔,寥0021{〔参0022_{〔寥0J2:;_l〔参002生.}「一参。。2。〕〔誉O沙26_J舀_零0031_〕〔琴‘)03生〕〔_寥可)03〔3〕已一琴0Q3下_」名册次蒸嗡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蔗嗡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二)夜戈教翠法小鬃教师的举替及其镇算赏前教育建没的方引-怎株翠舒蔗粉的教育工作一f固辫龚民文化攀苦班的机告小率校的…  相似文献   

2.
<正>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这首词写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当时词人苏轼由杭州知州召为翰林学士承旨,离杭赴京时写下这首词送给参寥。参寥是僧道潜的字,以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文笔为苏轼所推崇,与苏轼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由  相似文献   

3.
参寥子 《东坡志林》卷2;“吴、越多名僧,与予善者尝十九”,而参寥子居其首。坡公云:“妙总师参寥子,予友二十余年矣,世所知独其诗文,所不知者,盖过于诗文也。” 参寥子乃僧道潜之字也,道潜本姓何,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县潜阳镇)浮溪村人。幼不茹荤,以童子诵《法华经》为比丘,于内外典无所不窥,且能文章,尤喜为诗。苏子谓其“诗句清绝,与林近上下,而通了道义,见之令人萧然。” 东坡(?)杭之日,与参寥结方外之交,而其所交亦因诗也。北宋僧惠洪《冷斋夜话》云:“东吴憎道潜,有标致,尝自姑苏归湖上,经临平,作诗云:‘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蜒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坡一见如旧,及坡移守东徐,潜往访之,馆于逍遥堂,士大夫争欲识面。东坡馔客罢,与俱来,而红妆拥随之。东坡遣一妓前乞诗,潜援笔而成,曰:‘奇语巫山窕  相似文献   

4.
我的家乡是中国文化名城——杭州,这里有许多特产,其中西湖龙井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闻名天下。龙井茶的品种可丰富啦!比如"狮"、"云"、"梅"、"龙"、"虎",它们分别产自狮峰、云栖、梅家坞、龙井和虎跑一带,其中以狮峰龙井的名声最响亮。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喝了一口狮峰龙井,赞不绝口。从此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5.
乍一听,“龙井湖”三个字让人产生一种熟悉的神秘感.也许你会把它和杭州西湖的“龙井茶”联系起来。其实,龙井湖是我亲爱的学校——西南石油学院南充校区的一处幽雅的名胜,它与毗邻的天鹅湖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油院校园里一道最具特色的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苏轼在《送参寥诗》中提出观点“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可以说,苏轼以禅论诗,就空静二字演成妙谛,对诗歌创作提出了自己精僻的意见,对后世影响也极深远。  相似文献   

7.
江村即事     
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日西斜。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寥花。_纵J妙〔解说〕这首诗突出了江村的荒凉,构成一种淡远的境界。江天一色,一眼望不到边。西阳夕下,四野笼罩着寒烟。浓浓的秋色秋景无人赏,只有江畔的芦花和寥花寂寞地开放。O J护李愁,,J江村即事@黄庚!元~~  相似文献   

8.
时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大多以"实验课"为主,而对"非实验课"中"科学概念"教学的关注更是寥寥。"非实验课"中如何有效构建"科学概念"?本文结合真实课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学情调查,了解"前概念";创设情境,引入概念;多元结合,建构概念。  相似文献   

9.
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了"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是我们所知的古文献中关于七夕乞巧的最早记录,其形成与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七夕诗词千百年来浓华不减,郁采无限,字字珠玑,令人赏心悦目。一、细嗅七夕诗词美,美在意象之深今人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中曾指出,"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七夕诗词择取的主要意象皆是独具匠心,令作品收缀玉联珠之效。意象之一是"当空皓月"。七夕诗词中借一冰魄,以思  相似文献   

10.
<正>毛滂(1060——1124?)⑴,字泽民,自号东堂,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他主要活跃于北宋中后期文坛,与当时名士苏轼、苏辙,诗僧释参寥、释维琳等皆有文字来往。他诗、词、文俱善,苏轼赞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并以"文章典丽,  相似文献   

11.
看地图     
卜“寻 甲匡}6一}鸡,、‘}r‘一}!她.6多多办蔚一耀寥墙2炙i大。闽打一掖3"︵2童多赶防够传炎匡家阵越萦司姗i乞子,,夕.对部。.一,·I看乡爱6弃三揍亘回乏·们丝‘雀.;扛歹f..#矛.藕应看地图@李慧 @严明~~  相似文献   

12.
自相矛盾     
你最番欢哪门功课?英语l蜷滚,…1寥章2怪了,你舀招欢英语,为啥每次都不及格矛盾吗?这不是自相因为我爸不栩英他从不提问我!澎会 气二乃叭二夕3澎嘎、幽网四︸自相矛盾@于昌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奖励》2013,(8):14-15
北京时间8月12日深夜至13日凌晨,居住在北半球的人们如期迎来了有着三大流星雨之一称号的英仙座流星雨。由于爆发时间正值中国农历"七夕"节,因此也被情侣们视为上天馈赠的一份特殊礼物。在国外,虽然人们可能并不知道"七夕"节是怎么回事,但对于那些天文爱好者来说,英仙座流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中国七夕诗创作的"黄金时代",唐代的七夕诗主要有"写七夕,表爱情"、"叹七夕,抒乡情"和"咏七夕,道闲情"这三种模式,深入研究和探讨唐代的七夕诗创作,有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唐代七夕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15.
作文之于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下相比较初中课文教学而言,大家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作文教学常常变成语文课堂的点缀,有"被边缘化"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初中作文教学行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失。一.作文教学缺乏自身的训练体系,没有一套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教材在大部分的语文教材(无论是以主题为单元的还是以体裁为单元的教材)中,作文教学指导往往嵌在单元教学内容之后,一般只是寥寥  相似文献   

16.
汉魏六朝七夕诗在表现节候特征时,主要以"秋"、"月"意象的使用为主。诗人们以清泠的秋色来衬托牛郎织女相思相会之景,以素月、朗月等来抒发二者哀婉细腻的相恋之情,从而构造出一种浓重的悲情氤氲,体现了汉魏六朝七夕诗抒情特质中"以悲为美"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大量先秦和汉代散文,认为《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句中的"参"不当释为"参验、省察",此"参"通"三",表确数。  相似文献   

18.
鹊桥会 乞巧日 爱情节--七夕文化与价值的现代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夕文化是指七夕节产生前后的民间文化、礼仪以及七夕节的各种风俗活动等的集合体。富含着中国特有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农耕文化因子,七夕文化中爱情的诠释烛照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爱情世界,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先进文化唤醒意识的重要作用,给劳动人民,特别是中国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童 《文教资料》2012,(26):116-117
山谷的俚俗词语言可称为"本色当行",无论是用字的通俗浅俚,还是形式上的叠韵、俳体,都特色鲜明,并与后世戏曲在语言方面有着诸多的相似点,"惟故以生字俚语侮弄世俗,若为金元曲家滥觞"[1]。然纵观后世对山谷俚俗词语言的注目,甚为寥寥。因此,本文试图就黄俚俗词语言之特色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20.
寥若晨星常被误为寥若星辰,《人民日报》2010年12月1日便有一例。该日第20版刊有《华罗庚留给我们什么》一文,其中说: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能够提供给我们科学研究的条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何以像华老这样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师却依然寥若星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