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玲 《考试周刊》2012,(44):63-63
预习对于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实践证明: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预习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从明确预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参与力,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保持学生的"热度"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何启芬 《广西教育》2012,(9):4+11-4,11
众所周知,预习习惯是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一、预习的重要性首先,我在班级对"你怎么看待预习"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6份。其调查数据结果如下:选择"不必预习"的占68.4%;选择"要进行浏览性预习"的占11.6%;选择"边预习边思考,带着问题听课"的占15%;选择"要预习,有问题及时主动请教他人"的占5%。以上数据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预习不重要,所以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师如果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学生就会对预习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会影响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先让学生从思想上懂得预习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李红艳 《考试周刊》2012,(43):44-44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培养这个能力,作者认为应从预习环节入手,通过实践,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着重阐述了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意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通过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既能降低课堂学习难度,又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从学生语文预习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培养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策略。有效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这样能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  相似文献   

5.
徐黎 《成才之路》2012,(32):3-3
预习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第一步,预习能力的养成更是应该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的。倡导并提出"任务预习法",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使他们在预习中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有效预习。有效预习需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及学生发展特点设计,以指导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预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要坚持不懈进行引导;要创新课堂模式,把预习习惯培养基于课堂、用于课堂。  相似文献   

8.
预习,是对一节课将要学习内容的准备,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的自学。预习有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效预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课前有效预习习惯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预习时,要求学生坚持有效的结构化预习,养成勤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根据课文内容质疑问难的习惯。这样的要求,既能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又能使学生从中发现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既能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又能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  相似文献   

10.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预习存在误区,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预习热情、指导学生预习方法、精心设计预习作业等途径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提高预习能力是搞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有效的预习方法.必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吴绍敏 《考试周刊》2012,(57):176-176
叶圣陶先生有言:"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学习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的关键,是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安排课堂学习的准备阶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训练手段,必须引起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指导学生会预习,提高预习能力是搞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有效的预习方法,必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预习存在误区,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预习热情、指导学生预习方法、精心设计预习作业等途径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15.
刘雅 《教师》2011,(36):70-71
在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学生被动听课的现象日趋严重。如何改变?预习环节很重要。正确的预习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从将教材读厚、将文题读懂、将课文读顺几个角度出发,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预习习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让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进行课前预习的价值,从短期来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长远来看则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纵观学生预习作业的反馈,学生对预习的兴趣不浓,学生预习的技能、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高。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真正意义上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在预习作业的指引下,通过对预习作业的及时反馈指导和评价,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技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黄宝 《考试周刊》2013,(34):45-45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改变了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黄金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领路人、导航员等多重角色,通过正确对待、科学设计、及时批改、合理应用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激发学生预习热情,让预习服务于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5,(A5):37-38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应该先从预习入手,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抓得好,就学得主动,课堂教学效率就高;反之,如果预习抓得不好,就会学得被动,课堂教学效率就低。  相似文献   

20.
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识,但是相较于课堂教学等环节的规范,预习作业的笼统化、模糊化,导致了小学生对预习的无所适从。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本文试从"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熟读课文,扫清词语障碍"、"初步感知,概括主要内容"、"审美培养,寻找优美语句"、"拓展延伸,说说学习收获"和"认真思考,学会质疑问题"这七个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