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生产项目实例为教学题材,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项目,对现代电气设备分别进行继电器控制和PLC控制。从软件调试到硬件接线,再到项目控制效果的实现,体验教学中始终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两者控制方式的对比使学生的思维从继电器控制的"纯硬件"控制模式过渡到PLC控制的"软件辅助"控制方式,在实践中,学生更能体会到两种控制方式的控制原理以及PLC控制技术的优越性和适用性。通过教学改革,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PLC知识的探索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其他实践性课程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项目教学法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LC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可将应用技能作为教学设计的主线,兼顾传统教学规律,设计一个涵盖教学大纲要求的各个知识点的项目群,最终确定五个项目,即PLC及相关硬件使用、电动机的PLC控制、自动交通灯的控制、触摸屏的电动机正反控靠4和高层建设恒压供水控制系统。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问题为线索组织教学,学生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主动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教材知识点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许多生产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社会培训学员的需求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培训工作是急需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PLC培训教学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当前PLC技术、CAD/CAM技术和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三大支柱。因此在机床电气控制中加强PLC控制过程的教学,或单独开PLC课程,已成为机械工业学校或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必然趋势。PLC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而弄清PLC编程原理又是掌握PLC控制技术的基础和重要途径。现就自己的编程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我校教学用的PLC是日本松下电工公司生产的FP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中有FP1——C24、FP1-C40和FP1-C72三种规格。编程时采用的是松下专用软件NPST-GR3.1中文版软件,该软件提供了三种编程方式:符号梯  相似文献   

5.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 m 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被称为自动化三大支柱之首的工业控制装置。PLC是一种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行电子系统,它融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通过用户存储的应用程序来控制生产过程。由于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和实时处理能力强的优点,PLC已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导控制产品;各类企业均需要一定数量的富有实践经验的此类人才。下面就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能有效地进行理论教学又能在实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谈几点体会。一…  相似文献   

6.
对基于PLC的变频调速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分析,首先分析了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设计了基于PLC构成的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给出了详细的控制系统结构设计方案,并完成了变频器和PLC的选型设计与硬件接线设计,分析了控制系统实现无级调速的基本工作原理与过程,对于进一步提高PLC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工厂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献 《中国教师》2013,(Z1):31-32
PLC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它可以通过软件来改变控制过程,已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机械设备和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现代工业企业迫切需要PLC的专业技术人才,为适应这种形势需求,PLC技术已成为各普通院校及成人高校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我校也不例外,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开设了PLC课程,由于PLC实验教学在整个PLC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起到了对理论教学的加深理解,又强化了学生动手编程的能力。但  相似文献   

8.
PLC课程是机电专业主干课程.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PLC控制交通信号灯”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总结项目教学实施效果.最后提出项目教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PLC课程为研究对象,以运料小车自动往返控制为例,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分析电气自动化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以各种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学习。  相似文献   

10.
引入企业PLC控制应用实例,设计出浓缩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系列实训内容,是笔者对三菱自动化技术实验室功能进行深度开发的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PLC技术类课程——"三菱产品应用"中PLC工业应用6大主题板块的开发思路和教学心得,并以柔性生产线MPS系统为例说明教学情境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1.
提高PLC综合实践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PLC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的控制领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高职教学的任务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应在“强化实践,重在应用”上下功夫。为此,我校对PLC综合实训进行了大胆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国家教委自动控制专家评估组的一致好评。在此,就我校的具体实施办法,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探讨。一、实训室的筹建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进PLC和相关设备,这是PLC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PLC综合实训室现有日本OMRON公司的CPM1A型、C200H型,日本松下FP0…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本科院校应用型能力培养的问题,解析出《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类专业应用型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突出以维修电工职业技能为该专业基本应用型能力的思想,围绕着"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学生基本应用能力"这个中心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按照现代教学思想进行了设计与探讨,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并行教学等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PLC控制技术已经在自动化生产的控制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业已成为工业控制领域中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监视与控制通用系统,即MCGS,是一种常用于工业控制的组态软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工业采用自动化控制、生产、管理技术,因此很多高校也纷纷将该软件教学纳入课堂教学中。主要探讨了组态软件在PLC控制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杨青霞 《现代教育》2011,(Z3):110-110
PLC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计算机技术、电子应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是继电接触器控制的后续发展。PLC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课程,是机电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应引进生产生活实例,认真研究教法学法,运用项目教学,实现教学过程再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自动化生产成为趋势,锂电池生产设备碾压工序中的自动化控制涉及到MES系统、自动化调度系统、PLC工控系统,其中自动化调度系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在对ActiveMQ、FinsTCP协议、C#委托代理机制以及三层架构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项目的设计与实现。该项目已经投入生产应用,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应用、网络通信以及智能设备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解生产行业过程控制系统中应用规模显见成效。生产过程自控系统发生结构性的根本变革,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的应用已形成必然趋势。以电解生产整流变电站供电系统为例,提出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解生产供电上控制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提出PLC智能稳流控制系统在整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玻璃蚀刻是现代玻璃装饰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工艺。为了满足玻璃蚀刻工艺生产系统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的控制要求,以欧姆龙CP1H-X40DR-A型PLC为控制核心,结合威纶通触摸屏Easybuilder Pro组态软件以及Modbus现场总线技术,设计了玻璃蚀刻生产线控制系统,进行了生产系统的整体硬件设计,相关PLC程序设计,触摸屏控制界面设计,控制机械手对玻璃的蚀刻,实现了对蚀刻线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内铅酸电池生产污染大、能耗高的状况,提出了一种免熔铅加工铅粒的技术方法。免熔制铅粒机由PLC和人机界面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主要特点是采用光电信号传感器采集各相关的参数,并经过PLC集中优化处理,从而实现进料到出料的自动化控制。介绍了控制系统设计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硬件设计包括PLC的选型、触摸屏选型等;软件设计包括控制系统结构原理、电气控制原理以及PLC控制流程设计。该全自动免熔铅制粒机已经通过企业使用,操作简单,节能环保且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0.
PLC吸收了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最新成果,实现了单机自动化到整条生产线的自动化乃至整个工厂的生产自动化.本文是针对现有的DH-100型对焊机,采用PLC控制代替原有的继电器控制,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