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于很多位于某个批次线上但分数并不占优势的考生来说,如果想就读该批次,一定要稳妥填报.为了保险起见,还要依循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慎重报考其他批次,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成功录取.可是每年有很多家长总喜欢盯着某一批次的某所大学、某个专业不放,让分数没有优势的孩子在录取中疯狂冲刺,常常令人堪忧.在201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期间,笔者碰到了“读者俱乐部”中一位家长,他的女儿洋洋(某省理科考生)高考分数为576分,刚刚超出本省理科一本省控线14分.为了让掌上明珠被心仪高校和专业录取,这位家长在分数出来后就苦心研究了一套志愿填报方案.为了表明这份志愿的科学性,他还在电话里给笔者强调:“这次孩子虽然上了一本,但没有平时考得好,挺遗憾.我们希望她最好上省内的一本学校,咨询了很多亲朋好友,我觉得我们选的这几个专业以后就业好、收入高,而且洋洋也喜欢,所以我们就拟了一个志愿方案,麻烦你再给我们把把关.”  相似文献   

2.
同事为孩子选择要报考的大学,范围圈定在本省之内。选来选去孩子总是不中意,我笑着给他建议:“让孩子自己挑,喜欢学什么,喜欢去哪儿,随他呗。”  相似文献   

3.
很多家长都问我:“孩子怎么不知道着急呀?一点自觉性都没有,简直是给父母学习呢!”我总是这样回答:“那是因为你比孩子还着急,他的急你都替他着了,他还何必着急?孩子的学习,你是第一‘承包人’,孩子反而成了第二‘承包人’,他怎么会有自觉性呢?”孩子没有主权,是很难学习好的。所谓“有主权”,指的是确实把学习“承包”给孩子,家长只起帮助、支持和指导的作用,不搞过多干涉和指挥。也就是说,达到什么目标,考出什么成绩,时间如何安排,采用什么学习方法,都由孩子自己拿主意,因为这是他的事情,而不是家长的事情。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都是在这…  相似文献   

4.
欠课风波     
井绪军 《山东教育》2010,(12):21-21
“老师!”课刚上完,我还没有走下讲台,胖胖的凯奇就举着手,边喊着边朝我急步走来。我微笑着看着他,以为他要问我问题。“老师.上个星期您使用了一节微机课.什么时候还啊?”“上个星期?”我一时有点发蒙,  相似文献   

5.
每年填报志愿期间,笔者接受考生和家长咨询时,被问得最多的就是“我选什么专业好”。其实,这个问题,笔者无法回答。到大学学什么,应该是考生经过很长时间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深造甚至人生规划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结果,而不是向别人求教答案。填报志愿怎样选择专业,很多考生都在问。这里,笔者将近年来考生在选专业时容易走入的误区为各位考生进行总结,也希望你们能从误区里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6.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有人才说填报志愿是“第二次高考”。现在,离高考的日子还有几个月,算来时间还长,但考生关于志愿填报的问题早已不断向本刊袭来,“依我现在的成绩我最好报考哪些大学,报什么专业”,“怎样才能更好更准确地填报我的志愿”等。为了能给考生及家长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有所帮助和指导,本刊从本期开始将陆续推出一系列招生战线的专家关于志愿指导方面的文章,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7.
最近,到附近几所小学做调查。调查中有几个问题是请学生写出自己的愿望、长处和不足。 讲完具体要求,就让同学们开始作答。一会儿,一个大个子男孩儿举手问我:“我没有什么愿望,怎么办呢?”什么,一个人怎么会没有愿望,尤其是一个正处于幻想时期的孩子?我被他的问题打蒙了,心想总不能强迫他写出几个愿望来,可又有些不甘心,就对他说:“你再仔细想想。”他停顿了一下,坚持说:“我真的没有什么愿望。”“那就写上‘无’吧。’我无可奈何地答道。 还没有从疑惑中醒来,又一个声音传过来:“老师,我没有长处怎么办?”什么,难道这…  相似文献   

8.
最近 ,到附近几所小学做调查。调查中设计有这样几个问题 :请学生写出自己的愿望、长处和不足。讲完具体要求 ,就让同学们开始作答。一会儿 ,一个大个子男孩儿举手问我 :“我没有什么愿望 ,怎么办呢?”什么 ,一个人怎么会没有愿望 ,尤其是一个正处于幻想时期的孩子?我被他的问题打蒙了 ,心想总不能强迫他写出几个愿望来 ,可又有些不甘心 ,就对他说 :“你再仔细想想。”他停顿了一下 ,坚持说 :“我真的没有什么愿望。”“那就写上‘无’吧。”我无可奈何地答道。还没有从疑惑中醒来 ,又一个声音传过来 :“老师 ,我没有长处怎么办?”什么 ,…  相似文献   

9.
我的外孙新天,再过几天就要过四岁生日了。从出生那天起,我就买了个小本子,给他记“成长日记”。虽说是日记,但并不天天记,只选一些与他身心发展有关的较突出的事儿记。比如,他什么时候学会了什么本领,什么时候懂得了什么道理、能干什么活儿,等等。开始,孩于对此是浑然不知的。我也认为没有必要告诉他。孩子快三岁时,有一天发现我的本子上写着他的名字,十分惊奇,圆睁着两眼问我:“姥爷,你写我?”我看着他  相似文献   

10.
上幼儿园时,每次放假都能拿到“乖娃娃”奖状,妈妈看了之后很高兴.可哥哥说:“这算什么奖状.看,这才是奖状,我除了能拿奖状,还是班长呢!”我接过一看,果真不一样,他的要大一点儿,要好看一点儿.我问:“班长是什么?”他说:“班长就是有组织能力且能够负责管理全班工作的人,笨蛋,笨猪…….”妈妈说:“妹妹还小,跟她说这些,她能懂吗?” 上一年级后,我才知道什么是班长.一天,老师说:“今天我们来选班干.但请注意,能当班长的人要具备几点:首先要做好带头作用,其次要负责,最后成绩要比其他同学优秀点儿.过了一会儿,只剩下班长未选了.老师问:“谁能当班长?”我兴奋的举起了手,老师一看,就选了我.  相似文献   

11.
兴趣为先     
段心安 《小学自然教学》2012,(5):M0002-M0002
周六早晨在华中师范大学校园散步,偶遇原《小学自然教学》编辑部的老同事姜大洪老师。当年,他的儿子高考成绩达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在填报志愿时却问我“哪所学校的天文专业最好”。记得我当时推荐的是南京大学,同时也告诉他,学天文很苦,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独。没想到,孩子后来真的进了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六年多过去了,孩子现在怎么样?他回答说,孩子大学期间成绩优异,毕业后被推荐进了耶鲁大学硕博连读,而且拿的是全额奖学金。末了他还来了一句:“他是刘晋斌的弟子。”  相似文献   

12.
三年:我们的满意答卷2010年春节后,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咨询报考政策、大学专业信息和志愿填报方法的考生和家长逐渐增多。《高校招生》采编部的编辑们也接到了一个又一个看似"很不专业"的问题:"哪个专业就业率高?""我的孩子能考550分,他能读什么大学?""平行志愿是不是要投五次"……得到满意答复的考生和家长离去了,但编辑们心里却五味杂陈:原来,不懂志愿填报的考生和家长这么多。为什么不利用我们的长处来为考  相似文献   

13.
一转眼高三的学习到了尾声,高考的决战之后,同学们将会迎来人生的重要选择:志愿填报.虽然现在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对志愿填报都非常重视,但仍然有一部分考生在进入大学、踏上工作岗位后表示对当时的决定感到遗憾甚至是后悔.志愿报错一步,弯路多走数年“曾经,有一所合适的大学、一个合适的专业摆在我的面前,我却没有好好珍惜,如今我每天痛苦地工作,后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要重新填志愿.”这句话可能道出了很多未能科学填报志愿的考生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招生》2009,(7):15-15
一、孩子拥有一票否决权 上大学,孩子是主体。所以,孩子必须拥有一票否决权,特别是在选专业的问题上。子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让孩子去学一个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专业,很难想象孩子能够学好。  相似文献   

15.
“志愿改造怎么填?”、“学校和专业该怎样选”?、“大学录取的分数如何?”……随着高考一步步靠近,志愿也成了很多人关注的话题。近期,很多考生家长和考生来电咨询有关填报志愿的问题。为解决考生志愿难的问题,本期我们特邀十位高校招办主任,为考生解答高考志愿填报前常常遇到的问题。一、在众多的大学中,要选择合适的大学,主要从哪些方面对其进行了解?  相似文献   

16.
钟芳 《家长》2011,(11):38-39
多年不见面的大学密友最近与我取得联系,在QQ上她问我:“这些年,你都在忙些什么?”我说:“还能忙些什么,上班、带孩子。知道吗,为了孩子我曾休假一年,孩子可是我自己一手带大的。”  相似文献   

17.
我一直都很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我那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也基本算是全面发展,可是自他上学以来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一直保持中等水平,从来没有过什么突破。我想:孩子今后的路还长,没有一技之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很难有所作为,一定要发挥孩子的潜能,在某一方面培养他的强项。然而,我实在不知道如何从儿子平均的能力中判断出他的“强”与“弱”,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和参照的表现呢? 刘德亚  相似文献   

18.
儿子从来没有埋怨过我,他只有感激。儿子上大学了。他是第一次离开我,我第一次感觉儿子长大了,第一次为儿子睡不着觉,这里有思念,而更多的是回忆、反思。儿子带给我那么多欢乐和自豪,而做父亲的我又给过孩子什么呢?当儿子还在娘胎里时,我从来没有像书上说的要陪妻子搞胎教,因为  相似文献   

19.
挂科小王子     
卢十四 《大学生》2014,(21):71-71
在我高三那年,我妈曾问我:"你将来上了大学,想学什么?"我回答说:"不知道啊。"我妈也就不再多问,暗想:这个孩子很有城府,毕竟还没到高考,他心里有想法却不乱说。 等到高考结束,该填志愿了,我妈又问我:"你到底想学什么?"我回答说:"不知道啊。"我妈愕然:"原来你是真不知道啊?"  相似文献   

20.
张锐 《教师博览》2002,(3):27-27
前几天看电视时四岁的孩子问我:“爸爸,鬼子是什么?”面对纯真的孩子,我不知道用什么字眼来描述。战争和侵略毕竟离他们太远了,理解不了这一点没有谁会感到奇怪。但是一位学生的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老师,如果日本鬼子没有被赶出大连,大连肯定会比现在建设得更好,是吗?”还没有等到我回答,他又加上了一句:“我想肯定是的。”面对他那张单纯和天真的脸我不知道如何来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